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常说的“口内生津” 到底是什么感觉?

悦太极 3天前

练拳重在悟拳,悟拳贵在找感觉

太极拳的内在感觉是习练者将领悟到的拳理习练“上身”的体现,是“心悟”到“体悟”的升华。因此,打拳时的内在感觉反映了习拳者太极拳水平的高低,是关系着我们能否步入太极拳殿堂、获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关键所在。有了内在感觉,我们就能在享受太极拳的快乐中健康长寿;缺少内在感觉,练拳如同做操。那么,习练太极拳时,经常说的“口内生津”是什么?又是什么感觉呢?

“口内生津”是行拳过程中口内唾液津津不断。

练太极拳应当是一个享受太极拳的过程,而不是拿太极拳来折腾自己,行拳时口内生津便是身心舒泰的一个标识。太极拳练得是否得法,验证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一套拳练下来看看口内是否甜液津津,身心是否舒适畅快。

(一) 传统医学之论

《黄帝内经》在国际国内受到广泛推崇和赞誉,是祖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标志,在整体观、矛盾观、经络学、脏象学、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医学以及诊断治疗原则等各方面,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深远影响。

唾液养生法由来已久,在《黄帝内经》中即有“饵舌下津令无数”的记载。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而唾液为脾肾所化,所谓“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 ,故唾液与生命活动有密不可分之关系。《逍遥子导引诀》中认为此法能使“五脏之邪火不炎,四肢之气血流畅,诸疾不生,永除后患”。

唾液又称津液,俗称口水。我国古代中医称唾液为“玉津”或“玉泉”,并用其来养生达到健身祛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唐代长寿名医孙思邈在《养生铭》中说,“晨兴漱玉津”可祛病益年;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唾液“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清代乾隆皇帝是我国古代四百四拾陆位皇帝中寿命最长的,活到八十九岁,其养身之法之一就是“齿常叩,津常咽”。

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认为“唾精,乃人之精气所化”,并在《本草纲目》中说:“人若能每天不吐唾液,则精气常留,眼明耳灵。相反,经常吐唾液,则损精神,颜枯形槁。”《红炉点雪》指出:“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再从中国文字的角度看,祖先造字以为“氵”加“舌”字组成为“活”字,可见古人对口水作用的重视。“活” 为有活力,生动活泼,生龙活虎。

“涕唾津精炁血液” ,中医将研究炁、血、津液的生成、输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称为炁血津液学说。炁、血、津液既是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产物,又为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提供必须的营养物质,是这些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二)现代医学之论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我们正常人每天分泌唾液量达一千五百毫升,唾液中含有淀粉酶、溶菌酶、粘蛋白、免疫球蛋白等多种物质。唾液在口腔内湿润、稀释食物,从而有助于胃的消化吸收,并且还能杀灭进入口腔内的细菌。唾液进入胃内,能中和过多的胃酸,保护胃粘膜。

更值得指出的是,唾液还具有一定的防止细胞癌变作用。如日本一位教授将黄曲霉素、亚硝酸盐和3、4—苯并芘等常见的致癌物质,经过人的唾液处理后,再作用于细菌,结果发现细菌突变现象均趋减少。因此他提出,人们如果细嚼慢咽,将食物咀嚼三十秒钟以上,就可基本上消除其中可能存在的致癌物质。

1986年,意大利人R·L·蒙塔尔西尼与美国人S·科恩发现神经生长因子以及上皮细胞生长因子,揭示了唾液养生、治病的原理。唾液中有由五十三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物质EGF, 能加速皮肤和粘膜创伤愈合,消炎止痛,还能促进细胞生长分化,以新生成的细胞代替已经死亡衰老的细胞。因为此项杰出成就,两位科学家获得1986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以下据人体解剖图,明说津液在人体内运行之路线。

观察人体解剖图,人的咽部有两条通道:一条是食道,另一条是气管,气管位于食道的前面。鼻子吸入的空气和口腔的食物、水都会经过咽喉,之后各走各的路,空气会进入气管,食物、水则会进入食道。气管上方有会厌软骨,在吞咽时会盖住气管入口,食物进入食道。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在吞咽那一刻,呼吸暂停,吞咽完毕,会厌软骨迅速恢复原位,呼吸照常进行。

津液,可经食道进入胃部,辅助消化,还有中和胃酸、促进伤口愈合、调节生理平衡、增强免疫能力、促进细胞活力、延缓人体衰老等诸多作用。漱津几口,缓缓下咽,有淸脑提神之功用。据说如将唾液咽下气管,有辅助阳精重生的功效。可见,唾液对我们身体的健康长寿有诸多作用。

太极拳的道理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一身舒适为万法宗”。陈式太极拳主张“打拳似休息” “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愿每位拳友都能在享受太极拳带来的酣畅舒美中获得健康长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