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管理上必须回避的4个细节坑!

 专栏作者/Joyce 

兜兜转转,最后还是要做老师的.

活中的客户体验

周末我去银行柜台办事,有两件事要解决,本来等去洗手间的柜员好一会儿已经让我不爽,办完第一件后被柜员告知第二件去找大堂经理解决。我很奇怪为什么开始仔细询问我都办什么业务的大堂经理没有告诉我可以在等柜员的时候先解决第二件问题。

第二件操作完成后让我去激活,需要用手机小程序激活时我说不用手机银行,大堂经理先是跟我争论手机银行比网银安全,然后说不用就可以走了,挥手让我离开。

我于是不明白为什么现在又不需要激活新领的动态口令牌了。最后才被告知只有用手机银行才需要激活。我被自动认为是手机银行的使用者,她最后还补了一句,现在不用手机银行的人是少数。

好吧,我以后尽量不用中国银行行了吧。

这顿神操作的关键问题是什么?他们全程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处理客户问题的。当我们有机会面跟客户沟通时,一些非技术细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你的沟通质量,甚至结果。

因此,在客户管理上,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有四点建议可以给大家做参考!

01

客户的时间也是宝贵的,珍惜客户的时间是在尊重客户。

接待医药公司的任何人都不是绝大多数医务工作者的工作职责,所以,必须要从心里感谢对方留时间给你进行你的工作职责。

以下这两种公司职员我都亲眼见过:

一种是,不管什么原因接到不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客户电话,会自然地告诉对方,应该去找自己的同事,并可以告知手机号。这里面就有一些客户没再打第二个电话了,如果ta有其它顺手的解决问题方式。这样一来,一定有一部分客户或者潜在客户就这样流失了。

另一种是,问清问题,发现自己真的解决不了,于是说明只有另一个同事可以解决这个的问题,并记下客户的电话。之后,在最短的时间内联系相关同事,告知缘由并请同事第一时间回复。这样做会让客户感觉到受尊重,并间接感受到一个团结、相互支持的团队,从心里会愿意跟这样的集体合作。

02

避免认为客户是你认为的那样,而是发现你的客户是哪样的。

虽然现今互联网应用前所未有的发达,但始终会有一部分人没有站在潮流的最前列,客户里更有一部分人不会像我们的工作一样,手机是工作的一部分,几乎不能离手。医生平时工作比较繁忙,就诊时基本不会玩手机,更不要说看直播了。

对于你的重要客户,你拜访时要关注他们什么时候、何种形式方便,千万不要以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套用在客户头上。很多时候你面对的客户也不按常规套路出牌,而人们多多少少都喜欢被区别对待(被优待)的感觉。

03

避免直接、明确地否认客户的认知。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不存在绝对的对与错,站在不同的角度,相反的看法和做法都可以是适合的和合理的。因此,没必要以最快的速度去否认(哪怕是纠正)别人跟你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反而试着去理解客户的方式可能对自己是对最正确的方式。

当年刚从学术环境中进入商业市场中青涩的我,面对那种自信自己所做的工作是最好、最正确的客户,我还只是很客气地反问了一下,就被销售总监极度的鄙视,担心我得罪了他们辛苦争取来的重要客户。

医药行业的客户真心没有智商低下的,但格局和见识不够宽广的人哪里都有。我们自己在一个更大的范围里,或更狭窄的行业里,可能也属于那种还有明显提升空间的那一类。

更客观地意识到人与人之间都有各自的特长和局限性,就能让我们心平气和地接受可能不那么优雅的客户,而是专注自己的目标。你自己的教养可以是被有目共睹的,进而被更多的客户接受。

04

避免间接地推卸和回避自己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我们进行的既定工作流程,都可能存在改进的空间,我们应该感谢有人、尤其是客户提出异议。虽然他们是站在自身的认知和利益角度上提出他们的看法的,但一定会有些意见是值得被认真聆听并积极改进。

FAB(Feature、Advantage、Benefit)不单是产品推广的基本原则,更是营销的实战思路。当客户表扬另一个供应商的销售能修理客户设备的小毛病,还可以随叫随到时,你要花多一点时间考虑,客户对产品的维护是不是还有进一步的需求,是不是在产品售后上还可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刚收到一个快递,买的是用来修补木器的漆,打开后惊喜地发现包装里还有补漆能用到的所有小工具。这些小工具也许不值钱,但对偶尔补一次漆的人临时找齐所有的工具通常也是麻烦事,毫无疑问我会再次购买它家的产品。

我上家公司的老板一开始就提示我,现在的产品优势很难持续拥有很长时间,各家都会在技术改进上不遗余力。那还是一家专业领域里全球top3的公司,他们都有这样的忧患意识,更不用说其它的公司。

公司要提高业绩,不但产品要找对适合的用户,营销团队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软实力。而一位产品经理能做到就是在自己的工作中,充分利用自己对销售人员的影响,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和流程,团结协助,不断了解和挖掘目标客户的实际需求。

文章声明:

思齐俱乐部是医药人学习分享社区,为医药个人学习赋能。作者观点和案例仅供学习方法使用,不代表商业公司真实情况。

本文版权归思齐俱乐部(member_siqi)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引用。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