黔阳古城(三)

在古城度过一个宁静的夜。早晨,天刚蒙蒙亮,我就准时出现在潕水之滨,体验属于黔阳古城的清早。

江边种了整齐的一排树,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上,再加上些许天光云影,美得简洁,干脆...

一抹嫣红的云彩里,明月,还舍不得离去...

时而也会有薄雾泛起,水岸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远山如黛,树影袅娜


码头边的扁舟,总是让人不自觉地想到送别,离愁...


晨曦中的古城西门


沿着江边的街道行走,还有许多昨日未曾看过的建筑。


博雅居,始建于清代中叶,原是佛寿宫的附属建筑衡郡公所,是由在黔阳经商的衡阳籍商人所建会馆。现做古董收藏展示。

门联为:山横大地据高峰千云斗彩,鹰击长空掀巨浪百舸分流。感觉挺应景的。


这方嵌在墙壁里的嘉庆十七年(1812年)的碑刻叫《永定碑记》,稍微看了下,内容大致是规定捞获各种不同大小尺寸原木的工价。


接着是一栋三层歇山顶楼阁,两边还有高大的马头墙,临江而立,位置极佳。


原来这叫“祥园”。


门前棚顶有圆形卷棚藻井


墙上左右各有青石通花雕龙凤一幅


两边墙壁还各开有一个拱券门,门额分别是“宏开”、“寿域”。宏开寿域,谓人人得尽天年的太平盛世。


稍微看了一下,立即按计划去沅江对岸看赤峰塔。

在桥上欣赏沅江秀色,很有船在画中游的感觉。


赤峰塔就傲然挺立,如卫士一般守护着黔阳古城。

赤峰塔,位于黔阳古城东北部的赤宝山顶,塔因山而得名。宝塔巍峨雄壮,高耸入云,与古城仅一水之隔,遥遥相望,下有沅江碧波荡漾,景致极佳。赤峰塔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后毁。咸丰九年(1859年),黔阳县知县黄杰将蟠龙山浮屠拆迁至此,赤峰塔才得以重见天日。塔身为青砖砌筑,七层八角,高28米;塔基周长29米,内空直径4.8米,厚2米,向上逐渐收分,每层相接处以花纹角砖叠涩出挑;顶部有铁质塔刹。

按本地民间传说,赤峰塔是为了镇住在沅水河兴风作浪的青鱼精所修建,宝塔也因此曾一度作为“镇河之宝”而被人们顶礼膜拜。“古塔遗韵”也是旧时古城八景之一。当然,如今的赤峰塔已是满目疮痍,不复昔日模样。

赤峰塔作为黔阳古建群的一部分,为全国重保。

塔身正面。可以看到每层都开有形状各异的漏窗。


塔底部面江一侧开有小门,外部形状仿牌坊式门楼。


咸丰年间的重光碑记。


塔内部空心。据悉塔内旧曾有木质旋梯螺旋可上至塔顶,已毁。

此塔最大的特色,也就在于所开漏窗的形状之繁多了

大家自行体会


居然还有像飞机的...


简单看完赤峰塔,回到客栈附近溜达。因为离芙蓉楼开门还有点时间。

客栈附近的民宅


再次进城,顺便吃了早餐


古城街道十分清静,偶尔才见到去上班的人


西门码头,勤劳的主妇正在河里洗衣服...


我就在芙蓉楼景区大门外等候。

芙蓉楼,坐落在黔阳古城沅、潕水汇流之处,为古典园林建筑,占地4250平方米,北廓临江,依林踞阜;筑叠巧思、错落有致,被誉为“楚南上游第一胜迹”,是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画之处。


大门对联写道:地以人传千载芙蓉今尚在,我生公后一江寒雨客归来。一首千古绝唱的诗句,竟能长久赋予一个地方如此厚重的文化底蕴与人文气息,这也是我以前不曾体会到的...


终于可以进去参观。最外是“记事碑廊”,展出的主要是关于古城记事类碑刻。据悉古城现存记事碑刻约300余方,此碑廊展出的20多块古代县衙的文书通告尤为珍贵,为研究古代五溪地区官道文化和行政演变过程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这块“永垂不朽”碑记,上半部是光绪三十四年(1908)的“全省劝业道督理农工商业交通事宜”,里面内容居然是规定如何对盗伐树木者进行处罚的。


“永禁堆加”碑。立于光绪二十二年,减轻百姓负担的。


咸丰六年的“亘古流芳”碑,功德碑。


往北走,路边见到一口大青石水缸,四面皆雕有精美图案,做工考究。这水缸来头可不小,其名太平缸,就是原来黔阳文庙里的消防储水缸,迁移至此。


大家且看一看这面石雕的双重歇山顶楼阁图案


连柱础形状甚至石鼓上的钉子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重点在这!虚掩的大门缝里,一个人半侧身子钻了出来...神哉其技!


另一边的山水画卷,高山流水,意境深远。


再往前是两个碑亭。原来这里面所树立的两碑,叫“至圣遗像”碑和“孔子世系表”碑,高2.2米,宽1.2米,刻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也是从文庙移来。


“至圣遗像”,此石刻画像据称为世界公认的孔子标准画像。


“孔子世系表”,自然是孔子家族谱系了。


上有一殿

台阶中间有青石雕云龙石陛一块。原来这也是文庙遗物,龙陛上雕刻云龙八条,腾云驾雾,寓意吉祥如意。
殿中展出树根雕。


镇殿之宝是这个“三绝树根雕”。直径1.98米,高1.54米,是一块总重约一吨的千年樟树超大型树根雕刻而成,内容包括有30多个民间传说与典故,100多个传说人物和150多个精怪禽兽,实为稀世珍品。该作品为湖南著名民间雕刻家傅振源老先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带弟子耗时两年多方始雕成,雕完后因其体量为全国最大、人物故事多、工艺精湛而被誉为“三绝树根雕”、“芙蓉仙境”。


小路东边紧贴着古城墙基。


北碑廊,始建于清朝晚期,以书法碑刻为主,现存历代名家书法碑刻70余方。


这是现代的


中间也间有古祥兽浅浮雕


“忠孝廉节”碑


这块残碑是整个碑廊亮点之一。右上角有“龙光甸”字样,不清楚的还误以为是其作品了。此碑巧妙地将“一片冰心在玉壶”七字诗句的篆体字合成一个“壶”形篆字,构思奇巧,妙不可言。原来,此书法作品就是前面提到过的黔阳县令龙光甸的儿子、清道光辛丑状元龙启瑞作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他也参与了父亲主持的重新芙蓉楼工作,现在黔阳古城的灯饰都以此为图案。


这块是重修学宫的


这块残碑被巧妙地置于孔方兄图案里


民国时期的


近潕水边的亭子,还有一块镇廊之宝--“古龙标山”碑刻,乾隆庚子年(1780年)由黔阳县教谕袁淑先所书。


乘机再度欣赏潕水佳景。


碑廊里还有历代名家书法碑刻。

颜真卿“麻姑山仙坛记”碑,成于咸丰四年(1854年)。

米芾“西山书院”碑,成于咸丰三年(1853年)。

岳飞“墨庄”碑,立于嘉庆丙子年(1816年),绍兴籍书法家郭开望临。郭开望时任黔阳县教谕。


曾钰《芙蓉楼落成即事碑》。曾钰,福建惠安人,举人,嘉庆十八年(1813年)任黔阳县令,多有建树,曾修复海宁周公庙,并另择黔阳西城外香炉岩重建芙蓉楼。1815年,芙蓉楼落成之际,曾钰赋诗四首,由邱开来书写后刻成此碑。


此碑对联为“妙书鸿戏秋江水,佳句风行晓苑花”,为清代中期黔阳籍著名书法家王继贤手迹。王继贤(1792-1850),字翰城,黔城长坡村人,历任中书科中书,山西汾州府、永宁府知州。其书法名动京师,曾奉旨为高丽国使者书写“继美凌烟”四字,皇帝赏银四千两,被人誉为“一字千金”。


这块碑刻,假山竹子皆是由一个个汉字构成的诗句组成,也算妙思奇想了。


紧靠城墙,有一个重檐攒尖顶亭子,本该是六角形,因为贴墙省了一半,是为“三角亭”,相传为王昌龄吟诗步月,休憩观景之所。


亭内墙壁上嵌有《芙蓉楼记》碑刻七块,系1938年时任湖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兼黔阳县县长张其雄撰文,其秘书黎泽泰书写。

黎泽泰(1898-1978年),字尔谷,湖南湘潭人,当代著名书法家、金石家。

耸翠楼,为王昌龄宴客吟诗之所。

柱联“径曲尚余寒雨润,楼高直与白云亲”,乃龙光甸的长子、龙启瑞之兄龙启稷所撰。

稍过就是一个亭子,因其形似一弯新月,故名“半月亭”,相传为王昌龄抚琴处。


“半月亭”三字,为本地书法家王述邦题写。

柱联“鱼游水底寻明月,树插石缝遮青天”,为近代著名政治家、凤凰人熊希龄先生撰,王述邦书。


半月亭前有池子一个,曰“芙蓉池”。

亭右侧,竹林之中拾级而上有玉壶亭。


半月亭前面就是本文主角--芙蓉楼。

据传,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即今黔城镇)尉后,曾建芙蓉楼,为饮酒赋诗、宴宾送客之地。因年久失修,旧址荒芜。后人不忍“朱栏鲜没,锦字烟消”,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知县叶梦麟于城东门外建芙蓉楼,以为纪念。至清嘉庆二十年(1815),知县曾钰择西城外香炉岩辟地作园,“正者为楼,高者为亭,翼者为廊,缀其旁者为室,并缭以长垣,固以石阑”,也就是现址了。由于造园讲究,重修后的芙蓉楼名震四方,被誉为“楚南上游第一胜迹”。曾钰在《重修芙蓉楼碑记》中写道:“今黔阳县治有楼曰芙蓉,相传少伯送辛渐赋诗其中,文采风流,照耀今古...”现建筑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县令龙光甸与子龙启瑞、教谕黄本骥主持重修的。

现存芙蓉楼为二层重檐歇山顶楼阁,二楼有回廊。


芙蓉楼正面。


芙蓉楼一层外观。


一层正厅挂有王昌龄画像。先简介一下其生平。

王昌龄(公元698-757年),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诗中天子”。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开元十二年(724年),赴河陇、出玉门,其著名之边塞诗大约皆作于此时。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二十七年己卯(739年),遇赦北还,公元740年,改授江宁丞。天宝七载(748年),被谤谪龙标尉。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离开龙标还乡;公元757年,王昌龄路经亳州,为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害,卒年六十。

上楼


二楼楹联为:楼上题诗,石壁尚留名士迹;江头送客,冰壳如见故人心。

关于《芙蓉楼送辛渐》一诗写于何处,其实还是有争议的。最好笑的就是以前在游览湘西芙蓉镇时,导游指着镇外围的一座芙蓉楼说这就是王昌龄题诗之处。芙蓉镇以前叫王村好不好?改名只不过因为大家都知道的理由--拍了电影《芙蓉镇》。纯粹是搞旅游宣传的噱头。比较官方的说法,此诗大约成于公元743年,此时王昌龄任江宁丞(今南京市),所以有人推测王昌龄是一路送辛渐北上至润州(今镇江市),诗写于镇江芙蓉楼。镇江芙蓉楼位于镇江金山公园天下第一泉--中冷泉附近。第三处,自然就是黔阳古城的芙蓉楼了。有趣的是,这三座芙蓉楼我都去过。
这也不是我纠结的重点了。毕竟,黔阳芙蓉楼,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说法,绝非现在为了旅游开发而生造的一面之辞。由于历史记载的不甚明了,所以,这种可能绝对存在。如前所述,王昌龄的一生可谓十分坎坷。我这里就讲一个“失孟交李”的故事。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王昌龄游襄阳。时浩然疾疹发背,且愈。相得欢甚,浪情戏谑,食鲜疾动,终于冶城南园。”一代山水田园诗人代表孟浩然竟是因为中医学上生病吃了忌食的发物(查头鳊鱼)而死,这也可算是千古奇冤了。作为当事人的王昌龄自然是十分痛苦内疚。好在不久,王昌龄又在岳阳结识了大诗人李白,并留下《巴陵送李十二》诗一首:“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后来,王昌龄被贬龙标尉,李白也赠诗一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示慰藉:“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惺惺相惜之意溢于言表。

王昌龄尤其擅长七绝。盛唐七绝四百七十二首,其中王昌龄七十四首,几乎占了六分之一。并且由于产量众多、成就优异而被封“七绝圣手”,与李白齐名。吴乔《围炉诗话》卷二指出:“王昌龄七绝,如八股之王济之也。起承转合之法,自此而定,是为唐体,后人无不宗之。”七绝至王昌龄而体制大定,表现手法基本成熟,对后世影响甚广。

后世评价甚高。

明文学家王士贞:七言绝句,少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

明诗人焦宏《诗评》:龙标、陇西,真七绝当家,足称连壁(陇西指李白)。

宋代诗人刘克庄《后村话语》:唐人《琉璃堂图》以昌龄为诗天子。


俯瞰半月亭


屋脊泥塑


潕水河畔立有“楚南第一楼”石碑。


下楼,可见有一大门通往江边


一对憨态可掬的石狮,有点像二哈


原来这就是旧时出入芙蓉楼的正门--龙标胜迹门,也是黔阳古城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龙标胜迹门为牌坊式门楼,门高12米,宽7米,人称“三绝门”。


字匾书“龙标胜迹”


一绝是指其灰塑。中间是《王少伯送客图》,沅江,古树,长亭,风雨飘渺之中,楚山孤峙...一叶扁舟等待着送走自己的挚友辛渐,阵阵凄凉透彻心底。

花鸟图


春、夏、秋、冬四季图。无不构思精巧、造型优美,栩栩如生,使人如身临其境。


二绝是门楣正中有一指南针,上南下北,与平常指南针上北下南相反。


三是牌坊门虽高达三丈有余,却向临河处倾斜了两尺多而不倒,其倾斜度为1︰10,甚至超过了意大利比萨斜塔,可谓建筑艺术史上的奇观。


最后来到江边,一亭子孤独地临江矗立


送客亭。辛渐走了,而此刻,我也到了说再见的时刻...


不同的是,此时并没有寒雨...风和日丽,美景依旧

黔阳,注定会让我心中永远增添一丝眷恋,一丝不舍,一丝惆怅...

有人总结王昌龄的诗基本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是送别诗。特点是构思奇巧,感情真挚,不落窠臼,不同凡响。代表作自然就是《芙蓉楼送辛渐》了。
二是闺怨诗。特点是文笔龙丽,语言凝炼,刻画入微,情韵深刻。代表作有《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三是边塞诗。这当然也是王昌龄最为我们熟知的一面。
王昌龄是著名的边塞诗人,在后世以边塞诗著称,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其一,王昌龄善于采用心理描写,表现细腻多变的感情;其二,王昌龄诗情景妙合,意与境浑;其三,王昌龄诗内容简洁、明快、含蓄,具有很高的语言艺术成就。在语象选择方面,王昌龄多选用大的数词、有力度的动词、准确的形容词来表现有气势的大场景或有气魄的大胸怀,体现出了语言的力量美、气势美。简单地说就是:语言简练而内涵丰富;文辞平易但句意险峻;意兴相兼、沉中见清。于我而言,最欣赏的恐怕还是其诗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一腔热血、昂扬向上、披肝沥胆、勇往直前的赤子之心。
代表作主要有《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其一》: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0)

相关推荐

  • 王昌龄:边塞行吟传绝唱,芙蓉楼铭送别情|唐宋绝句欣赏④

    王昌龄画像 本文之主人公,乃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此君传世资料较少,籍贯是哪儿便有三说:太原.京兆.江宁,<旧唐书>"昌龄本传"载其为京兆人.他30岁左右进士及第,秉 ...

  • 芙蓉楼赏联

    2021-04-01 21:54:03邹宗德青青导读对联杂志 芙蓉楼位于湖南怀化地区的黔阳县境内,是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春,大诗人王昌龄由江宁丞贬为龙标尉时修建在沅水与舞水交汇处的黔城镇东门外的 ...

  • 《自驾房车,环游中国》第二季:第三十二站,湖南洪江。

    2016年10月27日,星期四. 离开怀化,到怀化南站照个相,现在的高铁站都建在远离市区的地方,不知道铁路部门规划时是怎么想的. 路过中方县 荆坪古村,位于中方县城西南,舞水河西岸,距怀化市区15公里 ...

  • 黔阳:唐代才子谪龙标,芙蓉楼忆王昌龄

    芙蓉楼山门 来湘西,悠游黔阳,孬张是奔着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曾在此出任龙标尉.黔阳遗留的明清古城犹在,诗人吟诗会友的龙标胜迹一一芙蓉楼,现已成为人们追忆凭吊的游览胜境. 山门近景:龙标胜迹 仕途困厄的王 ...

  • 自驾拾遗02:玉壶冰心芙蓉楼

    --点击右上方<天地沐春风>添加关注-- 坐落在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黔城镇的黔阳古城给我留下很深印象,这座古城的形象气质以及管理水平,都是此次自驾游所游览过的众多古城中最好的一个,关于古城已 ...

  • 湘楚低调古镇,藏着最地道的中国风

    湘楚苗地边陲有一座比云南丽江大研古镇早1400年,较湖南省内凤凰古城早900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它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素有"滇黔门户"和"湘西第一古镇&quo ...

  • 黔阳古城,并非”一片冰心在玉壶”写作地,但有八种著名的古文化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家天子"王昌龄最为世人所传颂的诗作之一.也正是这首&l ...

  • 隐逸之都——黔阳古城之行/王亚明 魏家桥中心小学

    隐逸之都/黔阳古城之行 王亚明  魏家桥中心小学 去黔阳,你不能带有游玩的心情,而应用一颗沉淀的心来感受.黔城,虔诚! 黔阳,亦称黔城.但是不论黔阳亦或黔城,听说过这座古城的人并不多.而对于它的古称& ...

  • 黔阳古城

    黔阳古城

  • 寒假自驾07:湖南洪江的黔阳古城

    --点击右上方<天地沐春风>添加关注-- 原本想在湖北恩施附近多转几个景点,无奈天气不配合,自驾一周来不是阴天就是下雨,而且预告还有几天连阴雨,于是决定直奔广西.鉴于路途遥远,一天抵达实在 ...

  • 黔阳古城(二)

    从万寿宫继续东行,很快又见到一座高大牌坊门建筑--太平宫. 太平宫,亦称宝庆会馆,建于清朝中叶,占地400平米,是宝庆(邵阳市古称)客商在黔阳县城建设的一处大型会馆,祭祀关帝.太平宫旧分三处,会馆在下 ...

  • 黔阳古城,一座真正活着的古城

    逃离人海,扎进市井 游走在纵横交错的青石街巷 黔阳古城里的每一处房屋都充满着生活气息 鲜活真实而让人沉迷 从古至今 乡民离不开古城 古城也离不开乡民 乡民与古城共生共荣 延续着古城的"生命& ...

  • 黔阳古城,一个适合晒太阳发呆的老地方

    黔阳古城,一个适合晒太阳发呆的老地方

  • 【周边游】黔阳古城

    黔阳古城 陈瑜    从会同出发,前往黔阳古镇,一个多少小时的车程,走进了历史名镇.黔阳古城位于沅水上游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洪江市黔城镇. 沅水干流上游的洪江是世界杂交水稻的故乡,是中国冰糖橙之乡, ...

  • 浅游黔阳:汉代镡成唐龙标,明清古城成风景

    黔阳古城 驱车自沅陵跨入怀化洪江之境,是为了寻访黔阳古城,探究唐代名诗人王昌龄贬谪之境一一龙标县.这里有据可查的历史是:汉高祖五年置镡成县,唐代易名龙标县,宋朝置黔阳县,乃湘楚苗地边陲重镇,素有&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