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塔帮到长白山采松子,最怕遇到野蜂子,遇到后只能用这招脱险

民国时期,长白山地区的塔子帮在采集松塔时,最怕遇到一种危险情况,一旦此事发生,他们就要采用一种方式加以化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长白山地区物产丰富,植被覆盖面积极大,树木种类更是繁杂,正因如此,在清末至民国年间,长白山地区也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木材生产加工产业链条,为我国提供大量的优质木材。除木材之外,长白山地区还盛产一种特殊的干果——松子。松子是松树的种子,是生长在松塔上的鳞片状果实,松子炒熟之后味道清香微甜,是不可多得的美食佳品。

松子的采集,需要由专业人士负责,他们就是长白山上的塔子帮。塔子帮的拥有严密的组织,其头目被称为塔头,下属成员也各自分工不同,有专门负责制作工具的工匠,也有上树摘松塔的工人,还有专业寻找塔松的探路人。松塔虽然满满地结在松树上,平常人触手可及,但若是想大规模采摘,便需要一系列严格的步骤。

采摘松塔需要用到两件工具,一是长竹竿,用于爬上树冠,敲打松树枝叶,将松塔全部震下来;二是脚蹬子,用于攀缘树干。塔子帮脚下踩着的脚蹬子,都是由铁刺制作而成的,它可以让采塔工在采摘松塔时,顺利地爬上红松的树顶,采塔工只需要挥舞竹竿,用力敲打几下树枝,就会有密密麻麻的松塔掉落,成为树下人的囊中之物。不过您可能并不知道,其实采塔工们在工作时也有巨大的危险性,松树往往都有几十米高,当时工作的安全条件也不达标,很容易会发生坠落事件,一旦从树上落下来,生存的几率几乎为零,故此塔子帮也流传着一句话,叫做树上钱串子,树下坟圈子,用来形容采摘松塔时的危险。

可是令采塔工最惧怕的并不是高空坠落,而是在树上筑巢的野蜂。在东北地区,野蜂被称为马蜂子,是一种极具攻击性的昆虫,它们的毒刺甚至可以叮透黑熊的毛皮,何况是连毛都没有的人类皮肤呢?假如采塔工被马蜂蛰到,轻则受伤,重则有生命危险,并且在高空作业时受到马蜂的袭击,慌乱之间存在很大概率会失足坠落。

为了能够摆脱马蜂的纠缠,有经验的采塔工往往会事先对目标松树勘察一番,只有确定其上没有马蜂窝后才会攀上大树。若是在勘察时因为失误,没有发现隐藏在树冠里的马蜂窝,他们就会蹑手蹑脚地爬下来,一旦马蜂对采塔工发动攻击,他们就会忍者剧痛,以最快的速度下树,然后将事在树下准备还的松针堆点燃,靠着燃烧散发出的黄烟驱逐马蜂。马蜂生性最怕烟熏火燎,遭受到烟熏的马蜂会放弃进攻目标逃命。采塔工们在一阵操作之后,侥幸得了活命,他会对下一棵树进行密切观察,直至确定其上已经再无马蜂,才敢放心大胆地上树,然后继续进行采塔的工作。

正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尽管采摘工们在工作时会十分谨慎,但也免不了会被马蜂蛰伤。为了安全起见,他们会备下一些特殊的药物。第一种药物是中药丸,主要是由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混合而成,其本身可以驱散蜂毒,不至于让伤者太过于痛苦。第二种药物就是碱水,由于马蜂的毒液呈酸性,故此,可以用碱水对其加以中和,令其毒性降到最低。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行行都有自己的艰辛与苦恼,在我们品尝美味的松子时,,也时刻要懂得采塔工们背后的辛苦。毕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之维艰。

参考资料:《采塔》 曹保明著 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