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很多段都是从低水位到高水位提升的,那么这么大的水量怎么提升?
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水在自然界的力量下,是不可能向高处流的。
然而作为我国一项了不起的“世界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却实现了跨越中国版图的南方水向着北方高处“流”的壮举。
当然,以我个人的见解来看:南水北调绝不是自然界的鬼斧神工,这完全是中国人的智慧成果。
简单介绍一下,南水北调分为东线工程、中线工程和西线工程。
1、东线工程。
南起江苏扬州江都,终点天津市,经过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四个省市,供水惠及江苏、安徽、山东、河北、天津五省市。
东线工程已经建成通水。
2、中线工程
南起丹江口水库,终点北京,经过河南、河北、天津、北京四个省市,供水也惠及上述四个省市。
中线工程已经建成通水。
3、西线工程
是指从四川长江上游支流雅砻江、大渡河等长江水系调水,至黄河上游青、甘、宁、蒙、陕、晋等地的长距离调水工程,是补充黄河上游水资源不足,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促进黄河治理开发的重大战略工程。
不过西线工程还在规划中,还未开始工程建设。
近些年还有一个红旗河的调水工程,在网上、在民间成为一个讨论热点,就是把雅鲁藏布江以及青藏高原的水调到新疆以及北方广大的干旱地区。
我认为这也不属于脑洞大开的想法,一旦经济上可行、施工技术可行,也不是不可能的。
调水工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经济社会实践,不但要有钱,工程技术上也要可行,还要涉及到移民,还有涉及到水的分配,还要涉及到水的费用,还要涉及到水质保护,等等,这些各方各面,错综复杂。
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的战略工程,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来实现水资源空间上的再分配,协调两地的水资源状况。那么祖国地势高低起伏,长距离的调水势必有从总水头低的地方往高的地方的调水需求。怎么实现呐?
泵站提水原理
南水北调既有抽水泵站,也有自流渠道
“水往低处走”是人类早已熟知的规律,如果从科学角度来说,那就是重力作用,既然是科学规律就很难打破。中国水资源南多北少,而且北方工业人口相对较多,这就和用水发生矛盾,怎么办呢?早在很久之前,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就知道了调水,通过修建运河调水。
泵站工作原理图
经过长期的规划论证,南水北调工程在得以上马,很多人觉得南方地势低,北方地势高,要克服这个问题,就得修建泵站,其实并不如此。
抽水泵站
南水北调分为中线、西线和东线,西线由于地质复杂,现在还没有建成,而东线和中线已经开始供水了,其中中线从南阳的丹江口水库调水,经过河南、河北,到达北京,全线自流,也就是中线不需要提水,依靠重力即可完成,其调水很经济。
相比于自流的中线,东线工程就复杂了,由于地势原因,东线工程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泵站群,利用泵站群提水发电,但是泵站群在提水时,需要消耗电能,所以相比于中线的全线自流,会造成经济浪费。
电费和水费怎样计算?
对于泵站运行产生的电费怎么样计算呢?其实可以简单计算,例如要将1m³/s的水提升10m,也就是1小时需要提水3600m³,则对应的能量功率可以近似认为是:Q×H,也就是10kW,考虑损耗,10kW往往不可以,认为有20%的能量损耗掉,那就是需要的功率是12kW,1个小时需要的就是12度电,也就是3600m³的水提升10m,一个小时只需要12度电就可以,经过计算,发现还是比较经济的。
可以看出,泵站所消耗的电量主要和要提升的高度以及泵站的效率有关,但是从水费角度来看,还是相对经济的;但是其实费用并不能这样直接计算,因为泵站投资有固定成本,泵站运行维护、检修也都需要成本,电价成本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利用泵站提水还是相对很不经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