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国寺,我们又来了!
十泉十美
一个萧瑟秋日,笔者与几位同好重游报国寺。
(图1)
漫步寺内,人迹寥寥,没有了往日地摊成群和人流熙攘,只剩下参天古木和缤纷枝叶,一缕缕阳光洒向石桌石椅,红墙黛瓦上,映射出或幽或明的斑驳光影,使这座千年古刹显得愈发低调而静谧(图1)。
若非亲身经历,你一定无法相信这里曾经是人气火爆、奇珍出没的古玩市场。此刻,笔者思绪不禁飘飞到过往岁月中:
诚然,与潘家园、琉璃厂等相比,报国寺可能名气不如它们,但却更“接地气”,它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前街1号,始建于辽代,原名“双松寺”,忽必烈为彰显将士功绩,遂改为“报国寺”(图2)。
(图2)
千百年来,曾几度损毁,又几经修缮,并逐渐成为北京历史最悠久的古玩市场之一,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比如明末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寓住在寺内,平时逛市场写著作,乐在其中;清初诗人王士祯、孔尚任等都是这里的淘宝常客。
近年来,它汇集古钱币、银元、纸币、古旧书、邮票、徽章、杂件等多项藏品的经营与交流。正所谓“周四逛报国寺,周末去潘家园”,已成为许多文玩爱好者约定俗成的一种习惯(图3)。
(图3)
对于我们广大泉友来说,报国寺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作为全国钱币收藏最大的集散中心,它一直是市场行情的晴雨表,学术理论的传播地,捡漏钱币的实战场,堪称泉友们心中的清华北大,名副其实的泉界圣地。
一些泉友哪怕只去过一次,即使没淘到什么干货,只要能感受那里的氛围,也会觉得此生无憾(图4)。
(图4)
说来惭愧,笔者去过报国寺的次数屈指可数,然而每次都记忆犹新:
在寺院里,经常密密匝匝挤满上千个摊位,连院门口、外面夹道,周边胡同里,也驻扎着数不清的地摊(图5)。随便一个摆摊的人,就有可能是某位藏家大咖,随便一个逛摊的人,就有可能是专家学者。
(图5)
有时,你可以借机“献宝”,让这些内行、名家给自己淘换来的宝贝掌掌眼、把把关,既鉴定了真伪,又增进了知识,岂不快哉?
笔者还发现,越是位置不起眼的摊位,往往越有可能出现大珍大漏。记得好几次,在厕所门口几处地摊上,笔者目睹了一些古泉大名誉品,比如咸丰元宝星月当千母钱、祺祥重宝当十样钱、王莽国宝金匱直五千等,实为大饱眼福。当然咯,既然是古玩市场,那必定鱼龙混杂,其中也有不少仿品赝品,正好可以磨练大家的眼力与水平。
此时,一阵风吹过,古树沙沙作响 ,数片晕黄银杏叶飘落,笔者不经意踩在上面,昔日记忆又在脑海徐徐翻腾。
那时的我们,逛地摊、玩钱币、聊收藏、吹牛皮,总是没心没肺地笑着,没完没了地淘着,即使废寝忘食,囊中羞涩,或是买贵吃药,也乐此不疲,无问西东。
累了,就在枝繁叶茂的树下打个盹,醒了继续淘宝;
渴了,就找个店铺讨碗茶喝,解了渴继续撸币;
每当兜里有钱的时候,就买上几份驴肉火烧,吃起来特别香;
没钱的时候,随便弄个饼夹上两根大葱啃啃,也能填饱肚子。
这真是一段无法重来的黄金岁月啊。
(图6)
时光荏苒,报国寺培养出一批批钱币理论精英、实战行家、泉商大佬,更圆了无数年轻泉友的钱币收藏梦(图6),他们将青春消耗在如此有意义的地方,真的很值。
然而,这些都永远成为了记忆。由于文玩市场喧嚣嘈杂的氛围与千年宝刹的文保要求相矛盾,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经营了20余年的报国寺文化市场,先被取消了地摊,又在去年停业,商户们也陆续退出,如今基本看不到他们身影,市场已然化为尘封的历史。不少一直想去却没时间去的泉友们,再也没有机会了。
如今的寺里,恬静得让人陌生。仿佛二十多年来,那些集市与摊位,如织的人流,无数的古玩,火热的交易,不羁的探讨,繁荣的景象,都从未发生过一般,只是做了一个黄粱梦。如此感触,让人细思极恐,莫非这繁华的世界、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
前几天,笔者得知噩耗,一位熟识多年的泉友不幸患病离世,70后的他英年早逝,让笔者不胜唏嘘。以前他常在报国寺练摊,笔者曾与其交易过数次,为人慷慨大方,颇有诚信,或许是年龄相仿,我们谈得颇为投机。去年笔者还见过他,不想今朝已成永别。
逝者如斯夫!我们永远无法预知明天与意外,究竟哪个会先来到?就如同消失的报国寺古玩市场和那位逝去的泉友朋友,再也无法挽留,只剩破碎回忆。
风云变幻,世事无常。各位泉友们,无论是钱币还是人生,都且行且珍惜吧。
作者简介:
“十泉十美”,作家、古钱币收藏家。出身于杭州古钱币收藏世家,自幼酷爱古泉,曾举办个人钱币藏品展。近年来,在工作之余潜心钱学研究与写作,陆续在《中国收藏》、《中国钱币界》、《浙江钱币》等刊物和钱币圈、浙江泉友会等公众号,发表钱币收藏类文章百余篇。其代表著作《那些年,那些钱》于2021年出版发行,经浙江省省委宣传部推荐,入选“浙版好书榜”。家中祖孙三代,为传承弘扬祖国钱币文化,孜孜不倦。
说明:本文为钱币圈征稿的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