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马利翁效应——'寄予期望'的强大力量

本文思维导图

卖花女和淑女之间的区别,不在于其行为举止,而在于她被如何对待。——萧伯纳

〇、引言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马良有一支神笔,用这支神笔画出来的东西,都能变成现实。

长大后,我们知道这只不过是一个传说,而这支神笔寄托了人们心想事成的愿望。

过生日的时候,我们会在蛋糕上插蜡烛,关灯,闭上眼睛,双手合十,然后许上心愿。

很多人认为,许愿只是为了增添生日的仪式感及渲染气氛。至于心愿是什么,能不能达成、该如何达成,这并不重要。

可在心理学中,皮格马利翁效应会告诉你,'认真许愿'有多么重要,或许它就是一支助你实现愿望的神笔。

一、什么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 01 效应名称的由来

相传,塞普洛斯的国王皮格马利翁精通雕刻技术,是远近闻名的雕刻家。他的雕刻作品各个惟妙惟肖,如活物一般。

可他从不雕刻女人。

原来,他相继被母亲和初恋情人抛弃,因此对女人产生了芥蒂。

有一天,他做一个梦。梦里,他被一个女人的姿色迷住了。醒来后,为了消除印象,他决定雕刻一个男人。可是,他的手像是被上帝操纵了一样,眼前的雕像竟和他梦中的女人一模一样。

'天啊,太美了。'经过长期的'亲密接触',皮格马利翁竟爱上了这座雕像。'如果你是活人,那该有多好啊。'他给这座雕像穿上艳丽的衣服,戴上镶钻的戒指,挂上宝石项链,还为它起名为'伽拉缇',并称它为妻子。

皮格马利翁坚信,只要天天期待与祈祷,伽拉缇就能变成真人。在爱神节那天,他当众表达了对伽拉缇的爱意。终于,他的真诚与坚持打动了爱神。当他回到家,习惯性地亲吻'妻子'时,伽拉缇渐渐地褪去了是石像的特征,变成了活生生的女人。

皮格马利翁(图片来源于网络)

  • 02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概念

起初,皮格马利翁的故事被用来教导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能提升个人的艺术造诣。后来,人们将这一概念泛化了,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应运而生:其本质上是一种期望效应,对一个人的期望能影响这个人的心理活动,让其沿着所期望的方向改变。

在持续给予一个人某种特定期待的过程中,他会逐渐具备所期待的品质和能力,形成所期待的人格和性格。

比如,我期望你能变得自信,并总是向你表达这一期望,你就真的能变得自信;我期望你能承担重任,并时常向你表达期望,你就会逐步有所担当。

《阿甘正传》中,幼时的阿甘有身体和智力上的缺陷,可阿甘的母亲总是对阿甘说:'你和其他人没有区别,我希望你能比别人更出色'。所以,阿甘从不认为自己有缺陷,凡是比别人做得更好。阿甘正是在妈妈的'庇佑'下战胜了先天的不足,成为了佼佼者。

一言以蔽之,皮格马利翁效应具有按期望塑造他人的作用。

  • 03 经典的教育学实验

在皮格马利翁神话故事的基础上,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设计了一个教育心理学实验,以此来验证'期待'的强大作用。

1968年,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挑选了一所小学,以'未来发展潜力测试'的名义与校方展开合作。他们告诉校方,此次实验的目的是优化潜力生的挑选方法,以便重点培养这些学生。几天后,他们给校方和老师出示了一份所谓潜力生的名单,并嘱咐老师,为了避免学生情绪波动而影响实验效果,不要向任何人透露名单内容。

这个实验的精髓在于,这份名单并非特意筛选,而是随机生成。

8个月后,相比于其他学生,位列名单中的学生除了学业成绩进步更明显之外,其求知欲、适应力、思维活跃度、性格开朗程度等特质进步都更为明显。

原因在于:

1.潜力名单左右了老师对学生的看法,让他们对所谓的潜力学生报以更高的期望。

2.在高期望的情感基础上,老师给予所谓潜力学生更多的关注,在不知不觉中传递了期待的效果。

3.这些学生在老师的'特殊照料'下,存在感和自信心得以提升,继而获得更大的进步。

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由此得出结论: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能影响学生的心理,从而使学生取得与老师期望方向一致的进步。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领域备受关注,而它的影响远非局限在教育领域。在谈其对其他领域的影响之前,我们来看看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

罗森塔尔的实验报告(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皮格马利翁效应为何会起作用?

  • 01 潜意识与心理暗示

前文说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本质是通过表达和传递期望,使一个人按所期望的方向发生变化。

有人可能会产生疑问:按经验来说,我们似乎并没有刻意按他人的期望来改变自己的行动,那么,我们所传达的期望,真的能被接收吗?

要想理解皮格马利翁效应是如何起作用的,我们可以试着回答这3个问题:

1、期望是通过什么样的介质或途径传递的?

2、一个人是如何接收他人寄予的期望的?

3、对于外界期望,一个人又是如何用行动反馈的?

我们可以用潜意识和心理暗示来解释。

什么是潜意识?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意识,即我们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及外显行为;

前意识,即可能被我们遗忘,需要花一些力气回忆的经验或感受;

潜意识,即无法感知、难以回忆,但真实存在又能暗中操控行为的心理内容。

如果说我们的心理结构是一块冰山,那么意识只是露出海面的一小部分,而潜意识占了大部分体积并隐藏于海面之下。

潜意识包含情感、情绪、价值观等心理内容,当然,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期望。

心理暗示与潜意识的不同在于,潜意识是我们头脑中本身存在的,而心里暗示是外界施加的。所以,心理暗示可以看作是传递心理内容的途径。

为解释心理暗示的作用,罗森塔尔绘制了一张示意图(下图)。

罗森塔尔的心理暗示循环作用示意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图中我们得知,我们的心理状态影响着我们的行动,继而对周围的人产生心理暗示,这些心理暗示会驱使人们作出相应行动,而这些行动继而又对深化我们的心理状态。如此循环往复,致使一个人朝某个方向一直走下去。

由此我们可知:期望就是通过心理暗示这一途径走进了我们潜意识,被我们的潜意识接收,也正因如此,我们无法察觉它的存在。可它却能支配我们的行为:潜意识与意识相互沟通,为意识提供动力,从而驱使个体朝期望的方向行动。

现在知道皮格马利翁效应是如何对名单中的学生起作用的了吗?老师受到名单影响,对名单中的孩子寄予更多的期望,并通过心理暗示的途径,比如给予关注、夸赞、鼓励等,将期望传达给学生,学生的潜意识接收到了期望,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与自我感知,学生会认为自己很聪明、有能力、会努力,不断地给自己正向激励,从而实现较大的进步。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作用流程

  • 0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又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真的那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期望吗?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解释了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行动动机,即我们为何会对他人的期望如此重视。

马斯洛将人们的需求划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且只有满足较低需求后,才会追求较高的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图片来源于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4层尊重需求中,包含了信息、成就、自我尊重、被他人尊重等概念;在第5层自我实现需求中,包含了实现理想和自我期待等概念。而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期望,不正是寻求他人尊重的表现么?重视自己对自己的期望,不正是自我实现的表现么?

这就说明,努力实现期望是人的一种高阶的需求,当低阶需求被满足后,人会努力满足被他人尊重的需求,也就是努力实现他人寄予的期望。

所以,如果有人对我们提出了期望,为了获得尊重,我们会不遗余力地证明能够达成期望;如果自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们也会竭尽所能完成目标。

这就是'期望'带来的行为动机和行动动力,也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内驱动力。

  • 03 当心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反作用——投射效应

人一旦社会化,就无法脱离社会网络,就不得不处理人际关系。我们如何才能应付如此复杂的社会关系网呢?方便起见,我们的大脑为我们构建了一套关系处理系统,'创造'了自我与他人的角色,引导我们用最省力的方式去感受他人。

简而言之,我们自主创造了他人在我们生活中的角色,预设了他人的形象。

在此基础上,我们会对他人发出与预设形象相符的期待,希望他们成为'我期望的人'。

人们如何为他人预设角色

但是,这毕竟是以'我'为出发点的思维,主观色彩强烈,如果'我'的期望过高或过低,他人的行为不符合'我'的预期,就会发生冲突。

这就是投射效应:人们总认为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将自己的特性投射于他人,不符合自己的期望就是错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典型的投射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证明了人们设置期望的强烈倾向,也证明了'期望'的强大力量。但正因如此,人们有时会滥用期望,用自己的标准去设置期望,从而产生投射效应。如果期望设置过高,一方面会让寄予期望的人感到失望,另一方面让被期望的人无所适从;反之,期望则失去意义,也会让人自满。

所以,正确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要求从受众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以期待为主导,以评价来纠偏。

三、皮格马利翁效应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 01 对教育孩子的启示

孩子不爱学习?对他人的评价不以为意?没有一点上进心?

心理研究表明:教育者对孩子的期望能够影响孩子对自己的期望,孩子对自己最初的了解也是从教育者那里获取的。

也就是说,在孩子的世界里,父母、老师对他的态度和看法就是自我形象的写照。如果父母、老师总是鼓励孩子,夸赞孩子很聪明、有潜力,那么,孩子就能建立自尊、自信,积极地投入生活和学习;如果父母、老师总是抱怨孩子木讷愚笨,总是表达失望与无奈,孩子做错事后总是劈头盖脸一顿痛骂,孩子也就会认为自己本身无可救药,也无努力的必要,从而不思进取。

还有一个例子:我们时常听说女孩到高中数学就跟不上了,很多女孩也听说了,到了高中数学果真不行。后来,心理专家支招,想要提高女生数学成绩,可如此去做:

1、 把所有女生放在一个教室考试;

2、 让女性数学老师监考;

3、 考试前多想象考试成功的场景。

仅此而已,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强大作用:你期望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我们该如何做呢?

A.寄予孩子期望。不要吝啬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期望,以及对孩子的信任。'我希望你是个勇敢的孩子,也相信你能越来越勇敢'要好过'你看人家那么勇敢,你也要勇敢'。

B.鼓励为主,批评为辅。正向的激励能强化孩子对自己正向人格的塑造。孩子做得好是,给予赞扬;孩子做得不好时,给予鼓励。'失败并不能否定你的优秀,你一定能重新振作'要好过'你必须改正这个缺点,否则你下一次仍会失败'。

C.避免过度期望。父母总希望'望子成龙',可现实与期望总是存在差距。更好的期望符合:不局限于学业、符合个人爱好、匹配能力、遵照志向。同时,也要适度表达期望。提出期望不是施加压力,也不要与其他人作对比。

鼓励孩子

  • 02 对自我提升与激励的启示

对他人的期望能塑造他人,对自己的期望也能塑造自己。

以一种销售心理为例:

销售心理学强调,销售员的业绩与其收入的自我意识和有着直接的联系。这里所说'收入的自我意识',是指内心想挣多少钱。

心理学家发现,销售员实际挣得的钱与收入自我意识相差不到10%。比如,某月一个销售员内心想挣一万元,月底时,他发现只挣了七千元,这会让他恐慌,他会加班加点做业绩,让自己的收入进入舒适区;如果在月初他就做了个大单子挣到了一万元,在当月接下来的时间内,他嘴上说不懈怠,可实际上会放松和散漫,销售业绩也会停滞。

所以,销售员要想提高销售业绩,就必须把收入的自我意识水平拉高,也就是对自己有更高的期望。

你知道为何销售员都要做早操吗?为何边做早操还要便喊口号?因为每个销售员都需要自我激励,告诉自己'天底下属我最牛'。这不是洗脑,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应用。

所以,对于自我提升和激励,我们该如何做?

A.给自己寄予期望。不要再觉得目标可有可无,也不要再觉得达不成目标无所谓。给自己一定的压力,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B.每天标榜自己。始终相信自己非常出色,不管完成的事情是大是小,都表扬夸赞自己。自己也会因此而更加出色。

C.用未来人格看自己。多想象一下自己未来成功时候的场景,用未来的眼光审视现在的自己,哪里需要改进和提升。

  • 03 对维系亲密关系的启示

我们总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

如何让一个男人变得更优秀?别把'别人家的老公'挂在嘴边,只需要经常和他形容你心目中的优秀男人是什么样的,并给予他鼓励和信心;

如何让丈夫更关心自己?别传递怨气,只需要经常和他形容美满的家庭是什么样的,体贴的男人是什么样的,并和他说:'你是家里的顶梁柱,也是我的精神支柱,我也希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古话说:'女为悦己者容。'

如果你妻子的不修边幅让你感到困扰,不要嫌弃她,试着说:'亲爱的,我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我有个美丽的老婆,让我倍儿有面子。'

如果你想获得妻子的支持,只要经常对她说:'你真善解人意'。她会自然而然地理解你。

所以,对于维系亲密关系,我们应该:

A. 尊重对方。这是婚姻关系最基本的原则。相互嫌弃和抱怨不会有任何好结果。

B. 把对对方的赞美挂在嘴边。你越会赞美对方,对方则越容易成为你赞美的形象。

C. 表达对对方的期望。闲暇时,可以一起畅想未来,畅想对方会变成什么样子。一旦种下这颗种子,就会长成理想中的大树。

亲密关系

  • 04 对管理者的启示

给人以自信是到目前为止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前通用电气的前任总裁杰克·韦尔奇

韦尔奇认为,管好团队并非依靠权责,而是帮助每个人实现自己的愿望。它通常激励自己的团队:'如果你想,你就可以'。

作为管理者,也应深谙皮格马利翁效应的道理:

A.相信每一位下属的能力。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相信每一位员工都是一匹千里马,都能为公司做出一番业绩。

B.合理运用期望。第一,关心下属,明白下属的期望;第二,提出自己对下属的期望,并给予鼓励;第三,动用资源帮助下属达成期望。

C.对下属给予宽容与尊重。对小错给予严厉批评,而对大错反而要显得若无其事。如此反差能让下属体会到自己被尊重、被寄予厚望,继而用双倍的努力来报答。

四、总结

我们都希望梦想成真,而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寄予期望能帮助我们实现愿望。

1、 皮格马利翁效应以古希腊神话而得名;

2、 皮格马利翁效应本质上是一种期望效应,期望能产生强大的心理作用;

3、 罗森塔尔做了经典的教育心理学实验,证明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能影响学生的成绩和性格;

4、 皮格马利翁效应通过心理暗示影响人的潜意识而发生作用;

5、 被他人尊重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内驱动力;

6、 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时也应警惕其反作用——投射效应;

7、 教育孩子时,应适度表达对孩子的期望,以鼓励为主;

8、 自我激励时,对自己寄予厚望,时常夸赞表扬自己;

9、 维系关系时,应尊重对方,多赞美对方,表达对对方的期望;

10、管理下属时,应相信下属,帮助下属实现期望,给予下属宽容与尊重。

回过头再来看文章开篇萧伯纳说的话,你能理解其意义了吗?

寄予一个人何种期望,不仅能决定他在自己心中的形象,也能影响他的发展道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