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淘书小记(2)|杜宇
不知道咋回事,对周末书市的兴趣越来越不足了。可能是书市的好书越来越少了吧,老板们也说今年货特别不好收,前半年疫情出不去,后半年能出去了却老是下雨,的确收到好书的几率很小了;也有老板说我买书的要求比以前高多了,很多之前会买的书,现在都不屑一顾了,当然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很多稍感兴趣的书,家里一般情况下都有了,并且书越来越多,便想走精品化专门化路线,本来我买书的路子很杂的,文史哲宗教文化艺术啥都能染上一点儿,现在逐渐的也舍弃了很多的旁门别枝,这样选的就更窄了。
今天早晨逛大雁塔北广场,转了一圈竟然一无所获,最后耐着性子蹲在老潘的书摊上,好不容易挑出了两本贾平凹的书来,一本儿是《小说精选》,另一本是《散文精选》,先是看到《散文精选》,一是背包空空二是品相不错,三是我一直认为贾平凹的散文比小说写的好,所以就决定买下。不久在一旁就看到了《小说精选》,随手取了过来,并顺道买了陈忠实先生的获奖小说自选集(《蓝袍先生》),都是看中的品相。
大乐说贾平凹这套书还有一本《游品精选》,找了半天没有找到,没想到转到隔壁老李的书摊儿了,发现同样完美品相的一本竟然在那躺着等着我呢。好久没有买过二位大家的作品了,其实家里面除了他们的《白鹿原》《废都》之外,也没有别的东西了(当然这两本书我都有多种版本),既然无书可买就买下吧。
在老赵的地摊上看到了一本文化人类学者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华夏出版社的20世纪文库之一,大家对她更熟悉的是《菊花与刀》,其实作为著名的古人类学家,《文化模式》才是她的经典代表作,该书被翻译成14种文字,仅门托版印数就超过了80万册(五八年数字),影响面非常广,而今躺在地摊上竟然无人问津,于是就10块钱拿了下来。
在小赵书摊上看到了一本《顾准文集》,中国市场出版社2011年7月1版2印的,作为中国的良心,宁折不曲的顾先生永垂不朽!
李亚军老板给我推荐了5本“司马迁与华夏文学丛书”,给我说网上贼贵,其实对这种书我更感兴趣的是它们的阅读性,因为这套书家里面早就有了一批十几本了,而这5本又和他们完全不一致(应该属于续书之类的),也就不在乎贵或便宜了。
对了,《伊索寓言》也是在老潘书摊买的,也是闲翻过程中看中的品相,毕竟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罗念生译本,另外特别喜欢这种封面设计风格,就买下了。至于斯图尔特·施拉姆的《毛泽东》,因为是红旗出版社的内部发行本,买回来充当养书之用。
在兴善寺西街,往日里能够满载而归的柳师的书摊上竟然也是一无所获,最后在就是王哥那儿买了一本张华的《博物志》,范宁校正的,是中华书局的古体小说丛刊之一,费银10元。
临走的时候,刘老三给我说,他昨天收了一批小说,品相不错,看看有没有我想要的。打开袋子发现是蔡东藩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的确品相非常好,可惜也不全,想到今天的收获不大,再加上如此好品也不易遇到,讨价还价后就拿了下来,如果没人要,后面就慢慢凑吧,凑成一套再出应该也不错的。
本套书的优点有三:一是品相特别好,定95品相没问题;二是上海文化出版社版本, 该版本被称为最经典版本;三是全部都是1981年的初版本(个别是二印,但也是81年的)。缺点也有两点,一是缺两晋、唐、清三种,二是前汉有两本上册,没有下册,应该是当时原主人买书的时候给弄错了,从图5的书籍的水印阴影也可以看出来,明显两本上册是放在一块儿的,甚至可能前主人几十年都没有发现这个问题,买了不读恰恰保证了本套书的品相。
俞樾增改《七侠五义》一套,中国书店1989年3月1版1印,也是95品相,属于和《历代通俗演义》一块买下的。《七侠五义》原书为石玉昆的《三侠五义》,俞樾作为晚清著名学者,他的增改也使得这本书成为了晚清侠义小说的最经典代表作。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