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上海宝山孔庙:台风浸袭,抗英抗日(下)

宝山孔庙处在长江与黄浦江的交汇处,故很容易受到大潮的侵蚀,惜珍在文中谈到了宝山孔庙屡毁屡建的历史。到抗日战争之后,这里仅存一座岌岌可危的大成殿了。该大成殿能够得到修缮,乃是缘于当地为了创办陈化成纪念馆,以此来纪念馆陈化成殉职150周年。《宝山史话·陈化成专辑》中《筹建陈化成纪念馆记事》一文写道:

宝山临江公园内原有清代孔庙建筑群,二百多年来历经沧桑,大部分已不复存在,仅剩主体建筑大成殿。1989年,我区把大成殿列为第一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年久失修,且有倾圮之虞,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势在必行。在市、区有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下,从批准修建方案、落实人员资金、到设计的论证,前后只花了86天时间。并决定建成后作为陈化成纪念馆,展出陈化成生平及抗英事迹,对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大成殿大门

进门即见屏风

看来宝山孔庙大成殿变成了陈化成纪念馆,我很好奇里面的陈设。到达此处时,大成殿却关着门,我隔着玻璃向内张望,里面竟然亮着灯,于是试着推门,其中一扇被我推开了。我蹑手蹑脚走入里面拍照,刚拍了两张照片,就从屏风后面转出一位保安,他说此刻非开放时间,让我等一个小时再来。我向他解释自己前来宝山只是为了拍孔庙,更何况还有出租司机在公园外等候。这位保安颇通情理,他同意我现在拍照。

正堂布局

圣迹图

孔子像

从新旧程度看,这座大成殿的确做过全面维修,已然看不到旧迹,里面已经没有孔子像或者牌位。殿的正位上方挂着“万世师表”匾,匾的下方挂着一块面积很大的浅浮雕,隐隐地看到上面刻着“孔子圣迹图”字样。其图案乃是孔子讲学的场景。

微型孔子

书法展

七十二贤画像

浅浮雕下有条案,其正中摆放着一尊孔子宣教像,然此像的高度不超过20厘米。大成殿正中摆放着几个条凳,似乎兼有明伦堂作用。环顾两侧,梁下绘制着七十二贤画像,另外还挂着一些展板,这里似乎在搞书法展。在一个墙角处,看到了罢笔书写的大大永字,看来这里兼教书法,老师正给初学者讲解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

屏风上的告示

在里面没有看到与陈化成有关的介绍展板,看来陈化成纪念馆已经搬离了大成殿。我在进门的影壁背面看到了“大成讲堂传统文化系列讲座”的字样。

无藻井

开放时间

拍照完大成殿内景,谢过好心的保安,出门观看大成殿外观,对于该殿的建筑细节,《上海名园志》在介绍临江公园陈化成纪念馆时写道:“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采用重檐歇山顶宫殿式结构,面积320平方米。大殿四周环有檐廊,檐柱间有0.48米高的砖砌栏凳,大殿前有月台,月台南边放置清代铁炮(铸于清道光二十一年,即1841年)。月台三面环以花岗岩的石栏杆,栏杆上有圆形望杆,在望杆上有浅浮雕云纹。殿前还有花岗石台阶、御路石,御路石上雕有单龙抱珠。台阶两侧置有花岗岩石狮子一对。大殿东、西、北三面均为砖墙,外表气势宏伟壮观。”

月台上没有找到铁炮

在月台上探看一番,没有看到铁炮,看来果真迁往了他处。《名园志》中又称:“2002年4月,大成殿被确定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又在大成殿北侧新建了一处'化成广场’,并把华东师大艺术系师生设计的陈化成塑像从吴淞公园迁至广场北端,使之与陈化成纪念馆、化成广场成为一个完整的'纪念链’。”

大成殿背面

脊兽

转到文庙的背面,果然看到后方有宽阔的化成广场,广场的核心位置竖立着陈化成塑像。远远地看过去,他的塑像旁有一尊铁炮,走到塑像近前,原来是用石头雕刻者。

化成广场

关于陈化成的事迹,惜珍在文中简述说:“陈化成出生于1776年,福建同安县人,行伍出身,历任金门总兵、福建水师提督等职。清道光二十年(1840)6月,鸦片战争爆发,因海防需要,调任江南水师提督,扼守吴淞口并亲自驻防西炮台,铸造铜炮,整修炮台,积极设防。道光二十一年(1841)8月,英兵入侵,定海、镇海相继失守。次年4月,乍浦陷落。6月16日凌晨,英国侵略军向吴淞窜犯。陈化成亲临西炮台,手执红旗,下令开炮还击。从日出到近午,轰炮千数发,击退英军数次进攻,而两江总督牛鉴仓皇逃走,陈化成仍率部坚持战斗,终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呕血阵亡,时年66岁。”

陈化成塑像

参观完陈化成塑像,沿着公园逆时针前行,在一处院落门口看到了宝山区文管所和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的招牌。此牌正门前有一块宽阔的绿地,远远望去,绿地的另一侧立有文保牌,向四围张望一番,没有小径能通到文保牌前,只得踏着草地走到了文保牌前,看到上面刻着“姚子青营抗日牺牲处”,文保牌的一块随形石上也刻着同样字样。

纪念抗日英雄

惜珍在文中介绍说姚子青是广东平远人,1930年11月后在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一师步兵33旅第一团第一营先后任连长、副营长等职:“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从宝山登陆上海,抗日战争序幕就此拉开。8月下旬,姚子青奉命赴上海参加抗日战争,31日率全营进驻到宝山县城。9月1日日军集中兵力发动进攻,战斗十分激烈。9月5日拂晓,日军2000余人登陆围困宝山城,姚子青率全营官兵坚守城垣,奋勇截击。9月7日,日军攻毁宝山南城垣,施放硫磺弹,坦克步兵乘隙而入,姚子青身先士卒,率领所剩官兵20余人,同敌短兵相接,全部壮烈牺性,姚子青牺牲时年仅29岁。”

一座公园纪念两位民族英雄,从抗英到抗日,由此说明了宝山重要的战略位置,同时也表明了中国人不屈于侵略者的气节。

水关遗迹

此公园内还有两处人为遗迹,一是宝山城水关,在公园内找到了水关遗址,而今只存石桥拱。介绍牌上称,该水关创建于清顺治七年,毁于“一·二八”、“八·一三”两次淞沪战役。残桥下仍有水道,只是被护栏保护了起来。

残存城墙

继续往前走,五十米处是宝山古城墙遗址,介绍牌中称宝山县城城墙创建于明嘉靖十六年,此后几经维修,后来在抗战时遭到日军毁坏,1956年又人为拆除。而今所见的城墙遗址,仅剩下几十米长的一段土丘。土丘之上长满了绿植物,生生不息的景象掩盖了历史的沧桑。

介绍牌

拍照完遗迹后,原路返回公园门口,那辆出租车果然还在等我,上车后司机继续向我讲述着他对《红楼梦》的研究,他讲得很投入,驶入市区后竟然三次错过了路口。由此让我感慨文化浸淫的重要性,如果他在对历史的热爱用在研究正史方面而非研究一部书,想来一定有很大的成效。但研读真正的历史,就能改变他的人生轨迹吗?我看未必。转念一想,是我的心思太功利了,他研读《红楼梦》有那么多的发现,尽管这些发现可能得不到证实,但并不影响他得到了那么多的快乐。如此饱满的人生,夫复何求。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