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弃艺术者,美自然弃他而去——读冯骥才最新长篇小说《艺术家们》

《文汇读书周报》第1817号第一、二版“特稿”

(2020年12月25日发行)

背弃艺术者,美自然弃他而去

——读冯骥才最新长篇小说《艺术家们》

张家鸿

《艺术家们》
冯骥才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
1942年出生的冯骥才,从20岁在报刊发表第一幅画作至今,已从事文艺创作近60年。在读者眼中,著作等身、获奖无数、影响力深远,这些已然是画家兼作家的冯骥才的标签,然而这并不是冯骥才的全部。20多年来东奔西走、不遗余力地参与民间文化的保护和抢救,已足以证明他非凡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发现美呵护美、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和艺术,在他这里不仅是纸页间的走笔,更是竭尽全力的切身实践。      
      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行将结束的时候,冯骥才用他的最新长篇《艺术家们》引起读者对“艺术家”的进一步思考:艺术家们应该是怎样的一种人或一群人?艺术家在当下社会的处境如何?艺术家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还是貌合神离?小说以楚云天、洛夫、罗潜三个艺术家为核心人物,旁及易了然、唐三间、于淼、屈放歌、高宇奇等人,描画出急剧变迁的时代背景下各具特色的艺术家群像。
冯骥才修改完《艺术家们》第七稿后自拍留念
被美照亮灵魂的人,才是真正的富翁
品读23万字的《艺术家们》,读者很难不联想到冯骥才的生平经历。我的思绪时而在《激流中》等“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系列作品中逗留,时而回到楚云天的世界里。现实与小说有交叉,有重叠,是毋庸置疑的。《艺术家们》表面上讲述的是三个艺术家在时代的变迁、生活的漩涡中或迷失自我或坚守自我的故事,其实内里却折射出冯骥才独特深刻的艺术之路。换言之,若无作者本人画家出身的专业背景,三人关于印象派大师作品的风格与价值讨论、楚云天与易了然关于宋画特征的各抒己见、在洛阳与高宇奇的言语碰撞、精神激荡以及惺惺相惜,便不会如此深刻动人。
冯骥才说:“真正的艺术创作,每一次都是一次自我的升华。升华是一种神奇的质变,它不期而遇。”他说:“但艺术是纯粹个人心灵的事业,个人的路只有自己探索。”他还说:“被美照亮灵魂的人,才是真正的富翁。”小说中这些关于艺术的真知灼见是必要的背景介绍,又何尝不是冯骥才情不自禁的现身说法或经验之谈?支撑起楚云天艺术之路的是作家冯骥才,同时也是画家冯骥才。      
      饱含着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的艺术宣言,清澈得没有杂质,空灵得没有重力。对艺术家们来讲,它们直指那段隐忍、蛰伏却有生命力在潜滋暗长的青春岁月,后来取得的地位、名气、权力、金钱等词汇或概念与当初的他们仨毫不相关。“应该找时间聚聚了,相互评议一下,让各自的努力彼此启发。”当楚云天意识到他、罗潜、洛夫三人各自在画艺上皆有所提升时,心中便会生出这样的期待。想当年,小屋再简陋、偏僻,也是三人心中的艺术圣地。每一次进入艺术的世界里,再短暂的时刻都是至高无上的享受。那种旁若无人、自成天地、其乐融融的氛围,是青春的美好标签,一旦错过便不复拥有。      
      无须画展的认可,亦无须画廊的定价,正如罗潜所说:“艺术是自己的心灵和理想,自己认可就足够了。”对真正的艺术家来讲,这是最初、最终、最本真的认识。它源于好友之间的闲叙,不是庄重、正式场合里的致辞或告白,却饱含深刻的暗示。谁能够不忘初心地行走在人生道路上,谁才是真正的艺术家。
冯骥才画作
能够拯救艺术的,唯有艺术
被美照亮灵魂的人,绝不是只有楚云天一人。那些已然成名成家的画家,哪一个当初不是被艺术的魅力诱惑着走上这条道的?然而,照亮并非最关键,更要紧的是照亮之后能否坚守。人生是一条长路,照亮仅是短暂的瞬间,有神启般的快意;坚守才是持续的跋涉,有默默行走的淡定与从容。历经千山万水的跨越之后,方有攀登艺术殿堂之可能。      
      小说中有不少动人的瞬间,是冯骥才独具匠心的安排,是颇具象征意味的存在。“木质的窗框是画的,窗外的景象也是画的。他不过用了一些半抽象的色块和粗阔又自由的笔触,就把窗外夹着光斑的重重绿荫呈现出来了。”罗潜在自己的小屋里,用艺术为自己开了一扇窗,一扇无须开就开着、无须关就关着的窗。想下雨就下雨、想晴天就晴天、想下雪就下雪,境由心造,艺术家就是美的创造者。亦如冯骥才所言:“真正能救赎一个艺术家心灵的,还是艺术本身。”若无艺术,很难想象不善言谈的罗潜能挺过去。勇于创造的人,自然不会在人生的困境面前畏畏缩缩、瑟瑟发抖。      
      洛夫在妻子郝俊的软磨硬泡下,卖掉自己的几幅代表作,只是为了成全郝俊住进别墅的欲望。他的失落、茫然、伤感,枕边人郝俊不懂,楚云天却懂。在隋意的建议下,楚云天卖掉自己的多幅作品,买回洛夫的代表作《深耕》珍藏,为了日后有机会回赠好友给他带去宽慰,抚平心中的伤痕。能够拯救艺术的,唯有艺术。真正的艺术撑起的是友情的分量,撑起艺术的是高贵的人格。艺术可以被市场裹挟,友情却葆有真淳。这样的美,早已突破画技或画艺,直指心灵源于心灵。      
      楚云天在高宇奇因车祸离世后奔赴洛阳,在其未完的画作前跪下来,无声地向逝者诉说心里话。他之悲伤不仅是对宝贵生命的哀悼,更是在向一颗真诚、坚定的艺术之心致以深深的敬意。在得知高宇奇的几位生前好友预备第二天到画家遇难处祭奠时,楚云天执意要去且如愿成行。若无这样的坚决,他不可能领略太行山风景的纯粹之美。若无美的领略,何来随后画出十年来少有之力作?何以和千年前的范宽、郭熙等人神魂相通?能够成全艺术的,只有艺术。能够成全艺术又成全艺术家生命的,还是艺术。艺术并非济世良方,然而在许多时候却是救命或续命的药丸。      
      舶来的先锋艺术之影响倒在其次,商业化气势汹汹的到来,才是时代变迁中最大的特征,亦可以说是给艺术带去的最大冲击。人心若只剩欲望,又何来艺术创作上的自由?唐三间、屈放歌、唐尼、于淼、余长水皆为彻底倒向市场之人,作品彻底沦为商品,作画只为价格,艺术之处境可想而知。洛夫的跳河自尽就是艺术被欲望操控以至于扭曲、变形,乃至最后枯竭的恶果。原本纯粹地热爱着艺术的他,开始从各个方面包装自己的画作和宣传自己的画展。为了成全妻子住进别墅的欲望,他卖掉自己的几幅代表作。为了赢得曝光率、赚取知名度,他深陷行为艺术中无法自拔。为了参加拍卖,他把自己的路彻底堵死,像一棵半枯不活的树吊在悬崖上。背弃艺术者,美自然弃他而去。
冯骥才画作
艺术之花,在现实生活这片土壤中绽放
      在这样的大环境里,楚云天告诫自己,不能让自己的艺术观在生活的重锤下变形。何为“生活的重锤”?即市场化,即商业化,既所谓的价格,即深不见底的欲望。真正的艺术家是美的创造者,而非价格的制造者。真金不怕火炼,对艺术的真心无惧考验。楚云天即便挂着各种各样的头衔,有着各种各样的身份,他依然是真实的普通人,也会有身不由己、迷失方向的时候,然而在市场面前,他一直保持着可贵的清醒。在拍卖预展上,他曾斩钉截铁地反问过余长水:“价钱能说明这幅画的价值吗?”知世故而不世故,知价格而不忘艺术,看似幼稚,实则是坚守。      
      对楚云天来讲,工作收入挣来的钱,足够生活即可。真正的艺术家喜欢的是艺术与美,而非其它。艺术也好,美也罢,是他心灵的需要。其它的最多只是附属品,不能占据主流或中心。真正的艺术应该是一方无形的净土。艺术家用自己的灵魂树起一道牢固的墙,把肮脏与丑陋摈弃在外。这道墙之所以无处不在、滴水不漏,其地基是对自我清醒的认真与对艺术纯粹的真心。      
      在市场面前,楚云天因不屈服而清高而孤独。在艺术的世界里,他并不孤独。与他志同道者除了在黄山偶遇且惺惺相惜的徽州才子易了然,还有在洛阳默默作画、籍籍无名的高宇奇。在楚云天心中,高宇奇和他的《农民工》是一片纯净的艺术天空。当楚云天见到“坚称自己是最好的人物画家”的高宇奇时,《农民工》这幅巨作已经创作了三年半,而且不知何时才能完成。然而高宇奇带着艺术激情的每一句话,都能给楚云天带来深深的震撼。在楚云天看来,“在当今流光溢彩、变幻无穷的社会中,谁会这样精准地抓住了时代特有的本质、生活的脊梁、时代沉默而可敬的灵魂,并为之付出?当然只有真正的艺术家。”      
      艺术家不仅生活在艺术的国度里,更扎根于生活的广阔天地里。艺术之花的绽放,如果少了现实生活这片土壤供给的养料,必然是贫瘠、苍白的。如果心中的艺术良知被欲望挤到边缘,又把现实土壤、传统文化统统抛之脑后,那么艺术只剩花架子,经不起任何的推敲与论证。      
      在今年五月份出版的散文集《文雄画杰》中,冯骥才写道:“出于同行,我关心他们的艺术,更关心他们的性格、气质、命运、家庭、生活,乃至习惯、嗜好,种种人的细节与小节。我知道这是他们的艺术独特性的内因。”以上文字何尝不是为楚云天说的?小说中最动人之处莫过于他的清醒与清高,他从不屈服于市场和价格,主动的卖画之举,亦是为了弥补挚友的遗憾,而非冲着金钱而去。散文集中的艺术家们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艺术家们》中的楚云天则是虚构的,然而他们皆有一颗为艺术付出自我的真心。

中国第一家由媒体创办的读书类专业报纸

《文汇读书周报》

WENHUI  BOOK REVIEW SINCE 1985

《文汇读书周报》采编团队

张裕 zhangyu@whb.cn    蒋楚婷 jct@whb.cn

朱自奋 zzf@whb.cn    薛伟平 xuewp@whb.cn

金久超 jinjc@whb.cn    周怡倩 zyq@whb.cn

(0)

相关推荐

  • 冯骥才:秋天总是在不经意时,悄悄入侵了夏的世界

    文丨冯骥才 <艺术家们>选摘 秋天总是在夏天不经意时,悄悄入侵了夏的世界,把它无所不在.一统天下的绿色一点点消解,然后就在这绿得最最深浓的地方,呈现出秋天最具标志性的色彩--金黄. 秋的到 ...

  • 在读 | 郜元宝:冯骥才《艺术家们》,在“富于诗意的老画”内外

    这本书,可以看出冯骥才的文学探索,也可借此思考当代文学应该如何坚持和拓展反思. 00:00 / 01:18自动x1 2021年,夜光杯·读书推出专栏,让更多人"在读"中悦读.悦心. ...

  • 冯骥才:这本书在我心里压了太久了

    2021年10月23日,"2021南方文学盛典"在广东佛山顺德举办. 冯骥才先生凭借长篇小说<艺术家们>荣获本次南方文学盛典的最高奖项:2020年度杰出作家. 今天,我 ...

  • 冯骥才艺术家们

    冯骥才先生的长篇小说新作<艺术家们>,是一部风格清新雅致的写实作品.与李洱的<应物兄>和刘心武的<邮轮碎片>一样,将目光瞄准了经历过文革,如今又直面市场经济大潮的知 ...

  • 冯骥才《艺术家》阅读练习及答案

    艺术家 冯骥才 四月初已进入春天的时光,窗外所有树木的树芽都在逐步变成生气十足的新叶,绿叶才是春天开出的花.清晨的风还有一点凉意,吹在楚云天身上叫他神清目朗,分外清爽. 他把一张洁白的宣纸铺在临时搭起 ...

  • 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去过四个才算达标,全去过就太厉害了

    一千个人的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个事物的角度是不同的,因此得到的感受也不同.就拿美来说,有人认为看了舒服是美,有人认为高级炫酷才是美,争议一直很大.但我国却有着十大峡谷,人人都称美, ...

  • 冯骥才《花巷》:会不会有比想象更美的现实?

    <春城无处不飞花>,冯骥才,2008 花 巷 文 / 冯骥才 头一次来到杭州市的我,只认得她. 还有,诗里书里照片里常见的那湿濛濛的风景. 以前,一想到她--她的形影总是混在这片朦胧又柔和 ...

  • 【美文欣赏】冯骥才:人生入秋,白发也美

    来源:名家散文 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 听罢笑而不答.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 就这样,嘻嘻哈 ...

  • 冯骥才|人生入秋,白发也美

    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 听罢笑而不答.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 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开始渐渐下坡来.或者再努 ...

  • 冯骥才:艺术其实是安慰人生的

    我陡然想起一句话:'我一扑向你,就感到无限温柔啊. '我还想起我的一句话: '我睡在你的梦里. 你每次上路出远门千万别忘记带上音乐,只要耳朵里有音乐,你一路上对景物的感受就全然变了.它不再是远远呆在那 ...

  • 没赶上CCTV-3首播?收藏这篇慢慢看!《我的艺术清单》冯骥才专辑

    <我的艺术清单>-冯骥才 (上) <我的艺术清单>-冯骥才 (下) 由朱迅主持的<我的艺术清单>冯骥才专辑,14日晚在CCTV-3播出,引发热烈反响.这期节目仿佛一 ...

  • 冯骥才:美的对立面不一定是丑,还有俗

    本文来源:北京纪事杂志社 文 丨 赵婷 原题:冯骥才的两支笔 十年动乱中简陋却温暖和文艺的津门蜗居,温润娴静,总是可以在平凡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妻子,长着外国脸的钢琴家和他那神秘而美妙的琴室,甚至大地 ...

  • 《我的艺术清单》 20210114 冯骥才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本期节目冯骥才带着主持人朱迅一起,游览他从小生活的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还第一次回到了自己阔别多年的旧居.冯先生说,"我一生没有离开过天津".不同于 ...

  • 冯骥才:人生入秋,白发也美

    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 听罢笑而不答.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 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开始渐渐下坡来.或者再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