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学文库】尹福《八卦散手·原序》质疑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原文发于《武魂》杂志1995年第6期)

1983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卦散手·六十四路》一书(作者蒋浩泉 裴锡荣),是一部较好的八卦掌著作。本书有一篇署名“尹福”的《原序》,颇引人注目。尹福是八卦掌史上的代表人物,所传掌法影响极大,但并无著作传世,这在八卦掌门内也是一大憾事。那么,这一篇《原序》究竟是否尹福所作?好在原文不算太长,兹录于后:

原序
八卦对手,又称八卦散手、八卦对打、八卦对子。
八卦对手者(八卦散手)是由二人或多人交手使用各种擒拿、摔打争取胜负者也。各家都有操练对手之法,各家有各家的特点,俾学者得知如何使用本门著述以应敌。招法虽在一门,亦随教而异,各人体会和发展也会变异,兹将董海川先师所传之对手六十四着(六十四回合)公开于世,俾后学有所遵循。练时二人各出右手相搭走圈,每着各练二次。一次由右手相搭而进,一次由左手相搭而进。二人又先后相换为上下手,上手进着,下手则破着(解着),而后或还着或避着。总之一进一破而后换手相搭走圈,每着实练四次。最要者破着须于敌之进着未成功前即施行之,迟者输手矣,凡穿掌或穿臂皆由我与敌之前手下穿击。仅志数语,传于后学是为序。
尹福序于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仲夏
通观全文,明眼人一看便知,这篇序文断非尹福所作。理由有三:
1.文字浅白,与尹福所处时代的文字风格迥异。《原序》开篇四句话显然是现代用语,古人绝无此种写法。在序文的其他行文处,多处出现“是由”、“都有”、“各人体会和发展也会变异”等现代语词,这在尹福时代是不可能出现的。白话文的使用是在“五·四”运动以后,但这类纯现代语也难能见到。何况“五·四”运动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多数知识分子为文还是用文言文,由此可断定,这篇文字出自现代人的手笔。
2.从有关尹福的生平传记材料上看,尹福自幼家贫,少年时代便赴京谋生,未习儒业,从师董海川后长期在宫苑教武,以授拳为生。历代八卦掌传人也从未提及尹福有著作传世。
3.从技术演变过程来看,早期八卦掌只有八个势子,称大八掌或老八掌,有关理论也十分匮乏。民初才有部份理论文字出现。第二代传人尹福、程廷华时代,尚未有任何文字留传。其技术体系也相对单一,尤其是以攻防对练编排而成的八卦散手,也是后代拳家在师传基础上增演而成的。所以,尹福所传八卦散手肯定不是这种六十四路的繁杂内容,也就不可能写作《原序》了。
那么,这篇《原序》出自何处呢?是摘抄自民国三十一年出版的《曹氏八卦掌谱》,经作伪者增改而成的膺品。
《曹氏八卦掌谱》一书是由尹福嫡传弟子曹钟升的弟子卢景贵执笔代著而成,是一部研究尹式八卦掌的珍贵史料。该书介绍老八掌六十四式,说明甚详,可惜有文无图。在八大掌之后,该书首次披露了八卦门内的三十二势对手(并非六十四路)。《原序》一文即摘抄自“对手”的导语。兹将原文抄录如下,以供读者对照辩别。

对手
对手者,二人或多人交手争胜也。各家均有操练对手之法,俾学者得知如何使用着术以应敌.顾其法虽在一门亦随教者而异。兹将曹先生所传之对手开列三十二着于下,而附加注解,备存一例。
练时二人先出右手相搭走圈,每着练两次,一次由右手相搭而进,一次由左手相搭而进;二人又先后相换为上下手,上手进着,下手则破着而后或还着或不还着。上手乃再进着或破着,总之一进一破而后由之换手相搭走圈,故每着实练四次,一人右手之上手一次,及左手相搭之上手一次,而右手相搭及左手相搭之下手又各一次,共四次也。下之注语乃指右手相搭之上下手,凡上手皆先发,故每着内单数之着为上手者,双数之着为下手者。最紧要者破着须于敌之进着未成功前即施行之,迟则输手矣。凡穿掌或穿臂皆由我与敌之前手下穿出。
从以上二篇大同小异的文字来看,显然《原序》脱胎于《对手》导语。
首先,《原序》把《对手》导语进行了删改.将“附加注解,备存一例”以及“下之注语乃指……”等文字删去,将“曹钟升”改为“董海川”,而在结尾处冠以“尹福序于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仲夏”字样,从而使读者误以为是尹福原作,殊不知此文实为卢景贵据曹钟升所传而写。
其次.假设《原序》为尹福所作,曹钟升决不敢欺师灭祖,任由弟子胡为,因为当时八卦掌第二、第三代弟子还大部份健在。
蒋、裴二位先生的八卦掌散手得自尹福之子尹玉璋先生,曹钟升八卦掌也是尹福亲传,二者同出一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技术体系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著书立说,鉴引前人立论,原也无可厚非,但以“对手”改换为《原序》且冠以尹福所作,似有不妥之处。蒋、裴二位先生都是国内武术界名高望重的前辈,治学也应更加严谨,以为我辈后学楷模。
以上浅见,还望武林师友指正。■

武术自由谈

武术是我们活动的平台

武术是我们联系的纽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