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民教授皮肤病辨治典型案例分享(15)
整理:曲潇潇
杨某,女,69岁,汉族,2018年9月19日初诊。
全身散在片状密集丘疹,丘疱疹,渗出,痒3年余。
治疗前照片:
患者自诉3年前全身散在片状密集丘疹,丘疱疹,渗出,伴瘙痒,于当地医院治疗,口服中药,氯雷他定等,效欠佳。现症见:全身密集红色丘疹,丘疱疹,抓破渗出,瘙痒剧烈,夏季加重,面黄形瘦,畏寒,口干,纳眠可,小便可,大便溏。舌淡边有瘀斑,苔薄白,脉弱。
西医诊断:泛发性湿疹
中医诊断:湿疮
证型:阳气虚弱,湿热蕴肤
治法:温阳益气,清热利湿
首次方药:
二诊:
药后皮损均减轻,痒稍减,舌淡,苔薄白,脉稍弦。
中药原方加栀子10g,地肤子15g,30付,水煎服,分两次温服。
三诊:
因故未及时复诊,中药停药近2月,现皮损大部分消退,全身仅少许丘疹,痒,舌淡边有瘀斑,苔薄白腻,脉左弱右沉。初诊方加减续进。
四诊:
药后皮损基本消退,尚有轻痒,大便恢复正常,舌淡,苔薄白,脉右弦左细。
中药三诊方去柴胡,加生牡蛎30g(先煎),防风12g, 21付,水煎服,分两次温服。
五诊:
药后皮损全部消退,口干,舌淡,苔白腻,脉细弱。
中药四诊方去牡蛎,加当归15g。3付,水煎服,分两次温服。
治疗后照片:
湿疹是常见、多发的皮肤病,通常认为多属湿热,本例略有不同。患者为老年女性,阳气已衰,水液气化失职,是其主要病因。之所以夏季加重,乃阳虚不化之水湿郁久化热,造成湿热蕴肤,又逢夏季外界湿热,两气相得,故病情加重。治以温阳益气与清热利湿并投,整体调节,标本兼治。方中生黄芪、制附子、干姜温阳补气,茯苓、炒白术、陈皮健脾除湿理气,黄柏、白鲜皮、赤小豆除肌肤之湿热,生麻黄、防风辛散,使湿从外泄。诸药合用,则阳气恢复,湿热蠲除。二诊患者皮损均减轻,痒稍减,且脉稍弦,故加栀子,地肤子以祛风止痒,清热利湿。三、四、五诊时皮损已大部分消退,但本已虚衰之阳气尚未恢复,舌淡,苔白腻,故仍投以温阳及清热利湿药物巩固疗效,使气化得复,减少复发。
刘爱民教授治疗阳虚兼湿热型湿疹的
学术思想和经验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疹呈多样性,瘙痒剧烈,易于复发[1]。湿疹属于中医的优势病种,病因病机十分复杂,其辩证治疗也最能彰显医者的功底、思路与方法。刘爱民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把皮损、舌脉象、自觉症状、发病季节、皮损的部位及所属经络纳入证治体系,首先提出了季节、脏腑、经络、部位四位一体的辨治新思路[2],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治疗湿疹的方法,疗效显著。
张介宾谓:“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刘爱民教授认为阳虚兼湿热类湿疹,阳气不足,气化失司,水湿停聚,滞久化为湿热,走于肌表乃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3]。因此,温阳、通阳非常重要。非辛温无以化水湿,非苦寒无以除湿热,治疗应温阳与清利并举,温阳益气以运化水湿,杜绝湿热生路,清热利湿以除既成之湿热,标本兼治,收效迅速而巩固。若仅根据皮损辩证,单纯清热利湿,不仅湿热难去,且苦寒伤阳只致湿热更甚。
刘教授在治疗阳虚兼湿热型湿疹时,采用益气温阳与清利湿热并行的治则,辩证处理清利湿热和温阳益气的关系, 注意阳虚的程度。若形寒怕冷,舌淡苔白腻,皮损色黯者,阳虚已极,则以大温为主,黑顺片、干姜、桂枝、麻黄为主药,酌加白鲜皮、地肤子等;若畏寒,但舌苔黄腻或舌质稍红,为外寒且内有湿热,宜温清并举,湿热即去;若无畏寒怕冷,体质不弱,可以通散为主,兼清湿热,药用生黄芪、麻黄、桂枝、防风、苍术、白鲜皮、地肤子、生姜等药物[4]。
参考文献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759.
[2]刘爱民,屠远辉,胡会丽.季节、脏腑、经络、部位四位一体辨证治疗湿疹的体会[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25(04):306-308.
[3]刘爱民, 张步鑫, 屠远辉. 皮肤病中医诊疗思路与病例分析[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28-30.
[4]刘爱民.顽固性湿疹的辨证思路与治疗体会[J].中医学报,2010,3(25):509-510.
医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