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冻:警惕冠心病急性反扑

01

冬季是冠心病急性发作的高发季节。由于气温骤然降低,人体血管发生收缩、痉挛,使得原本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出现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症状,极易发生心源性猝死。因此,提醒中老年患者一旦出现胸痛、胸闷、气短等心绞痛症状时,要赶紧去医院诊治。

低气温下易发病

寒冷是诱发冠心病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气温突然下降可诱使冠心病病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变化多端的气候可能导致冠状动脉发生痉挛,直接影响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再者,寒冷的季节里常易发生感冒和支气管炎,这也会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为什么寒冷的时候冠心病人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会升高?这是因为冠状动脉在寒冷的刺激下容易痉挛收缩,如果患者的冠状动脉原本就有严重的狭窄,那么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所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在冬季一定要注意保暖,早晚记得多加衣服,避免受凉;冬季外出晨练时,最好先吃些点心,喝点温水,并适当减少运动量和运动时间;随身携带些急救药品如硝酸酯类药品,防止心绞痛的发生。

胸痛是发作的主要症状

胸痛是冠心病急性发作的标志性表现。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心肌血管变窄、血流量减少,此时若再遇身体劳累、情绪激动紧张等加重心脏负担的情,常诱发心绞痛。

心绞痛发作时,患者胸部发生一种压榨性的疼痛,可以迁延到颈部、额头、手臂、后背及上腹部。患者常常会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这种疼痛――压迫、烧心、紧缩、压榨。

患者还会有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心悸等症状。这种不适持续的时间从几分钟至20分钟不等,含化硝酸甘油可很快缓解。而且胸痛的症状可以因为体力活动而加重,因休息而减轻。

需要提醒的是,心绞痛是在活动过程中发生。很多患者把上楼或爬坡时体力不支而出现的心慌、气短、胸闷,当作是心绞痛的胸闷,这两者必须仔细区分。

如果是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疼痛,患者必须停止活动。如果含化硝酸甘油或休息几分钟后可缓解,多数可初步确定为心绞痛。如果含化硝酸甘油和休息之后还不能缓解胸痛,这说明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心肌梗死,需要立即送医院进行急诊治疗。

如何预防急性发作

冬春更替季节,天气变化多端,中老年人群的心脏病发病率和复发率增加,冠心病患者应特别注意防治急性发作。大风降温时,心脏急症的发生率往往会大幅增加,因此外出活动要避免迎风走动。根据气温变化,要及时更换衣服、被褥,注意保暖。遇骤冷、暴雪、狂风等恶劣天气时,应留在室内活动,避免外出。

呼吸系统疾病在这段时间内频频高发,不仅容易诱发心肌梗死,有时还会掩盖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尤需加强保暖预防。冠心病患者应常备应急药品,如硝酸甘油片、心痛定、速效救心丸等,家人、周围的人最好也要懂得服药方法。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由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脏病急发和猝死以上午6~12时最高,尤其是睡醒后的3个小时里心脏最容易“闹事”,因此称这段时间为冠心病发病的“清晨峰”。

患者可根据这一生物节律掌握用药时间,最好在清晨和午睡前服药。即使在常规生活状态下,上年6~12时心脏仍易出现缺血损伤,所以,最适宜而又相对安全的锻炼时间应该在下午。

运动还要因人而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运动量以无不适感为度,比较适宜的运动方式是散步、太极拳等。

此外,提倡少食多餐,吃七八分饱,粗细粮搭配,适当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情绪激动是冠心病发病的罪魁祸首,因此要保持心理平衡,避免大悲大喜;科学合理地安排作息,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

要时刻紧绷预防这根弦

心绞痛反复发作,常常意味着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风险增高。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说明冠脉血管已经发生“交通堵塞”,一旦冠脉供血不足就会造成心肌缺血,也可因缺血过久而出现急性心肌梗死。也就是说,每一次短暂的心绞痛发作,都说明冠状动脉的病变在发展。

有些冠心病患者平时完全没有任何症状,既往也无心绞痛发作史,但第一次发病时病情就很严重;有些患者的病变并不重,却因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而导致死亡。

由此可见,只要发作过一次心绞痛,就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及时接受诊治,并应该按时服用抗血小板的药物,防止血栓形成,这将有助于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的风险。

同时还要定期看医生,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按照医生的嘱咐按量服用药物,以防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所以,那种心绞痛“经常发作时再治”或“放了支架就没事了”的想法都是十分错误的。须知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有2/3以上死于出院后,这些患者往往是因为疾病复发致使畅通的血管再次堵塞,导致心肌大面积受损。

幸免于难的患者也会反复住院,甚至再次接受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预防重于治疗,应该将“防患于未然”这四个字永远放在第一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