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客户买单、主管认同?学谷歌产品主管用5 种认知说服任何人
无论在商场或职场,「说服力」都是重要的关键技能;业务想让客户签下订单、创业者想让投资人掏钱,除了描绘美好愿景,更要有强大的说服力。
Tyler Odean是Google的产品主管,负责浏览器Chrome的维护和开发。每当要开发新功能时,他需要说服自己的主管取得资源,也要和工程师、设计师讨论出共识,才能如期达成目标。
因此,他长期研究大脑如何处理资讯,认知偏见又是如何形塑现实,以及如何将这些效应运用在提高说服力。
创新点:说服力比愿景更重要,善用五种认知偏误让你职场无往不利。
本文获First Round Review授权进行编译,原文为《Master the Art of Influence — Persuasion as a Skill and Habit》
本文五大重点:1. 小心可得性(Availability)偏见,要把想法丢出来寻求回馈。2. 留意定锚效应(Anchoring),慎重考虑「订价」和「身价」。3. 避免选择性偏见(Representation),质比量重要。4. 利用一致性偏差(Coherence),让听者「感觉良好」。5. 善用框架效应(Framing),避免鸡同鸭讲。
Odean把大脑运作比拟为:大主管与小助理。
大主管负责复杂的逻辑运算,如计算价钱、行程规划,总是做深谋远虑的决定,判断基准有许多灰色地带:「这件事是对的可能性大概是30%」。
小助理处理认知负担较轻的事件,如感官刺激、拿东西、社交互动等快速简单的行为,多半出于直觉,判断基准非黑即白,只有相信与不相信,不存在「半信半疑」。
所以,如果我们试图说服听众时触发了对方脑中的大主管(例如:复杂的简报和图表),那么对方就会接收到大主管的警告:「等等,让我们好好想清楚。」
想要提高说服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尽可能直接和小助理沟通。但无论在学校或职场,我们所受的训练大多是如何收集证据加上逻辑严密的推理,堆叠出扎实的论点,满足大主管的要求,却很少有机会学习如何和小助理沟通。
因此,Odean提出五种常见的认知偏误,让我们了解大脑与现实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如何善用这些认知偏误,避开「大主管」的把关,直接和「小助理」沟通,提高自己的说服力。
1. 小心可得性(Availability)偏见,要把想法丢出来寻求回馈
外界资讯进入大脑处理之前,会先经过「威胁感测器」,把没看过、不熟悉的事物归类成威胁,常见、熟悉的就会放下警戒。
以硅谷为例,当所有人一窝蜂在谈论区块链时,就会让人们产生「区块链似乎已经合法,不需监管」的错觉。
(图片来源:Pixabay )
而对一般人来说,可得性会有以下两种不良影响:
随波逐流:当你着手实现理想中的提案时,过程中为争取各方认同而不断妥协,最终偏离初衷,变得平庸。
小心轻敌:不要因为花了许多心力实现自己的愿景,觉得自己没有对手,就忽略了全世界可能也有人跟你做一样的事,成为后来居上的竞争对手。
我们常因为自己反覆思考过的想法获得认同而沾沾自喜,但Odean提醒要随时保持自我怀疑:「否则你会过度乐观,认为所有人都能轻易接受自己所有的想法」。
因此,Odean建议我们结交不同领域的朋友,找机会分享你的点子。如果他们认为你的点子没什么,千万不要以为只是他们听不懂就算了,不断尝试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说明,直到他们理解并给出想法,借以训练自己面对不同客群时,用他们的语言传达讯息的能力。
2. 留意定锚效应(Anchoring),慎重考虑「订价」与「身价」
每当人们要做出决策时,人们最先看到,或是记忆中常见的事物往往会变成强烈的参考点,一旦参考点建立,就如同下了锚的船,很难再被改变。
举例来说,若你是创业者,在为产品定价或募集资金时,第一个提出来的数字必须非常慎重考虑,尤其在你的产品或服务在市面上很罕见时更加重要。
(图片来源:Pixabay )
试想,若你是葡萄酒专家,有人拿了一瓶酒向你开价百万美金,你可能很容易就知道他是个骗子。但要为罕见产品或服务定价时,参考依据不多,很难估计真正的价值,因此你提出的数字很可能就为这个新市场定调「平价」或「尊荣」。
除了绝对价值,锚点也会凸显相对价值。若一开始你提出1000万美金的预算规划,但后来因为某些项目的变动,必须提高到1500万,你就必须非常清楚让对方知道,多出来的每个项目是否值得500万的差异。
3. 避免选择性偏差(Representation),质比量重要
Odean观察到许多人在重要的发表场合时,会准备非常多的资讯来「轰炸」听众。创业者在募资会议上把自己艰辛的创业历程巨细弥遗交代清楚、员工把今年所有大小事洋洋洒洒列出,希望主管能看见自己一年来的辛劳,打个好考绩。
不过,重点太多,等于没有重点;十个亮点各说一次不如一个亮点强调十次。
(图片来源:Pixabay )
因此,与其费尽心力建构出完美的故事脉络,囊括数百种细节,不如挑出几段精彩片刻,用简短、好记的形式,以不同的叙述方式一再重复。当需要记忆的东西越少,在听众心中留下的越深。
此外,Odean也提醒我们,提出越多论点自我证明虽然没什么坏处,但却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矛盾让整体可信度大打折扣。
曾有个实验提供受试者两套产品选择:第一套有五支iPhone,但其中有一只故障;第二套组合有三支iPhone,功能都正常。实验把受试者分组,让他们分别对两套产品出价。
看到两套同时陈列的受试者,大部分人都会为第一套出高价;但比较只看到第一套和第二套的受试者,人们会为第二套组合出更高的价钱,证明大脑仍会因为那支坏掉的iPhone影响评价。
4. 利用一致性偏差(Coherence),让听者「感觉良好」
人们对他人的行为会有「一致性」期待:聪明的人不耍笨、好人不使坏,大脑倾向相信所有事物比实际更加一致,进而导致以下两种现象:
月晕效应:人们若喜欢某些概念或事物,容易把这种好感扩及周边。比方说:好朋友推荐的产品你会比较有信心,喜欢的品牌推出新品你也会乐意尝试。
确认偏误:我们都希望自己聪明又能干,因此会下意识忽略对自己不利的负面资讯,留下自我感觉良好的部分,大脑倾向把新进资讯以固有且感觉舒适的方式解读。
(图片来源:Pixabay )
因此,若想让听者改变原有想法或做法,比起用「过去的做法行不通」来检讨错误,用「如果这样做未来有机会更好」的正面激励会更有效果。
举例来说,若你是专案经理,想要说服团队加速开发,赶上延误的时程,别急着检讨为何上周该达成的进度没做到,收集团队成员对进度的看法,讨论要怎么做才会更好。
5. 善用框架效应(Framing),避免鸡同鸭讲
人类对「相对」的概念比「绝对」概念更有感。比方说,我们想像面前放了三个杯子,分别倒进冰水、温水和热水,然后我们用手指试试杯里水的温度。
虽然我们说不出三杯水各别是几度,但若先把手指放进热水再放进温水,会觉得凉;先放冰水再放温水,则会感觉热。因此我们会知道哪杯水最冰,哪杯水最热。
(图片来源:Pixabay )
因此,要说服听众,比较基准非常重要。对客户简报:「我们的产品非常好!」,客户心想:「比谁好?」;对主管说明:「这样做成本可以省很多!」,主管心想:「比旗舰版省?还是平价版省?」
若没把比较基准说清楚,听众会用自己心中的一把尺带入标准。万一双方的认知落差太大,说服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看完了以上五种认知偏误,我们理解大脑是如何分工处理大小事,同时学会应用可得性偏见和定锚效应慎重考虑「订价」和「身价」;避免选择性偏见和框架效应让说服效果打折;最后善用一致性偏差让听众「感觉良好」,说进心坎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