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民 | 王茂荫与莫逆之交李榕 (徽学研究)
王茂荫因病辞官的整整四年(咸丰八年七月至咸丰十一年七月),是他一生中忧郁与慰籍同在的一个时期。说“忧郁”主要有三:一是徽州战乱频仍,乡亲流离失所,很多人死于非命,老家成废墟;二是他最尊敬的二姑丈、二姑母在三阳坑离世,他想奔丧而不能;三是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咸丰帝在内忧外患中死于热河,想吊唁祭奠而不能。说“慰籍”也有三:一是终于有时间编辑多年奏稿,“汇为四卷,藏于巾笥”;二是早年策划的《皖省褒忠录》终于成书,就等筹资刻印了;三是这一时期来看望他的同僚友好特别多,接纳弟子和结识青年朋友特别多。本文不说别的,只说说王茂荫晚年结识的李榕。
(李榕像)
李榕,字申夫,号六容,老家为四川剑州下寺场何马沟(今四川省剑阁县下寺镇友于村),父亲李时荣是个举人,做过知县,客死任上。李榕身长玉立,才气过人,为文援笔立就,有圣童之誉。李榕生于道光二十四年(1819),比王茂荫小二十一岁。咸丰二年(1852)他中进士,先授翰林院庶吉士,次年改任礼部主事。
咸丰八年七月,王茂荫因病辞官,由歙县会馆迁居附近的玉皇阁调理,但纷繁的事情还是不少,不得安宁,同年十月移居崇文门外玉清观,有次子铭慎与常年随从吴燮夫侍候,有新接纳的弟子易佩绅从学。这年秋天,来看望王茂荫的友好特别多。经友人介绍,礼部主事李榕也特来拜访。
家风熏陶、阅历相当和志趣相投之人,他们的结交过从是缘分,不受年龄限制。他们在一块,总有聊不完的天。王茂荫与李榕就是这样。
(李榕故居之断墙残壁)
他们聊的主题大抵是各自的“乡土风俗、田家力作之状”,以及所读何书、立何志向、对时局变的态度等等,当然也聊“人生仕宦显晦、出处进退之大”之事。在交谈中,王茂荫介绍了自己的家世和生平,特别是对六岁丧母、父亲经商在外、祖母将他带大、教诲他当官不图发财这些,回忆得详细真切。王茂荫告诉李榕,他不仅牵挂家乡活着的亲人与乡亲,而且对急待修理的风水也十分牵挂。祖父槐康公墓石“黯然无文”,咸丰七年夏他请同年进士何绍基书写了墓表,但祖母的墓表还没请人写,总是放心不下。
咸丰九年(1859)是羊年,过了春节,李榕就要出京远行,去江西南昌湘军大营,投奔曾国藩,协助办理军务。元宵过后,他再次来到玉淸观。
“子怀先生,申夫给你拜晚年,同时谒别。”李榕一进门,就说明了来意。
“申夫主事,多谢有礼,请坐,谒别作何解?”王茂荫请李榕落座,招呼燮夫上糖点上茶水。
“实不相瞒,申夫从文七年,试图投笔从戎,郭嵩焘先生荐举余去曾文正公麾下协助,我准备过些时候动身。”李榕呷了一口茶。
“噢,有此志向,甚好。曾中堂有识人之鉴,在他麾下当可建公立业。协办军务,清剿逆匪,也是为国效力。”
(李榕遗墨:信札)
“多谢子怀先生鼓励!拜见先生以来,每得教诲,受益匪浅,终身难忘。您上次说祖母大人墓表尚未作,若不嫌弃,申夫愿以秃笔代劳,不知先生意若何?”
“好,好,那就拜托你!我将《节母传》与《节孝录》让你带回一看。”王茂荫不假思索,很高兴地应道。他边说,边招呼铭慎将《节母传》《节孝录》取来,递予李榕。
“子怀先生,想问的差点忘了:你上次讲祖母教诲为官不可图发财,原话怎讲?”李榕突然声高二度,边说边站立起来。
“祖母原话是:'吾始望汝辈读书识义理,念初不及此,今幸天相余家,汝宜恪恭尽职,毋躁进、毋营财贿,吾与家人守吾家风,不愿汝跻显位、致多金也。’乃吾举进士入仕回里探亲时,老人家一再吩咐的。父亲给她做八十大寿,吾回老家祝寿,她再次说过。”王茂荫一字一句地说,表情深沉。
临别,李榕将王茂荫递予的《旌表节孝覃恩貤封太宜人显妣方太宜人行略》和王茂荫编刻的《节孝录》揣着。同年二月廿二日,李榕作了《貤封太宜人晋赠太夫人方太夫人墓表》,于远行前亲自送到王茂荫手上。
(李榕曾主讲过的“匡山书院”匾额)
王茂荫将李榕一直送到玉清观门口。李榕就要上路了,王茂荫拈了拈花白的胡须,双眼凝视李榕良久:“但愿老弟日后仕途通达。倘若有什么不畅,亦不必在意。宋人罗大经有言:'学不必博,要之有用;仕不必达,要之无愧。”李榕拱手道:“多谢先生教诲,申夫谨记!先生保重!”
李榕在曾国藩的保荐下,开始了八年的戎马生涯。从咸丰九年在南昌办理湘军营务开始,因军功得到提升,同治二年(1863)被奏调总兵,同治五年诏授湖北按察使,次年十月,官至湖南布政使,掌握全省的财赋和人事。这年,他四十九岁。
李榕功升湖南布政使,在仕途上算是达到高峰。他从湖北乘船沿长江水路去长沙履新,沿途州府官员闻讯,在江岸具礼迎候。李榕知报后,派家人刘五买了八十斤大米,一百斤面和一些猪牛肉,悄悄乘坐一般官船自炊自食。船到各州府点隐蔽而过,不接受宴请和礼物。
(李榕主修的同治版《剑州志》)
在湖南布政使任上,他注重保护下层人士和平民百姓的利益,制止官府胡乱捕人,滥用刑罚;而对豪绅巨室的特权和不法行为则以多方限制与打击。湖南原来设有贵州、安徽、陕西、甘肃等省的捐输局,以“劝捐助饷”为名,敲诈勒索百姓。李榕奏请朝廷,除保留湖南捐输局统一征收捐税,然后分成拨解各省外,其余一律裁撤;针对“湘中捐输,向搜求于小康之家,豪贵巨室率置不问”的弊病,李榕明令征收捐税“豁免下户,着重上户,使不得巧避,冀得其平。”这些举措直接触犯了豪贵巨室的利益,激起了他们的强烈反对,纷纷罗织各种罪名,向朝廷诬告李榕“贪赃枉法”,同治八年年五月,李榕被罢了官。一身傲骨、两袖清风的李榕,认为自己行得正,不感到惭愧,从容地退出了官场。
李榕回到剑门老家,先是应地方官邀请,编纂了《剑州志》十卷,凡六万余言。其后开始了教学生涯,主讲兼山书院和江油匡山书院、登龙书院,弟子遍布川北一带。在教学教程设置中,以儒家治世为本,以“仁义礼智”始教育民,“行古道体段”,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儒道相融的教育思想。以“古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
离开官场回到老家的十八年,他目睹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思想开始转变,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榕阅历四十余年,深感近日世情浅薄,从善如登天之难,为恶如流水之易。他曾对人说:天下衙门如此,为何恨洪秀全哉。一个从镇压农民起义的封建官吏,转变到承认官逼民反的现实,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
(李榕著作)
清廉为官、率直为人,是王茂荫、李榕人生最大的亮点。他们能成为莫逆之交,有共同的主客观条件和共同的思想基础。他们的家风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素以重孝敦仁,清廉慎勤而名闻远近。
李榕先祖本为普通农户,负耒横经,曾留下“启我愚昧,佑我聪明;克勤克俭,且读且耕;不学下流,不堕家声”的祖训。李榕母亲安氏“好礼节俭,贤淑理智”,治家强调“四戒”:“力戒耳软任性、偏信和偏疑;力戒弟兄子侄妯娌不和睦;力戒疏慢亲友;力戒骄凌贫贱。”李榕本人写过多首教育家人的诗词如《示儿》《示内人》《示弟》等,告诫他们继承先辈家风,克勤克俭,自食其力,团结友爱。此外,他的著作《十三峰书屋全集》中的诸多名言警句,如“廉之一字,是我辈铁板注脚,毫无移易处”,被子孙视作家规家训尊崇至今。
王茂荫、李榕都对晚清时期的吏治腐败都表示深恶痛绝。读王茂荫遗著《王侍郎奏议》可知,从咸丰元年至同治初年,王茂荫先后给咸丰、同治上奏折102个,对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直言敢谏,“孤忠自许众不与,独立敢言人所难”。他既忠君又匡君。晚清时期的官场,贪腐已病入膏肓。王茂荫身在官场,洞若观火。太平天国军兴以后,皇上诏谕各地“劝捐”办团练,即动员社会各界捐款组建地方防御武装。国家有难,社会各界帮助度过难关,这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有人假劝捐之名中饱私囊,这就是腐败了,必须严肃查处。他在几个奏折中,都就这个问题大声疾呼。
清光绪十六年(1890)四月,李榕在家乡病故,享年七十二。
(当代吴成著《黄裳、赵炳然、李榕评传》)
同歙县人民非常尊敬王茂荫,在义成修缮王茂荫故居纪念馆一样,四川剑阁人民也非常尊敬李榕这位乡贤,都称他李夫子或李翰林,而不直呼其名。剑阁县建有“李榕纪念馆”,已升格为党员干部家规家风教育基地。
(2020年5月26日初稿,2021年8月17日修改)
下一篇预告
《王茂荫与晩清封疆大吏吴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