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六章,修道的最大误区是什么?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①。是以君子②终日行不离辎重③,虽有荣观④,燕处⑤超然。奈何万乘之主⑥,而以身轻天下⑦?轻则失根⑧,躁则失君。
上一章老子讲到了道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的身心已经与地、与天、与道同体,我在道中,道在我中,我就是道。已经进入了长时间的守道阶段,“吾贵食母”就是重视守道。那么在守道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就是修道的最大误区,迷失自我,迷失本心。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①。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有幸在网上看到了金童子老师注的〖金童子道德经养身不传之秘〗,金童子老师认为,“重”是“我体”,“静”是“我心”。这两个字明白了,本章就明白了。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意思是身体是根本,心是主宰,是君,心要静,静胜躁。
是以君子②终日行不离辎重③,虽有荣观④,燕处⑤超然。因此君子终日行走,不离开载装行李的车辆。辎重本来指装载行李的车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的是行军打仗的后勤补给。所以有的人把本章看做是论军事的,当然没错。从上下文同道,悟道来看,意思是有道的人在修道时,精神始终不离开身体。“载营魄抱一能不离乎”,形神始终合一。在大周天阶段,会有元神出体现象,老子不赞成,说要“载营魄抱一能不离乎”。现在与道同体了,身体、精神都已同于道,已经没有元神出体现象了,但可能会有迷失自我的现象。虽有荣观④,燕处⑤超然。在守道的过程中,虽然感觉很好,但也会超然处之。我们知道,“万般神通皆小术,唯有空空是大道。”但道并非真空,是非空非不空,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其中有像,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在道的世界里也有像、有物、有精,和物质世界是一样的。所以,守道一定不能忘了自己在哪里。不能看到一个美丽的世界,就以为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了,就迷恋往返了,这叫迷失自我。历史上好多修炼者,寿命都不长,应该是为修炼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所以,我认为这是修炼的最大误区。正确的做法是“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奈何万乘之主⑥,而以身轻天下⑦?万乘之主,是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的君主,前面已经说过,国家指身体,君主指本心。以身轻天下是不重视自己的身体,轻易付出自己的生命。轻则失根⑧,躁则失君。轻视身体,就会失去根本,所谓“身死道消。”躁则失君,心烦意乱,躁动就会失去本心,静胜躁,静为躁君。
本章的重点是,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重视自己的身体,用静守住自己的本心,君子终日修炼,形神不离。
道家的最终成就是什么呢?老君日:夫炼大丹者,固守炉灶,返老还童,功成行满,气化为血,血化为精,精化为髓。一年益气,二年益精,三年益脉,四年益肉,五年益髓,六年益筋, 七年益发,八年益骨,九年益变形神,身中有三万六千精光神,居身不散。身化为仙,足下云生,顶中鹤舞,号曰长生。修功不怠,关节相连,五脏坚固,内炁不出,外炁不入,寒暑不侵,兵刃不伤,升腾变化,寿齐天地,玉女侍卫,玉童相随,上佐玉皇,下度黎庶,号日真人。
[注释]
①躁:动。君:主宰。
②君子:一本作“圣人”。指理想之主。
③辎重:军中载运器械、粮食的车辆。
④荣观:贵族游玩的地方。指华丽的生活。
⑤燕处:安居之地;安然处之。
⑥万乘之主:乘指车子的数量。“万乘”指拥有兵车万辆的大国。
⑦以身轻天下:治天下而轻视自己的生命。
⑧轻则失根:轻浮纵欲,则失治身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