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前几天,老支书来镇上办事,无意间聊起2021年社旗县高考,老支书便打开了话匣子,“你小省叔家子瑜考上985了,好像是湖南大学吧?”“厉害!咱大刘庄又出一个人才,凑时打电话,向省叔表示祝贺。”同事东方说,“今年全县高考成绩总体比去年进步不少,光咱大冯营镇985、211就有9个学生,不说其它本科。”在这添光加彩时刻想起大哥。
大哥今年应该76岁了,六十年代初就去武汉工作了,他带着村子那种淳朴家风一步一个脚印,从一般工作人员到领导岗位。大哥时刻牢记村子寄语,参加工作要做到嘴稳、手稳、作风稳,用大哥的话说也叫约法三章,到现在大哥也不知道啥叫阴谋,每到晋职时组织上就安排好了。
可以说,他把自己的智慧和精力都献给了党的事业,大哥是智慧的化身,励志的灯塔,激励着村中一代又一代人,诠释了知识改变命运、努力实现梦想的耕读力量。
小时候经常听老父亲讲关于大哥的故事,大哥和印哥是一部双面教材,一样的家庭环境,不一样的成长道路,同样的典型榜样。兄弟两人一个是以诚换诚通过努力学习成为领导干部,;一个不咋学习去部队当兵鼓捣无线电成为驻外工作人员。“你印哥是邪才,有那个墨子,不过能走出大刘庄的都是人才,都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换来的!”老父亲当年说。大哥在武汉工作,村中的老少爷们也想法借点大哥的东风,农闲时节,村中几位老艺人聚集一起,吹拉弹唱尽显快乐时光,咱这剧团被窝伸腿——没外人,也得有个名号吧?咱们5个汉字辈1个世字辈加上“海”和保罗,老大在武汉,那就叫“武汉市海罗剧团”。剧团的雅号不仅是对大哥的一种荣耀,也是对大哥的一种期望,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四娘”不在时,大哥从武汉回来还有两个跟班的,那也是第一次近距离见大哥,村中前来帮忙人太多,当时年轻只知道敬仰不知道怎么面对,大哥的一番话使我记忆犹新。“老少爷们,不管你是经商的,还是当官的,到武汉上家去。”他的支撑与表率感动了整个村子,这种标杆资源取之不尽,人生最好的机会就是继续学习,在学习中找到新的人生道理。
2018年5月,得知大哥返乡在南阳宾馆歇脚,可把我高兴坏了,随即电话约大哥在南阳见面聊聊,文气而没有官本位的大哥使我打消了许多顾虑。聊了聊咱大冯营镇的文化经济发展情况,乡土文化是咱的根与魂,周庄已举办4届农民文化节,每一届就一个主题,和谐、奋进让咱这传统文化再现生机。
谈到家乡发展大哥有点愧疚,太对不起家乡了,“六十年代初期恁知道家里有多穷,食物先当匮乏除了红薯还是红薯......。”
想起大哥,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踏踏实实的吃苦耐劳为家乡的宣传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简介
刘世良,男,1970年3月生,现供职于社旗县大冯营镇政府,从事对外宣传工作。青年时期在三尺讲台上渡过十多个春秋,先后有20余篇教育教学文章在全国省市县获奖。
乡土文学《乡土中原》发布
总编 | 赵华胜
总顾问 | 王学章 王书义 梁铜勋 刘永科
特约作者 | 晓辉 丽萍 尚钞 春雨 松克 春兰
特约美编 | 穆青冬
(所有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