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

中风病隶属于中医“风、痨、臌、膈”四大难症之一,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因其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并对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精神负担和心理障碍,也对家庭、社会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和经济压力,故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皇帝内经》即有相关类似中风病的描述,表明我国古人早已对此病有所认识。自古以来,特别是明清以后,对中风病的研究已趋成熟,各家学说虽多,但总结其病理因素,不外乎“风、火、痰、瘀、气、虚”。其中,“虚”主要包括气虚、阴虚两方面。历代医家主要从这些病理因素论治。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对缺血性中风病的认识,突出从“瘀”论治,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获得满意疗效。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对缺血性中风病的认识具有独到见解。他提出从肾之阴阳两方面论治的观点,尤其在中风后遗症期重视肾阳不足的观点,有别于诸多医家仅从肾阴虚论治,具有创新性。在这一学术思想指导下的临床实践结果表明,中风病从肾虚论治,能提高临床疗效。

朱老治疗缺血性中风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如益肾蠲痹法、培补肾阳法以及善用虫类药等。本文系统回顾了中风病病因、病机及治疗的历史沿革和现状,通过对朱良春教授治疗缺血性中风临证经验的整理、总结、归纳,并深入进行了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提炼出了朱老诊治

缺血性中风的学术思想:

1、中风病的诊治,应当坚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2、从“肾虚”论治缺血性中风,提出肝肾阴血不足为病机根本:3、后遗症期,可从老年慢性久病的角度进行临床思维,尊重辨证,并强调重视肾阳不足;4、中风后多见情志不畅,应当关注心理健康。

本文总结了朱老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证经验:1、借鉴痹证治法即益肾蠲痹法治疗缺血性中风:2、益肾法,早期侧重补益肝肾阴血,并喜用乌梅以敛真阴,后期重视培补肾阳,并喜用紫河车、仙茅、仙灵脾;3、蠲痹擅用虫类药;4、益肾与蠲痹,应当按照标本缓急的原则,分期施治;5、疗瘫擅用马钱子;6、中风后郁病,应当并行心理干预,解郁喜用生麦芽,忌用柴胡,以免竭阴之弊;7、中风后痴呆症,擅用益肾化瘀法。

笔者通过对80例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治疗的临床观察,进一步证实了朱老益肾蠲痹法治疗痹证的经验,可应用于中风病的治疗,且疗效显著。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证实了朱良春教授益肾蠲痹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具有可行性和创新性,此也是中医学“异病同治”理论的又一体现。对于中风后遗症期的治疗,培补肾阳法的提出,具有独创性。益肾蠲痹法与培补肾阳法的研究和应用,进一步丰富了中风病治疗学的内容,且能明显提高疗效,具有较高的学术推广价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