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老照片: 1917年的重庆, 从外国人镜头中感受百年前的巴渝古韵之美
这是一组拍摄于1917年的重庆的老照片,拍摄者是美国社会经济学家西德尼·戴维·甘博。这组照片是甘博先生在1917年来华时,到四川参加调查考察途中,路经重庆拍摄的重庆地区的照片。通过甘博先生为我们留下的影像资料,让我们一起去看看100多年前的重庆的样子。
图为1917年重庆的东水门码头,陡直的梯坎旁边是悬崖吊脚楼,江岸上高高耸立的是文昌阁。东水门在重庆城正东,建于明代的'东水门'是重庆老城正东的大门,但城门向北,它是仅存的老重庆两道古城门之一。文昌阁曾在《重庆府治全图》中清晰标注和绘图,但是在1920年代毁于战火,消失不见了。
点击加载图片
1917年的重庆,停靠在嘉陵江边的货船。嘉陵江,长江上游支流,因流经陕西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重庆,别称山城、雾都、还有桥都。重庆被长江和嘉陵江所围绕,造就了重庆非常具有特色的地理条件,而这两条江,也一直陪伴着山城人。
点击加载图片
1917年的重庆老城佛图关的仁靖门。佛图关又称浮图关,是自重庆西出的必经之路。根据据晚清时期的《增广重庆地舆全图》记载,当时的浮图关共有四座城门,分别是:西门瑞丰门、东门仁靖门、西南门佛图关关门、南门泰安门。
点击加载图片
1917年的重庆江边的码头。重庆的江边码头自古以来都是樯帆林立,舟楫穿梭。两边江岸有不少街巷,虽以棚户、吊脚楼居多,可也热闹成市,商业繁盛。
点击加载图片
1917年的重庆,一艘渔船上坐着一个老渔夫。
点击加载图片
1917年的重庆街景,一个采耳师傅正在给一位顾客采耳。采耳是一个专业术语,意思指掏耳朵。起源于民间,掏耳朵兴起于剃头匠,一支竹签,一根细棍子,就是简单的掏耳工具。
点击加载图片
1917年的重庆,一个在街头卖时令水果和蔬菜的小摊。
点击加载图片
1917年的重庆铜梁安居镇总神庙。安居古镇距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古镇背依俊秀的山脉,北临平静而悠远的涪江、琼江,乌木溪穿镇而过。安居古镇是重庆北部重要的口岸城镇。照片中的这座总神庙建设相当考究,檐角高高飞翘,像展翅欲飞的雄鹰。虽然墙体有些斑驳,但丝毫挡不住它的神圣与庄严。
点击加载图片
1917年的重庆,建在江边的一座吊脚楼。吊脚楼作为重庆地区独有的传统民居形式,最早可追溯到东汉以前。吊脚楼往往建在江边沿山坡处,用几根杉杆撑着的一间间四四方方的木楼,这就是吊脚楼。
点击加载图片
1917年的重庆觉林寺报恩塔。报恩塔矗立于重庆南岸的涂山之麓,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觉林寺始建于宋代,明朝末年,毁于兵燹。清康熙二年重建此寺,报恩塔为觉林寺月江和尚为报答亲恩,修建的一座石塔。觉林寺如今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个地名。但报恩塔依然巍然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