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物理天才德布罗意,提出相波概...

1924年,物理天才德布罗意,提出相波概念,却挑衅到伟大的普朗克,饱受质疑,博士答辩被刁难,他却无法证明!没想到,美国一个结巴的天才,因一次实验时的意外爆炸,竟阴差阳错给出证明,将德布罗意捧上神坛。
 
当德布罗意提出相波时,整个物理界都……炸了!
 
因为,他竟然说电子是一个波!
 
可是,电子明明是粒子啊!
 
波与粒子,向来是不共戴天,早在牛顿时代,物理界就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波粒战争,争得头破血流。
 
而现在,德布罗意居然说电子是一个波?
 
普朗克不同意,玻尔不同意,大家都不同意!
 
德布罗意没管这些,把相波的证明作为博士论文交了上去,遭到了漫天质疑和刁难。
 
“证据,你的证据是什么?”
博士答辩中,所有人异口同声,质问德布罗意:“如果电子是一个波,那它就能做衍射实验,来,你把干涉图纹给我们看!”
 
好在德布罗意不是薛定谔那种刺头,没有直接开怼,而是彬彬有礼:“我会给你们看到证据的。我预言,电子会像光波一样,产生一个可观测的衍射现象!”
 
预言?
 
说白了不就是没证据嘛!
 
的确,德布罗意拿不出证据。
 
不过,他的这个理论太牛了,就算没证据也照样通过了答辩,还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仅凭博士论文就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但是,还是得有证据啊!
 
物理嘛,总不能都是理论假设和预言吧!
 
没想到,仅仅2年后,德布罗意的预言就实现了。
 
证实这个预言的人,是美国天才戴维逊。
 
戴维逊天赋异禀,惊才绝艳,却有一个致命缺点——口吃!
 
因为口吃,他就不能像其他物理学家那样进入大学教书,无奈只能加入西部电气公司的工程部,说白了就是坐班嘛,大材小用。
 
1925年,这个部门被撤销,摇身一变,成了大名鼎鼎的贝尔电话实验室。
 
你都改名叫实验室了,我做点实验不过分吧!
 
于是,戴维逊做了一个实验,没想到居然……
 
炸了!
 
是真炸了!
 
他用电子束轰击一块金属镍,实验要求金属表面绝对纯净,他就把金属放进一个真空容器,以确保没有杂质混入。
 
2月5日,突然发生一件意外,这个真空容器……爆炸了!
 
这还得了?
 
空气一拥而入,瞬间氧化了镍的表面——
 
这块镍当时都快哭了:完了,宝宝不纯洁了!
 
戴维逊也快哭了,这实验不就废了吗?
 
不过,他还是决定对其进行修补,重新净化金属表面,把实验从头来过,对金属进行高热加温。
 
他发现,原本金属是由许多块小晶体组成,而加热后,整块镍居然熔合成了几块大晶体。
 
乍看之下,好像没什么不同,但内部的剧变却足以改变物理学历史。
 
折腾了俩月,可以继续实验了,一开始还没什么,可到了5月中旬,实验曲线突然发生了剧烈的改变,诡异之极。
 
戴维逊吓了一大跳,百思不得其解,想了一年也没想明白。
 
就算戴维逊能耐得住性子,他老婆却耐不住,强拉着他去英国度“第二次蜜月”。
 
呵,女人!
 
也得亏这个女人,否则,戴维逊就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了。
 
当时,英国恰好有许多科学家在牛津开会,而且是由大名鼎鼎的波恩主持,戴维逊就跑去吃瓜凑热闹。
 
没想到,这个瓜居然吃到自己头上。
 
波恩提到了戴维逊早年一个类似的实验,认为可以用德布罗意波来解释。
 
嗯?
 
戴维逊还是第一次听说德布罗意波,他立即联想到自己最近获得的那些奇怪数据,赶紧拿出来供大伙研究。
 
“等等,这……这好像就是德布罗意预言过的电子衍射啊!”
 
听到那些物理学大佬这样说,戴维逊又惊又喜,拉着老婆就要回国,恶补了一下新的量子力学。
 
终于,在1927年,他通过实验精确证明了电子的波动性——被镍块散射的电子,其行为与X射线衍射一模一样!
 
同年,汤姆逊在剑桥进一步证明了电子的波动性,与德布罗意预言完全吻合。
 
盖棺定论,电子绝对是一种波。
 
1937年,戴维逊和汤姆逊因为这个分享了诺贝尔奖金。
 
这些激荡人心的物理学传奇,是《上帝掷骰子吗》中的科普。书中,从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讲到牛顿的经典力学,再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接着是玻尔的量子论,直到平行宇宙……
 
这是量子论的入门书籍,豆瓣9.2分趣味科普神作,作者曹天元也是个神人,硬是把枯燥的物理写出了武侠的风格。
 
书里,物理学大佬如玻尔、爱因斯坦、薛定谔等人,就好像武侠里的绝世高手,以惊艳的理论为武器,创造出了一个刀光剑影、波澜壮阔的世界!
 
我是熬了一宿刷完这本书的,因为太精彩刺激,就像朋友给我推荐这本书时说的那样——“你就当《遮天》那样的玄幻小说来读就行了!”
 
如果你喜欢看小说,你绝对会爱上这本书,精彩程度不逊于金庸武侠,还能增长见识。
 
这本书非常好读,只要具备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轻松读懂。不管是自己阅读,还是拿来送亲戚朋友,都非常合适!#双11好物节##头条品书团#
 
书不贵,一顿饭钱而已,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链接在下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