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国家美术馆-1:画家叶芝和近代爱尔兰艺术

上一篇:学生不敢穿行的拱门和世界最著名的中世纪手稿: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的秘密

爱尔兰国家美术馆位于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东南,珍藏有16-20世纪欧洲各国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尤以爱尔兰艺术品最为全面。从东门进去正对的14-19号展厅都是爱尔兰艺术家的作品,我们就从这部分开始欣赏。

14号展厅被命名为叶芝展室,全部为杰克·巴特勒·叶芝(Jack Butler Yeats,1871-1957)的绘画。这位画家就是爱尔兰诗人、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的亲弟弟。他们的老爸是位肖像画家,给这个家庭营造了一股轻松的艺术氛围,四个孩子里除老大成为作家老四成为画家外,老二老三都是女儿,一个成了刺绣师一个成为出版商,也都与艺术和文学相关。

画家叶芝的艺术生涯是从给杂志画插图开始的,人到中年才逐渐成长为一位表现主义画家。这幅《利菲河游泳》被美术馆官网列为16幅重点关注的作品之一。在利菲河中进行的游泳比赛自1920年兴起后便成为都柏林的一项传统赛事,画家通过观众倾身观看比赛表现出现场的紧张气氛。此画曾获1924年巴黎奥运同期举办的文化与艺术竞赛银奖。

这幅《爱国空气》与上幅一样都是1923年绘制,表现的也是一个群体活动的场景。1922年爱尔兰独立后,剧院演出中经常出现乐队指挥转身面向观众带领大家合唱爱国歌曲的场面。

这幅《即将写信》作于1935年,是根据一首叫《幻想》(The Fancy)的诗歌绘制的,反映出1930年代的画家叶芝对文学的极大兴趣。

《记忆中的伯西考特和比安科尼》绘制于1937年,是叶芝对自己青年时光的追忆。叶芝年轻时与父母和哥哥姐姐住在爱尔兰西部的斯莱戈(Sligo),那时候一个叫比安科尼(Charles Bianconi,1786-1875)的意大利人在爱尔兰创办公共交通(包括马车和客栈,他是爱尔兰公共交通事业的创始人),使剧作家和演员伯西考特(Dion Boucicault,1820-1890)组织的剧团得以在爱尔兰各地巡回演出。这幅画表现的就是这个剧团在瀑布边上的露天场地表演音乐剧的场景,据说那是叶芝第一次看到音乐剧的表演,他在66岁时根据记忆画出了当时的场景。

这幅《在路上》是叶芝晚年的作品,画这幅画的时候他已经八十高龄。马这个题材贯穿了叶芝的一生,是他最钟爱的选题之一。画中一匹骏马从左侧树林的阴影中奔向右前方明亮的道路尽头,那里朦朦胧胧的有个人在等候着。也许这是画家对自己生命的描绘吧,冲出丛林,踏上自由之路,去实现他的人生理想。

15-19展厅也都是与叶芝同时代的1835-1965年的爱尔兰艺术。沃尔特·奥斯本(Walter Osborne,1859-1903)是爱尔兰著名的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画家,以其绘制的大量表现19世纪晚期爱尔兰劳动人民生活的作品著称。这幅《都柏林街头:书摊》创作于1889年,描绘的地点就在我们熟悉的圣殿酒吧区北边阿斯顿码头附近,远处那座圆顶建筑是海关大楼。画面中一位抱小孩儿的母亲站在一篮水仙花旁,一个手举水仙花的小姑娘正向围在报摊前看书的绅士们兜售鲜花,这个赤脚的小姑娘很可能就是那位母亲的女儿,生活的艰辛毫无掩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理查德·莫伊南(Richard Moynan,1856-1906)是位出生在都柏林的画家,他年轻时原本准备学医的,结果对艺术产生了兴趣,23岁报考了都柏林大都会艺术学校,并很快获得绘画大奖。四年后他前往安特卫普求学并在随后到巴黎发展,回到爱尔兰后很快成为皇家爱尔兰艺术学院成员。这幅《军事表演》完成于1891年,画面左边是一名皇家爱尔兰龙骑兵卫队(Royal Irish Dragoon Guards)队员和他的女伴正在街上走,忽然发觉自己被一群衣衫褴褛的孩子围住了。这群孩子将自己扮作军乐队的乐手,其中几个试图引起这名骑兵队员的注意,但是骑兵队员对此并不理睬。画面右边戴着头盔走在前面的“军乐队”指挥停下来叉着腰不耐烦地等待着大家。孩子们大都赤着脚,破衣烂衫,与骑兵队员整齐的制服形成鲜明对比,但他们天生乐观的性格和摆弄乐器的天赋倒是非常符合爱尔兰民族的特征。莫伊南最擅长的绘画题材一是军事一是儿童,这幅可以说将这两方面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威廉·约翰·利奇(William John Leech,1881-1968)是另一位出生在都柏林的画家,也曾在大都会艺术学校学习,后来考入皇家爱尔兰艺术学院拜沃尔特·奥斯本为师。22岁那年,利奇前往法国学习绘画,从此迷上了法国的田园风光。这幅《布列塔尼女修道院花园》绘于1913年,画中人物是利奇的首任妻子伊丽莎白·索兰(Elizabeth Saurin)。她身着布列塔尼传统新娘装束,在修道院花园中漫步,手中拿的是祈祷书。利奇就是在这所修道院的医院疗养期间结识的伊丽莎白,她也是一位画家,可惜二人在结婚两年后就分手了。这幅画也被美术馆官网列为16幅重点关注的作品之一。

约翰·拉威利(John Lavery,1856-1941)是爱尔兰著名的肖像画家,一战期间曾被政府指定为记录战争画面的官方画家。这幅创作于1910-1913年的大型油画让人想起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开兹的名画《宫娥图》。画面中端坐中央的是拉威利的第二任妻子和她与前夫的女儿爱丽丝,趴在右边钢琴上的是拉威利与第一任妻子所生的女儿艾琳,左边端果盘的则是来自北非的女佣。在远景的镜子中能看到画家本人,他似乎正在给端坐的母女画像,这种处理方式与《宫娥图》异曲同工,类似的地方还有前景中卧着的狗。

曼妮·朱厄特(Mainie Jellett,1897-1944)是爱尔兰抽象派女画家,她在巴黎跟随立体派画家学习,并逐渐转向抽象艺术。这幅1923年绘制的《装饰》是在爱尔兰展出的第一幅抽象画,但其实观众在画中很容易便能感受到圣母子的形象。即便如此,此画一经展出还是饱受争议。面对众多质疑,朱厄特始终坚持自己的绘画道路,令很多人逐渐改变了对其作品的看法。此画亦是美术馆官网16幅重点关注的作品之一。

曼妮·朱厄特的另一幅作品叫《构图》,绘于1930年代。这一时期她开始研究韵律,在色彩运用方面也变得更成熟了。

帕特里克·柯林斯(Patrick Collins,1911-1994)是20世纪爱尔兰最重要的画家,他被授予皇家爱尔兰艺术学院名誉理事的称号,77岁时还获得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颁发的名誉文学博士学位。这幅《利菲河畔》绘于1957年,朦朦胧胧的灰色调画面和画面四周的窗框仿佛是让人们透过一扇梦中的窗户回到对都柏林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中。熟悉都柏林的人一定能很快认出画面中间的这座白桥正是那个著名的半便士桥(下方的桥洞是远处奥康奈尔桥的),阴沉的天空和两岸的石灰岩建筑也正是都柏林记忆中的模样。

这里不仅有绘画,也有少量雕塑作品。这件《冬天》或叫《流浪者》的雕塑由约翰·亨利·弗雷创作,就是奥康奈尔大街上的那座奥康奈尔纪念碑的作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