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好汉们动不动就切2斤牛肉吃,假的!宋人其实爱吃羊肉

《清平乐》中的美食

我们在小说《水浒传》和许多宋代为背景的影视剧中,可以了解到宋人的饮食文化。不过这些文学作品里展示的,可能并不都是真实的宋朝。比如《水浒传》里,好汉们动不动就切2斤牛肉吃,可能就是不存在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宋人的饮食究竟是怎样的。

一、逐渐定型的主食

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与东亚的自然环境有关,中国农业很早就已经成型,五谷自古便是中国人的主食。《黄帝内经》中就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说法。

小麦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农作物之一,最早是在两河流域种植,4000年前传入中国。但是小麦外皮较硬,不好脱粒,所以口感差而且难吸收,所以直到唐代,小麦都被视作杂粮。从唐代中后期开始,水磨的发明提高了小麦的加工效率,在全国南北很多地方都开始种植小麦,于是小麦正式超过粟(小米),成为主要粮食。

在北宋东京的市场上,可以看到各种面食产品,主要有馒头、包子、胡饼和汤饼等。宋人王栐曾说“今俗屑面发酵,或有馅或无馅,蒸食之者,都谓之馒头”,可见宋人将一切用面发酵后蒸出来的食物都称作馒头。“蒸饼”和“炊饼”都是馒头的别称,所以武大郎卖的很有可能就是馒头。

武大郎卖的炊饼,就是用面粉做的

包子与馒头有很深的渊源,直到今天,南方仍有地方称包子为“肉馒头”。《东京梦华录》一书中,记载东京街头有“梅花包子”、“鳝鱼包子”、“诸色包子”等馅料、色彩各异的包子。

五色包子

胡饼是一种烤制面食,在北宋大为流行,上至宫廷,下到夜市,都可见其踪影。北宋还有一种主流面食叫汤饼,宋人称“煮面谓之汤饼”,其实就是一种面片汤。

中国南方地区的主粮是稻米,南方也是水稻的起源地之一。经过运河,大量的稻米被运送到当时的东京城,成为人民的主粮。北宋人主要将稻米做出米饭、米粥、米糕和粽子等。

二、丰富多样的肉食

《水浒传》中各路英雄好汉,动不动就要2斤牛肉切来吃。

但这种现象在宋代是基本不可能发生的!

在宋代,牛是重要的耕作物资,禁止随意杀害。百姓日常生活中最常食用的肉,是羊肉、猪肉、狗肉以及鸡鸭等家禽。

酱牛肉

受几百年胡风的影响,羊肉是宋朝最受欢迎的肉,甚至宋朝有“贵羊贱猪”的饮食风尚。宋代宫廷的肉食以羊为主,在影视剧《清平乐》中就有炙羊肉、羊肉烤饼等吃法。

《清平乐》中的宴席

在皇家的带动下,全社会对羊肉都十分钟爱。在民间,有全东京都闻名的羊肉招牌菜馆,如薛家羊饭和羊肉李七。因此,宋代的养羊业十分发达,中央专设牛羊司,“掌畜牧羔羊”,而各级政府也纷纷设置专门机构。

在这种风气下,北宋基本家家养羊。但这还是不够吃,北宋每年要从辽国和西夏进口羊。宋代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专门经营杂碎的摊位,这与当时烹饪技术的进步与饮食观念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羊杂汤

东京人民饮食结构中水产品的比重逐渐上升。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卖鱼小贩的生意十分红火:“卖生鱼则用浅抱桶,以柳叶间串,清水中浸,或循街出卖。每日早惟新郑门、西水门、万胜门,如此生鱼有数千担入门。”

中国人的饮食既有粗放的一面,也有精致的追求。比如北宋的人很喜欢活鱼现吃。北宋后期,因为达官贵人追求新奇,所以“鲙”逐渐流行起来,这个鲙就是生鱼片。

据《东京梦华录》,达官贵人喜欢在自己家的鱼池子边垂钓,钓到中意的鱼之后,在水边就请大厨切成鱼片,大快朵颐。

生鱼片

除了肉食,北宋的素菜也很丰富,尤其佛教盛行,许多居士也吃素持斋,甚至许多读书人还专门去寺庙吃斋饭。很多人追求素菜,以至于素菜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在《东京梦华录》中,北宋已经出现了大量的仿荤素菜,如假河豚、假野狐。苏轼曾专门写《菜羹赋》,推崇素食主义,很多仰慕他的文人雅士也都竞相效仿。于是豆腐、面筋等就普及开来。

做豆腐

三、独特的茶、酒文化

《水浒传》中的英雄豪杰经常是大碗饮酒。北宋的饮酒之风的确十分流行,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无不饮酒,因此酿酒业十分发达。如宋代光禄寺之下有内酒坊,负责酿酒以供宫廷饮用。宋初内酒坊每年酿酒只需糯米800石,而仅仅半个世纪后的仁宗时期,每年就需8万石糯米,可见宫廷酒需求的增加。

武松饮酒

北宋初期酿酒是由官府垄断的,但随着酒需求的增加,民间很多富商也盯上了这块肥肉,于是在商人的运作下,出现了“买扑”,就是允许私人开酒店酿酒,但是盈利后必须分给官府一部分利。

到了徽宗时,汴京城的超大型酿酒作坊就有72家。一家叫“矾楼”的酒店,是“京师酒肆之甲,饮徒常千余人”,可见当时饮酒之盛况。宋代的酒相比于前代有很多创新,如羊肉入酒、鲜花酒等,都是宋代新出现的酒。《本草纲目》就记载“羊羔酒”出现在宋宣和年间。

鲜花酒

中国人饮茶的风气,在唐代时已蔚然成风,到了宋代就进入十分鼎盛的时期。 宋人喝的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片茶,一种是散茶。片茶就是压制成饼状的茶,以建阳茶最为著名。散茶就是草茶,两浙出产者最佳。

茶饼

宋徽宗曾亲自作《大观茶论》,介绍了宋代采茶、制茶、品茶、斗茶等社会风尚。皇帝亲自作书,可见宋人对饮茶的热爱。北宋饮茶最为人称道的,是十分流行的茶艺竞赛——斗茶。

斗茶的核心在于竞赛茶叶品质的高下,斗茶使用的茶是片茶,对叶、水、茶器和斗茶者的点茶技术要求都很高。评判胜负的标准是茶面所生泡沫的持久度和水痕多少,以泡沫鲜白、了无水痕而最佳。因为宋人饮茶之风影响范围很广,所以各城市大街小巷都开始经营茶坊、茶馆,成为市民娱乐的重要空间。

宋人斗茶图

文史君说

宋代是中国饮食文化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中原的农耕文明高度发达,商业逐渐繁荣,交通运输也十分便利。尤其根据《东京梦华录》一书的记载,我们可以发现北宋的饮食多元包容,北方草原的游牧文化和南方水乡的鱼稻文化在东京城内完美地交融。宋代的饮食文化可谓是中国饮食文化之大成,我们今天的饮食结构在宋代已经大体成型,而且还有很多美食流传至今。

参考文献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笺注》,中华书局,2016年。

吴涛:《北宋东京的饮食生活》,《史学月刊》1994年第2期。

孙刘伟:《北宋东京饮食文化研究》,郑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9年。

(作者:浩然文史·烂柯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