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行家书抵万金 一纸侨批家国情

侨批见证“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华人华侨与家乡紧密的交流

一封封泛黄的侨批一字排开。受访者供图

泛黄的信纸上,清秀的字迹饱含深情:有铿锵的爱国之情,也有对妻儿的浓浓思念,更有远在异国他乡的华商对诚信经营的坚守。

一封薄薄的侨批,一头牵着羁旅异乡的海外赤子,一头连着翘首以盼的故土亲朋。

著名的国学大师饶宗颐认为,侨批可以媲美“徽州契约”,并题词以“海邦剩馥”誉之,又言“盈天地间之一切资料,无非史也”,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不言而喻。

侨批为海外华侨搭建了一座与家乡父老沟通的桥梁,也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华人华侨与家乡之间紧密的人文交流。

由来

寄款赡养家乡亲人

走进梅州市侨批档案馆,三面墙上都分类装裱着来自不同家族的侨批。

这些侨批,字迹有的洒脱、有的工整,行文有的朴实动人、有的文采飞扬,每一封侨批的背后,都有一群人的家国故事。

有侨才有批,侨批的产生与水客的出现原因相似。

“早期的海外移民,出国前都生活在以家族为中心、以家庭为本位的宗法伦理社会,深受传统儒家思想和小农经济的影响,普遍存在‘百善孝为先’和敬重同族同宗长辈、亲人的孝悌观念和血缘意识。”梅州市外事侨务局副局长邓锐说,正是基于此,他们对父母、妻儿和其他亲人的责任的一种具体体现就是——源源不断地向家乡眷属提供养家和其他各种生活费用。

据历史记载,为了从道义及行动上承担起对家庭、亲人的责任和义务,许多初抵南洋谋生的移民,当其到达目的地以后,不管自己境况如何,都首先要给家里寄平安批,侨批里既用文字向家人禀报平安,叮嘱家人保重身体,和睦相处,共渡难关,同时会附上一点钱或物品,用文字和钱物来传达信息。

“侨批业是由水客业发展而来的,一般说来,侨批业的出现是在水客产生之后。”邓锐介绍,明、清时期,沿海人民出洋谋生多,他们与家乡亲人联系及寄送安家费,多靠随轮船往返的水客代带。

随船的水客数以百计,代带的信款成批到达家乡,使“批”成为华侨寄信款回乡的代名词。时人称寄款为“寄批”,回执就称为“回批”。

看着一张张侨批,眼前变浮现出这样的场景:水客一户一户登门向华侨揽收现款,在各乡亲委托交银款时,清楚地写明所交家属姓名、地址及银数若干,并加上简单附言,往往是万缕思念化为寥寥几句。

侨批寄抵国内后,由熟悉可靠的“批脚”逐户按址送交,及时收回批,寄返海外,仍然是一户一户地登门交还。

“所有这些服务既非银行繁琐的手续所能办理;还由于其书信书写简单,荒村陋巷,地址之错杂,也非邮政所能传递。”梅州市侨批档案馆馆长魏金华说。

梅州市侨批档案馆馆长魏金华在介绍侨批档案。受访者供图

因此,侨批的出现,带动了许多行业的产生与发展,侨批业主要承寄的是信、物和侨汇为主的行业,因此,侨批业也是侨批衍生出来的行业。

广东侨批主要由五邑银信、潮汕侨批、梅州侨批三部分组成,其中,五邑地区拥有4万多封银信,潮汕地区10多万封,由于梅州的侨批大部分在民间,数据较难统计,其中集中的有2万多封,大部分收藏在梅州市客侨博物馆内。

发展

出现专业机构侨批局

在《潮州志》中,侨批业被归入了“商业”,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其背后更有复杂的体系和机构,侨批是华侨“商业”思想的衍生物。

在学术界广泛流行的基本演变是:华人向东南亚移民—移民向中国汇款—水客出现—侨批业市场出现—侨批局产生—侨批局兴盛—侨批局被取消。侨批业经历了从民信局、水客、侨批局、邮政、银行五个阶段。

15世纪初,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南方沿海、沿江商业比较发达的城镇,出现了少数专门收寄商民邮件、办理汇兑等业务的民信局,并陆续扩设于内陆各地。

至光绪年间,全国大小民信局已发展到数千家,并随着沿海居民出海者日众,出现了侨批,出现了专门办理华侨书信、汇款的侨批局。

侨批局是顺应市场需求的产物。

清代开放五邑商埠以后至民国初期,出国侨胞激增,侨胞需要回寄的款项、物品数量也越来越庞大,侨批成批地增加,单靠“水客”操作已经让人感到不便,于是产生了侨批局。

据1993年版的《平远县志》记载:1900年,平远富商姚德胜开设“大和当”兼办侨汇解付,1905年丰顺汤坑镇的“协记”也有侨批业务,不过两家都不是专营侨批业。

据史书记载,1914年,梅县有5家批局,到1920年发展到40多家。

侨批的内容包罗万象,这是松口侨批“屋宇改格图式记”。受访者供图

侨批局,是经营侨汇业务的行业,它在海外坐庄收汇,在国内有联号(或代理店)解汇,它的经营网络也具有明显的国际性。

商办“批馆”或“批局”受“批”业务日益发展,机构也逐步完善,在海外及国内各设分号,在海外他们通过多种形式收批,在国内亲手将信件送到收信人家里,并等待“回批”,将回批送回寄批者。

“在海外,各个行帮有各个行帮的侨批(信)局,不少还兼营了旅业,行帮的侨批(信)局凭借乡谊进行招徕或延揽水客,水客与侨批(信)局互相吸引,开展合作,以此扩大业务。”邓锐说,侨批局除了传统的业务外,还开展“赊借”业务,就是相当于现代的借贷。

垫汇的时间为三天,即先付汇,三天后收钱,若汇款人与信局往来悠久,还可以将除汇“正期”延续到15天,即先付汇,半个月后收钱,不另收利息,不需文字凭据,口讲为凭。

随着侨运的不断振兴,尤其是商业、海运业迅速兴起以后,世界真正进入了货币流通时代,侨批已完全变为金融流变的一种渠道,华侨商业思想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出现了如红头船主本身就是经营侨批业的大户;做南北交通生意的也是经营侨批业的大户;东南亚各地的批馆,利用侨批金融扩大商业贸易;不断壮大自身的财力,使不少小批馆摇身变成了大批局……

据魏金华介绍,在20世纪初叶,海外做侨批生意要能成功,必须守信,诚信经营,一般须备足三笔本银:一笔由银行押底,一笔预先垫付批银,一笔在货物销售以前,先发批到侨眷家里,只有如此雄厚的经济实力,才经得起激烈的商业竞争。

价值

足以媲美“徽州契约”

2012年,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2013年,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侨批得到海内外专家的高度赞誉,著名的国学大师饶宗颐认为侨批可以媲美“徽州契约”,他评价侨批是“继徽州契约文书之后在历史文化上的又一重大发现”。

有人将侨批与欧洲的书稿进行对比,认为两者均是保存记忆文化的载体,是宝贵的遗产,但欧洲的书稿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写成的(例如莎士比亚的作品),侨批则是由一群人共同书写的。

侨批不仅是一张张汇款凭证,而且是历史真实的见证,也是研究中国近代史和华侨史的重要文献,为海内外研究中国历史的专家学者提供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

对梅州人民来说,则是了解家情、乡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侨批所维系的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关系,同时也是一种亲情关系。”专家表示,侨批有信、有钱、有物质,钱和物是汗水换来,信是真情写就,反映中外历俗、乡思亲情、侨汇金融,内容甚丰。

梅县籍华侨杨露义寄回的侨批,字里行间写满对嫂子和侄子的关照,几十年如一日。受访者供图

在梅州市侨批档案馆内,右边的墙上挂着梅县华侨杨露义的侨批,经魏金华介绍,他的侨批一共有87件,里面记录着从1918年至1946年长达28年的时间里,他对家嫂和侄子的照顾,虽然在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但他从未停止对嫂子一家的经济和精神支持,“他的哥哥很早就不在了,但他没有就此放弃照顾哥哥的家人,以此为己任,体现客家人不论身在何处,不忘家人、有情有义的传统美德。”

侨批创造了三个“世界上独一无二”:

一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侨批的历史之长,规模之大,浸润着中华文化,其文化色彩之浓郁,世界上独一无二;

二是从数量来看,侨批的数量之多,侨批的经营者数量之多,侨批局的数量之多,世界上独一无二,只有广东、福建、海南等省特有;

三是从侨批的解送情况来看,侨批不仅有水客单独解送的私人行为,有几个水客组成的小集体的解送行为,更有侨批局的有组织的解送行为,他们在海内外民间创办的侨批特殊邮路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侨批不仅具有历史价值、现实价值,还有审美价值、伦理价值。过去出去的华侨很辛苦,但是他们仍不忘寄钱回乡帮补家中生活,侨批上有各种各样的邮戳、批号、货币等,都是非常特别的,另外,侨批都是用毛笔字写的,侨批中优美的毛笔书法,很好地展现出中国的书法艺术。”邓锐说,侨批中的许多价值仍有待开发。

侨批对金融、邮政、海内外交通、华侨史的研究都极其重要,尤其是金融和邮政。

在银行和邮政没有出现之前,侨批其实就具备了这两项功能。

侨批是银和信合封,银即是金融,信则是邮政,可以说侨批的出现推动了国际金融的发展。

侨批故事

爱国商人钟银昌:身绑银元秘密“运钞”

钟银昌出生于1910年,幼年丧父,从小便尝到了失去父爱的痛苦。

母亲一人含辛茹苦,拉扯兄弟姐妹五人,生活十分艰辛,经常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泛黄的信纸上,清秀的字迹饱含深情:有铿锵的爱国之情,也有对妻儿的浓浓思念,更有远在异国他乡的华商对诚信经营的坚守。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12岁时,钟银昌经亲友介绍到汕头市一间杂货店学做生意。小小年纪便出外谋生计,担起了养家的责任。

到了店里,刚开始只是做些烧水煮饭、打扫卫生等杂活儿,但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伺候老板,对待顾客彬彬有礼,勤学苦练,不懂就问,深得老板和邻里的赞许。

有一天,钟银昌对老板说,他想读书,将来好帮老板记账算账。老板也很喜欢这个聪明好学的孩子,支持他读夜校。

勤奋好学的钟银昌在夜校就读期间练得一手好字。不久,老板看他人缘好,又可信可靠,有能力,有信用,便叫他单独到湖南长沙、上海和香港等地采购商品。

十多岁的钟银昌毫不犹疑地接受任务。在各地办货的过程中,他结识了不少政界、商界和教育界的朋友,这也为他今后的经商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后,钟银昌在汕头杂货店经营中全力协助老板,从外出采购、进货、验收、发货、算账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学到不少东西,开始了他人生的另一个征途。通过不断的探索,他瞄准了道路,经营侨批业。

在抗日战争期间,钟银昌与账兰、孙城曾、刘锦鸡和林季植等好友在部关创办了“侨兴行”公面,利用东兴邮路,在广东、广西、湖南等省设办事处或商号。

由于钟银昌诚实守信,热爱祖国,中共地下党组织经常将掩护地下党撤退,资金转移等秘密、复杂、繁重的任务交给钟银昌。

有一次,地下党组织要将一笔银元从韶关转移到重庆急用,当时的地下党组织找到钟银昌,钟银昌找到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一个梁姓的军需处长,由于一直有商业往来,他们深深了解钟银昌的为人,同时又是老乡,军需处长给他开具了介绍信和军服。

钟银昌冒着生命危险,为了不暴露目标,将所有银元用胶布缠在身上,开始了危险的押“钞”行动,从韶关—湖南—广西—云南—贵州—重庆,在重庆上船后,搭乘人力车时还闹了一个笑话,到达目的地时,人力车夫认真地端详了钟银昌说:“老哥,你人又不是那么高大,为什么那么重呢?”一句话使原本高兴的钟银昌将心都提到了嗓门上,非常担心,幸好接头的人到了,钟银昌心里的那块沉重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钟银昌等人结束了侨兴行的经营。

不久,钟银昌又与孙城曾、黄开万、谢淡秋、刘锦鸿、李喜渊、林季桢等好友创办“正丰庄”,总部设在香港,在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各国以及毛里求斯设立正丰庄分公司,经营侨批业,开展收汇活动,在省内侨属较多的汕头、梅县地区设立分公司,进行侨批的分发。

来源:南方日报

(0)

相关推荐

  • 梁德新║曲折的读书路与我的写作历程

    曲折的读书路与我的写作历程 文/   梁德新 我是个平凡的人,中学退休教师,如今年届七十,数十年来读书爱书伴随着我的人生历程.我对客家文化有兴趣,在我退休前后的二十年间,在客家文化园地里耕耘,先后任市 ...

  • 五年善举奖学不间断,小桑创业公益慈善联盟会举行2020高考奖学活动

    2020年8月23日上午,为传承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激发学子们的学习热情,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梅州市梅县区水车镇小桑创业公益慈善联盟会在新县城沟湖路小桑联盟会举行2020年高考 ...

  • 岁月光华,陈兴城摄影作品欣赏(二)

    陈兴城,一生酷爱摄影,几十年的摄影经历,拍摄了许多优秀摄影作品(其中有不少是获奖作品),积累了大量的新闻作品和各方面的图片资料,为梅州的新闻和档案部门提供宝贵历史资料.他的摄影作品和新闻图片,多次参加 ...

  • 叶剑英耄耋之年回故乡,忆过往、看母校,婉拒修葺母亲简陋坟墓

    1980年,叶剑英在家乡 1980年5月13日,一位耄耋之年的游子,再次回到了他日思夜盼的故乡. 这位已经是83岁高龄的游子,就是叶剑英元帅. 梅县雁洋堡虎形村,叶剑英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

  • 华侨之乡梅县松口镇荔香园的文物价值【热点推荐】

    华侨之乡梅县松口镇荔香园的文物价值 文/梁德新  饶凌云 松口是中国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下辖的一个镇,旧时是周边乡镇商贸的重要集散地.梅州客家人从松口走向世界各地,松口成了客家人下南洋的第一站,梅江流经 ...

  • 梁德新║同乡聚会共议家乡公益事业建设

    同乡聚会共议家乡公益事业建设 "涯系松口人"微信群梅城松口同乡聚会记述 梁德新 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是历史悠久,是古时的岭南四大古镇之一,自古有"松口不认州"的说 ...

  • 18年前的特大暴雨,梅州城北房屋被淹,梅县华侨中学师生积极抗灾

    2003年5月16日.17日,梅州遭遇罕见的持续特大暴雨,梅州各县受灾严重,梅州城区也不例外.5月17日,因上游某水库大坝意外决堤,梅州城北一片汪洋,许多居民的房屋被淹.地处城北教溪口的梅县华侨中学也 ...

  • 梁德新‖松口镇“方裕茂”改为“民宿客栈”

    松口镇隶属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位于区域东北部,梅江下游,是古时岭南四大古镇之一,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核心区,松口港过去曾是广东内河港的第二大港口,梅坎铁路.省道S223线.S332线及梅州市梅县 ...

  • 关于梅州市“三乡”美称的由来

    一.文化之乡 客家人是汉族的一个bai民系,一般认为这个民系始于宋朝.据载:至南宋时候,寄居在福建汀.漳.宁化一带的客人,大量徙入梅州,到宋神宗时主户为5820户,客户为6548户,由此客家民系开始形 ...

  • 梁德新║有所乐,老有所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沈沧源二、三事

    有所乐,老有所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沈沧源二.三事 沈沧源作家是我的文友.同乡.原彼此不认识.2001年,松口中学校友会广州分会主办的<松口乡情>杂志回故乡组稿.其时沈沧源先生任副主编. ...

  • 情暖莘莘学子,小桑创业公益慈善联盟会连续四年奖励高考优秀学子

    2019年8月25日上午,为传承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激发学子们的学习热情,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梅州市梅县区水车镇小桑创业公益慈善联盟会在梅县区新县城沟湖路小桑联盟会办公室举行2 ...

  • 一百多年前闽南人就在海外代购了?

    在交通不便.通讯落后的一百多年前,闽南华侨先辈们通过"侨批"才能与亲眷保持联系,往家乡传递平安音信,托寄血汗钱物.这一周周历正面图为厦门中山路,这条街上的第一栋建筑便是专为海外华侨 ...

  • 从“致成染坊”到“有余银庄”,看百年侨批的沧桑变化

    1829年,黄继英创办致成染坊,家乡亲友纷纷到他那里谋求生路.黄继英自派水客把大家的侨批带回家乡,并在家乡建起带批水客的落脚点作为行馆.随着托寄侨批日渐增多,他于1835年正式挂起"致成信局 ...

  • 梦寐难忘的家乡小河——隆文河

    我的家乡隆文古镇位于梅州市梅县区东北70多公里处,东邻梅州市梅县区桃尧镇,西接梅州市蕉岭县,南连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童年,家乡的一条小河--隆文河伴随着我的记忆流淌着. 在我的记忆里,隆文河生机勃勃, ...

  • 梅县区作家齐聚松口,中秋文化之旅精彩纷呈

    2020年9月27日上午,由梅县区松口镇政府.梅县区文化广电旅游局.梅县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梅县区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由梅州市梅县区作家协会承办的"松口中秋文化之旅"在松口镇中山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