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北传统建筑的一些差异及原因

——2019“我的多彩假期”系列报道一

1

前些天我去了余荫山房参观,和之前去过的北方建筑做了一些比较。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汉族传统营造的南北差异是极大的,即使在南方和北方内部,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余荫山房之类的岭南建筑就和我之前看到的北方建筑相去甚远。那么南北方的差异有哪些呢?又是什么造成的呢?

相较于北方屋顶的平缓优美,南方建筑的屋顶大多坡度较北方大,或者说举高较高,举折也常常是直线。众所周知,南方雨水多,这样直线的设计瓦片间扣的较严密,防水性好,加上坡度大,排水速度较快,适合在有长期阴雨天气的南方使用。北方建筑大多有曲线举折,举高较低,坡度较缓,观感上要比呈直线的南方建筑美观不少。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这样的设计瓦片间会有缝隙,需要灰泥辅助防水,不能长期地防水,但是北方夏季多暴雨而少有连绵的阴雨,需要在短时间内尽快的排水。曲线的举折能很快的排水,而且吐水较远,对不耐水的结构影响小,适合多暴雨而少阴雨的北方使用。

山西介休城隍庙优美的举折曲线,注意华丽的琉璃山面和脊饰。

在我个人看来,曲线的举折相较于直线更加美观,无需夸张的飞檐发戗来增加动感,因此北方建筑相较于南方建筑更加沉稳大气。南方建筑因为举折呈直线,就需要相对较夸张的发戗翼角来增加建筑的动感,不然建筑会显得很呆板。相对夸张的翼角戗脊增加了建筑的动势,使南方建筑相较于北方更加灵动。南方也保留了北方退化到基本看不出,要拿尺子量的生起,而且越来越夸张。而像余荫山房之类的硬山顶建筑因为山墙高过屋面,因而屋顶轮廓可以脱离屋顶举折的限制,在山墙上使用有举折的屋脊或使用马头墙等风火墙,既能保持排水能力,又不会使建筑显得太呆板。

北京太庙享殿,举折曲线非常优美,生起已经小到看不出来了。

苏州西园寺大雄宝殿的戗脊,很飘逸。(注意此建筑有一定举折,苏州很多建筑都这样)

余荫山房的山墙、风火墙装饰或封去举折和伪正脊生起。

福建民居平直的举折,屋顶坡度较其余南方建筑小得多。

福建漳州府文庙,通过垂脊伪装出了举折,加上夸张的生起,看起来就很飘逸了。

北方建筑比南方山区更多硬山顶建筑。硬山顶是建立在有大量砖块可以建防水的山墙的基础上的。北方和南方平原地区的制砖业比南方山区更发达,在古代又只有那些富裕地区用得起大面积的砖墙。北方和南方的平原都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容易发生火灾,而硬山顶有利于阻止火势蔓延,而且北方还有对保暖的需求,硬山顶建筑当然更加流行。而南方山区制砖业没那么发达,而且也没有使用硬山顶的需求,大部分建筑都使用悬山顶。

南方山区民居多悬山顶。

北方民居多硬山顶

北方建筑的斗拱都是普通的做法,将部件都放置于栌斗之上,南方则常见有插拱、挑梁和斜拱(又名牛腿)的做法。插拱之类相较于普通斗拱更加简单方便,也基本能达到相同的挑檐效果,但是插拱和挑梁无法设置补间,这很大地限制了插拱的使用。无法设置补间意味着建筑的跨度一般不能很大,只适合民居使用,或者配合普通的铺作做补间使用。北方因为长期是政治中心,需要修建大量的大体量、大跨度的大型建筑,大跨度建筑一般要使用补间,使用插拱明显不合适。同时,北方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营造习惯都比较正统,北方营造基本能直承唐宋,插拱这类取巧的做法似乎不是很受欢迎。插拱之类的做法就成了典型的南方特色,甚至南方都不是很多用,该置栌斗就置栌斗。

南方某地的插拱,没有栌斗。

山西应县释迦塔,斗拱构件全部坐在栌斗上。

同样还有穿斗式屋架。北方传统是抬梁式屋架,所用的木料较大,可以形成较大的跨度。南方常使用穿斗式,木料可以不用大的,但是跨度就小了很多。后来南方使用了穿斗减柱造,跨度变大了,然而抬梁式已经成为了正统样式,而且在明清抬梁式改进后穿斗并没有什么优势,在北方不受欢迎,穿斗式也就这样止步于南方。

穿斗式以柱承檩(因为是穿斗减柱造看起来很像抬梁式)。

抬梁式以梁承檩

南方建筑多有喜欢外檐用黑漆或素木的,而北方则多喜欢红柱和彩画。北方的红柱传统可一直上溯到隋唐以前,而彩画传统是唐朝流传下来的。无论是南北方建筑到了一定的等级都会有各式彩画,而北方建筑的彩画相较于南方突出得多。南方更多是偏向素雅的风格,而北方多会追求华丽。因为北方是政治中心,各个朝代的官式建筑一直都有彩画的传统,因而影响到了民间,而且以北方建筑的气质加上彩画可以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彩画全新的时候非常惊艳。比如长陵祾恩殿,雪后建筑就披上了一件白衫,遮住了岁月的痕迹,它就显出它的美来。南方因为远离政治中心,而且南方湿润的气候不适合大面积的彩画外露,一来从审美上不适合南方的气质,二来南方气候也不适合外檐彩画保存。因此南方外檐较北方彩画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南方没有彩画。我就是被苏州的苏式彩画惊艳到了。

雪后的长陵祾恩殿以及太和殿的金龙和玺彩画

翼角彩画特写

山西太原迎泽公园的北方风格苏式彩画

苏州西园寺的苏式彩画(这糟糕的名字)

南方民居多层的较多,而北方民居单层的较多。这是因为北方平原较多,北方人更喜欢建设一个或几个并列的院落,而南方因为地少,因此民居多为多层,用地也比较紧凑。福建土楼、四水归堂等做法都是多层、紧凑的。个人比较喜欢北方相对宽阔的空间,尤其是四合院的那种紧凑又不拥挤的感觉。

南北方的差异还有许多,这需要我们一一探索。我国的劳动人民善于总结经验,因地制宜地创造出适合当地的营造技法。这是我们祖先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要努力把它们传承下去,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努力建设文化强国。

中国高中部高二(1)班     谢尚霖

(0)

相关推荐

  • 那些精美绝伦的古建筑构建,再不看就没了!

    那些精美绝伦的古建筑构建,再不看就没了! 苏杭日记 解读中国 HAVE A NICE TRIP 人生最好的旅行 莫过于在一个陌生的地方 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                       ...

  • 图文解说|中国古建筑屋顶类型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富有艺术魅力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建筑的冠冕.今天将以图文形式解说中国古建屋顶. 屋顶类型概说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以人字顶为基础,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作了种种引伸和变化, ...

  • 中国古建筑知识汇编

    塞翁先生2018-11-05阅读 180 简介中国古代建筑的种类很多,屋顶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庑殿顶.盝顶.卷棚顶.攒尖顶,还有卷棚歇山顶.卷棚硬山顶等.这些建筑不止屋顶形式不同 ...

  • 斋、厢、亭、台、楼、阁,这些我国古代的传统建筑都是什么样?

    哈喽,终于等到您,还好我没放弃!您终于来了!愿看文章的你,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愿你天黑有灯,下雨有伞:愿你一路上,有良人相伴!喜欢就点个赞吧,欢迎评论.吐槽. 斋.厢.亭. ...

  • 智能建筑标准化助力我国传统建筑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民族建筑 编者按:智能建筑作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工作的重要场所,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础单位,其智能化.安全化.绿色化.健康化程度对政府.企业.个人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 ...

  • 厌倦传统建筑表现素材?这次让我们看点不同的

    作为建筑系的学生,在建筑表现是我们设计表达的必要环节之一,然而随着以MIR为主的写实渲染流行,写实风的建筑表现也逐渐成为网络上的主流. (传统写实渲染) 但当小伙伴们想在作品集中尝试一些与众不同的建筑 ...

  • 导师说 24 | 从传统建筑行业到互联网新领域研究

    JIAYI LYU UCL AD 混合现实辅助建筑搭建方向研究生 CAFA 建筑学院 建筑学学士 COFCO 工业建筑规划与设计师 一个坚持在革新时代不断探索设计与社会变化关联性的建筑师.中央美术学院 ...

  • 火星南北半球地形地貌存在巨大差异 着陆区如何选择?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圆满成功 火星南北半球地形地貌存在巨大差异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之所以要在着陆前做这么多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因为火星的地貌.气候条件都非常复杂.究竟有多复杂呢?火星南北半球的地形 ...

  • 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之美

    文章来源于:佛教建筑,侵权删!

  • 线下活动 | 东方美学·中国传统建筑八大派系

    从古至今 华夏大地 涌现了众多建筑杰作 有的已经毁于战火 有的屡次浴火重生 有的更迭留存至今 在此过程中 中国也形成了八大建筑流派 京派建筑  闽派建筑 湖湘建筑  川派建筑 晋派建筑  徽派建筑 苏 ...

  • 走进传统建筑,定格“美丽乡愁”——来这里拍张全家福吧

    "家在富春江上"走进富阳博物馆系列活动-2 走进传统建筑,定格"美丽乡愁"--来这里拍张全家福吧 是不是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人人都有手机的今天,全家福却成了我们生 ...

  • 宗祠(儒家文化传统建筑)

    宗祠,即祠堂.宗庙.祖庙.祖祠,是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是我国儒家传统文化的象征. 宗祠制度产生于周代,上古时代,士大夫不敢建宗庙,宗庙为天子专有.宋代朱熹提倡家族祠堂: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