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马丁教堂和老市政厅(科隆)
大圣马丁教堂,也算是科隆的地标之一,这是从莱茵河右岸看到的教堂。
大圣马丁教堂(Groß St. Martin,Great St. Martin Church)始建于12世纪,当初是座本笃修道院的教堂,周围也都是修道院的建筑。教堂的地基下曾是1世纪罗马时期的建筑,具体是什么用途已无法考证,有人推测是游泳池或蓄水池。据说在阿尔卑斯山以北,还没有发现过这类的建筑(我没有下去看)。2世纪时,这一带可能做过船码头和货场仓库,当时这里紧邻莱茵河。
法兰克王国时期,这里很大可能也有过教堂或修道院,但都没有文字记载,不过在德国和法国许多地方都流行用图尔的圣马丁做为城市的主保圣人,所以圣马丁教堂的得名可能还要早于12世纪。
教堂历史上也是经常遭受火灾或自然灾害的破坏,然后重建,但外观基本没有大变化。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中遭受的破坏较为严重。二战时期更是被英国空军炸的基本就剩三分之一了。战后关于是否重建教堂也有很大的争议,有人希望将被炸毁的教堂作为战争纪念,不过最终还是决定重建。今日所见教堂为1960-80年代按照原样重新建造的,建筑师为科隆建筑师约阿希姆.舒尔曼。直到2009年教堂才对外开放。
上世纪70-80年代,周围较密集的建筑把教堂包围了起来,在近处很难看清教堂的全貌了,这是侧面拍到的教堂。整体风格还是按照(霍亨斯陶芬)罗曼式建筑恢复的。
教堂的西面,正门平时不开。
另一个不开的小门。
入口在南侧一个很不起眼的小门。
教堂最后一次修缮完成于2008年,内部没有太多看点,据说从2009年开始,科隆大主教将教堂转给一个1975年成立的天主教组织,耶路撒冷修道联谊会。
教堂的顶部
这组耶稣受难雕塑,是15世纪的,下面的是马利亚和圣约翰。少许残存的拱门也是15世纪留下的。
这组《耶稣下葬》雕刻与前面的十字架可能出自同一作者,也是15世纪的。人物从左到右分别是尼哥德慕、未知女人、抹大拉的马利亚、圣母马利亚、圣约翰(福音书作者)和亚利马太的约瑟。据说二战中还丢失了一位雕像人物。
16世纪的耶稣受难像。
三联屏画《三博士朝拜》,年代大约在1530年。“三博士的遗骨”就供奉在离此不远的科隆大教堂内。
看似中世纪留下的圣母像。
马赛克地面,不知是不是中世纪留下的。
教堂的正门(西)方向。
墙壁上的《苦路十四站》,绘于20世纪初。
20世纪的柜式管风琴。
教堂的简单介绍。
教堂的塔楼
教堂后方罗曼风格的三座半圆形后殿。
夕阳下的大圣马丁教堂,标志性的主塔楼和四个小塔甚为显眼。
马丁教堂的西边一点,一座13世纪的塔楼遗址,Stapelhaus,不知道该叫做什么。中世纪时,在这个建筑和马丁教堂之间的广场,是科隆的鱼市场,因为这里紧邻莱茵河。
大圣马丁教堂往西一百来米,是科隆市政厅。
市政厅建筑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左边的塔楼(15世纪初),一是右边的市政厅主建筑(14世纪)。
类似荷兰钟楼的晚哥特式塔楼始建于1407年,高61米。当时建造的目的是为了储存城市重要的文档和贵重财物,以及友好城市赠送的礼物,另外还有警卫室功能。外立面有124位德国和科隆的著名人物塑像,不过都是近代重新制作的。网站上可以查到每个雕像的名字和介绍,其中近20位是从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将军阿格里帕、小阿格里皮娜和君士坦丁大帝等,再到几位德意志皇帝(查理曼、奥托一世、亨利四世和腓特烈二世等)和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等。其余的才是与德国或科隆城市历史有关的人物,甚至包括马克思的雕像。从下面的文字能猜出右二是君士坦丁,手中还拿着XP。
上半部是八角形。
下半部正方形。
塔楼正门上方的雕塑。
科隆市政厅(德语:Kölner Rathaus)主建筑,据说是德国最古老的市政厅。现在依旧为市议会和市长办公室所在地。
1288年的沃林根战役后,科隆成为了自由城市。市政厅的核心部分始建于1330年。1367年11月19日,这里还召开过一次汉萨同盟的会议,成立所谓科隆联盟以对抗丹麦王国。
市政厅正面前的文艺复兴风格的门廊建于16世纪(1569-1573)。这种门廊(Rathauslaube)就像在托斯卡纳地区非常多见的凉廊(Loggia)。
门口上方的雕塑,蒙着双眼,手持宝剑和天平的正义女神朱斯提提亚。
一些与罗马有关的内容,但看不出表达的是什么。
现在进入市政厅内,一些地方不让拍照。
历史上,市政厅也多次遭到破坏,内部装饰都是近代的。
这个雕塑叫“科隆农民”(Kölner Bauer),左手拿的是脱粒的一种农具,右手的盾牌上有皇帝的标志双头鹰,装束为中世纪的打扮。据说科隆农民的形象始于中世纪,一直流传至今。我想可能与当时农业的重要地位有很大关系吧。做为直接隶属于皇帝的自由城市,可能农民也有其重要作用。现在的科隆依旧保持着古老的狂欢活动(第五季),科隆农民的形象依旧是狂欢节上的主角之一。
20世纪现代风格的中庭。
这里是一个休息厅,好像有一拨人在准备参加婚姻登记仪式。欧洲的传统都是在市政厅登记婚姻。
墙上的一幅联屏画,依旧是三博士朝拜的主题。原作在科隆大教堂内,我拍到过。作者是德国画家史蒂芬.洛克纳 (Stefan Lochner,?-1451)。原本就是为科隆市议会所做的,后来移去了科隆大教堂。15世纪的科隆,由于处在萨克森与弗兰德斯的商路中途,依靠收取过路费,非常富有,很多艺术家也聚集到此。
参加婚姻登记的人们。
婚车。
市政厅前的墙上有两块铜牌,都是德文,这块上面的内容大致是:
1962年9月5日,法国共和国总统戴高乐将军在西德总理、前科隆市长康拉德·阿登纳的陪同下,在市政厅门前向科隆人民介绍了他的德国之行。
1976年4月25日,戴高乐参加了康拉德·阿登纳举办了一场活动,并受到科隆市的接待。
康拉德.阿登纳(Konarad Adenauer,1876-1967),著名政治家,前联邦德国首位总理,曾在1917-1933年间做过科隆市长,想必当时他一定是在这栋建筑内办公。
这块牌子上能看出1963年6月23日,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猜测可能也是那天肯尼迪在此发表过演讲吧。肯尼迪遇刺就在那年的11月22日。
科隆市政厅的大致位置,好像在罗马时期就是最高官员的办公地。也许日尔曼尼库斯、大小阿格里皮娜、卡里古拉和图拉真都曾在这一带工作或居住过。所以市政厅前广场下面是一大片罗马遗址,有非常多的罗马时期的建筑遗迹。我赶上在施工,也许几年后再来的话,下面就是个考古博物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