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者无畏之“存在即合理”
在读《追风筝的人》的时候,看到书友对伊斯兰教写了如下的评论:
我一直坚信一个拥有好几亿虔诚信徒,传承了上千年的宗教必然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我们所有人是没有资格评价的,我们只有信或者不信的选择,仅此而已。
然后便引起了关于“存在”本身相关的讨论。
在絮叨之前,先说一句近来读书看到的最喜欢的一句话:
博知者寡言,半知者放言,无知者肆言。
每当跟书友谈及这句话,总会很坦诚地承认自己属于那个无知者,大抵就是因为“无知者无畏”吧。
PS:以下仅属个人看法,见识浅薄,还请批评指正。
说起存在本身,首先想到的就是“存在即合理”这句话。这也当仁不让的成为了众多朋友讨论的重点。
不少人提出反驳意见,其大致意思便是,存在并非一定合理,但是肯定有意义,或者说有原因,也可以说是有道理的。
但是个人认为,应该从“合理”这个词去理解。
合理,语出唐刘知几《史通·载言》:“言事相兼,烦省合理。”其释义包括:一是合乎道理或事理;而是是合乎个体与整体的发展规律。
这个词让我首先想到的便是“合乎礼”。
所以不管道理、事理或者说所谓的“礼”,都是建立在一个大众的评价机制基础上的,遵循千百年来形成的固有的认知。
是故,存在的未必完全符合当世各个文明的伦理道德,但是只要存在的就一定符合某种自然生存法理。宗教之所以延续千年,未必符合我们的伦理道德,但一定有其自身的自然合理性。
记得《万历十五年》中对戚继光有这样的一段评价:
戚继光的方案就比较现实,他没有触动这个的国家体制,而只是脚踏实地,做他职责范围内力所能及的事。招收农民士兵,他是最能适应环境以发挥他的天才的将领,他看清并适应了当时的政治,而把军事技术作为必要的辅助,这是在当时的环境里唯一可以被允许的方案。
同是这本书中,还看到一句:
大多数人觉得在似合法又似非法之间取得一部分额外收入,补助官俸的不足,以保持他们士大夫阶级的生活水准,与情操无损。
读到这里时,不由慨叹:好一个“与情操无损”。
世界本就不是非黑即白的,那个“似合法又似非法”的“灰色地带”,充斥着太多不足为外人道的潜规则。
戚继光是一代卓越的将领,一位极端刚毅果敢的军人,也是一位第一流的经理、组织家、工程建筑师和操典的作者。但他若不精通政治间的奥妙,就决不可能同时做好这么多事。戚继光的天才,在于他看准了妥协之无法避免,而他的成功,也在于他善于在技术上调和各式各样的矛盾。
但是当张居正溘然长逝,戚继光也难逃流放的命运,投闲置散,郁郁而终。
在写到这里时,才想起“存在即合理”这句话是出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之口,猛然间意识到,这真是“无知者无畏”的极高境界了吧。
算了,今天就到这里吧,再说下去,就是更无知了,我得去读一下黑格尔的书了。
— / END / —
点赞会变好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