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出道:找到门道
写作出道:找到门道
一、如何看待写作
曹雪芹在回顾《红楼梦》创作的艰辛历程时也感叹“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我想说以下几层意思:
(一)写文章不是小事情
写作“姓公”不“姓私”。既然“姓公”,就不是个人的事情。我们写作代表的是“公事”,我所知道还没有哪些工作像写作这样,能变成领导意志、单位意志,设置市、省、国家意志,看似一个汇报、发言或讲话,实际具有权威性、指令性,实际影响一个地方整体发展。如果站在这个高度,写作就不是小事。有位前人总结说,文章有“三论”:
1.经国之大业。战争年代靠“枪杆子”为主,和平年代靠“笔杆子”为主。治国安邦平天下,靠的是文治武功。《论语》云:一言可兴邦。俗语言,半部《论语》治天下。
2.领导之基业。当领导,就预示着离不开文章,哪个领导不讲话、不作报告、不汇报。
3.笔杆子之主业。写作人员俗称笔杆子。单位离不开办文办会办事,办事是基础,办会是手段,但任何事离不开办文,所以办文是放在第一位的。追本溯源,一切工作干到最后,都是文字。
(二)写作不亏人
有句话叫:读书不亏人。实际上,写作也不亏人。笔杆子被提拔、重用的较多。
(三)写作锻炼人
一般来说,写作人员都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文字功底,通过写作还能锻炼出良好的政治品格、较高的政策水平、缜密的思维方式。当然,不能抬杠说:不从事写作的人就不具备这些素质。
(四)写作不等人
有种说法,选一个好的写作人员比选一个乡镇长难。这话不一定正确,但说明写作人员是稀缺资源。谁对写作看得透、看得远、看出色彩,谁就有机会。
二、一万小时定律
(一)1万小时“出道”
一万小时定律很多人都听过,据研究只要坚持正确方法,勤学苦练一万小时,就能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而按照正常上班,偶尔加班计算,一万小时也就是3年。
(二)修炼要下足“六个苦功”
办文办会办事,“办”字,中间是个“力”,就是要下力气;“力”的两旁两点,一点代表汗水、一点代表泪水。
多学多读(储备充足资料)。
多思多问(学会思考与联系)。
多抄多记(经典词句段你记了多少)。
多写多练(不下水学不会“游泳”)。
多改多悟(主题是否扣紧、框架是否合理、内容是否遗漏、重点是否突出、文字是否准确)。
多熬多成(熬得住,出众;熬不住,出局。熬是写材料的基本功。有句话讲:“锦绣文章,字里行间展才智;笔墨人生,呕心沥血见精神”)。
(三)下苦功要洗练“灵魂”
绝大多数人与人之间没有多大差别,差别在于你的想法、态度、行动。传奇才女王小平在她所著的《本领的恐慌》中这样写道:人的肉体没什么差别,差别就在“思想”,不管多大个头、不管长相美丑,组成身体的就都是几十种化学元素。如果提纯分离出来制成日用品,不过7块肥皂(脂肪)、22盒火柴(磷)、1根钉子(铁)、20磅焦炭、一小匙硫磺、一英两有色金属和可刷一间房子的石灰……
三、写作“施工路线图”
要完成一篇文章,要经过哪几个步骤,可以归结为“四步工作法”:
第一步:规划设计。列提纲、搭框架,一定要围绕主题展开;定好“四梁八柱”,主要观点、各级标题、所用材料要精准有力,各级标题要相互支撑,相互印证,能“拎”得起来。
第二步:准备原料。收集资料、打腹稿。要动脑子收集有用的、好的、典型的、最新的资料。
第三步:进行施工。先打地基、再砌墙体、再整浇。地基得正、墙体别歪、浇筑合适。地基就是所选择资料要合适有度,论据、素材要和所属的框架(论点)形成相互支撑的效果,再适度糅合、调理。
第四步:搞装修。主体框架起来后是毛坯,要进行修补、打磨,精装修后文章就基本告成。
四、怎样写出好文稿
(一)练好内功做到“三个积累”
知识的积累,多看书,多看历史书,历史的天空下哪有新鲜事。
资料的积累,要有资料集,无论是各类好文章,还是会议资料,重点新闻稿件,重点文件,无论是电子件,还是纸质件,都要积累。某个重点时段,要重点积累某一方面的资料。
经验的积累,逐步练就思想的基本功、逻辑的基本功、学识的基本功、文字的基本功。关于逻辑,要养成1个习惯,每次接到一项重要任务,要重点阅研上级文件,理清各项任务的逻辑关系,往往后面的总结也就是这个逻辑;同时要提炼各项任务的关键词组,这就是文章一级或二级标题或题眼。
(二)把握好文章四部分
开头亮丽,正文丰满,结尾有力。
标题:集中反映文稿核心内容,意在精准、鲜明、画龙点睛(文眼)。
开头:应开门见山,体现写作意图,引出下文,不绕弯子。
正文:是文章主体,可以用若干层或若干段展开,要内容充实、层次清晰、支撑有力。
结尾:带有方向性、结论性、鼓舞性,要求干净利索、简洁明快,提振气势。
(三)选择合理的结构
板块结构。一般文章分三大块(一生三,三生万物)。
串联结构。糖葫芦:一开头、一结尾,中间串起需要表述的几个事项,一般几个事项有时间或空间或逻辑上的联系。
并列结构。几个不相容的工作,可以用并列结构,一项工作的几个方向也可用“一是二是三是”来写。
(四)要注意对象
1.明确由谁来讲?“干活不依主,纯粹二百五;干活不随东,累死也无功”,讲的就是要符合讲话者的风格、写出讲话者的意图。有的领导喜欢长句、有的喜欢短句,有的喜欢引用古典警句,有的喜欢民间俗语,有的喜欢排比,有的喜欢平实等。既要有高度,要吃透上级精神、吃透工作情况,然后提炼归纳;更要接地气,不空说理论,要言之有物,与工作实际相结合。
为此,写作有“四怕”:一怕不与时俱进,缺乏创新,创新往往来源于上级精神和他地经验;二怕不贴近工作,脱离实际;三怕不引领发展,没有抓手;四怕不顾及个性,不对胃口。
如果有多人讲话,要把握讲话者不同的定位,讲话的侧重点有个分工,使整个会议讲话相互支撑、互相协调、浑然一体。
2.明确对谁讲。要搞清楚参会者是谁,对象是谁,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效果。最好不写哪都能用的通稿。
(五)要写出“文眼”
要写出“文眼”,就是要有让人“眼前一亮、为之一振”的精华内容,往往在标题或亮点段落或新话之中。这个精华内容就是一种高度概括,是政治性、思想性、概括性、业务性都很强的提炼语言。
一篇好的文章要有“三出”:一是出亮点,形成精彩片段。二是出新话,要有警句提炼。警句要巧用,做到紧扣主题、恰如其分、画龙点睛。如: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再如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不能弄巧成拙)。三是出举措,要有显著抓手。“吃别人的饭无味,用别人的话无劲”,要总结形成自己的语言。
(六)文风要简约
有句歇后语叫“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林语堂说,演讲就像迷你裙:越短越好。好的文风是简约。写文章的本领,就是删繁就简,一句是一句,要把复杂的事情说得简单明了,不能把简单的事情说得深奥而复杂,做到短、新、实、特。郑板桥讲“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形象地写出了“短、新、实、特”的追求。
短:文字要简短,不要绕来绕去、长篇大论;
新:有新东西,思想新、观点新、语言新、例子新、举措新,特别是要有新观点、新表述,给人以启示;
实:内容要实、语言平实,一层一层都有“干货”,不写虚话空话;
特:有个性,看了文章“显精神”,都知道是谁讲的、谁写的。语言要生动,可以多用通俗易懂的例子,多用群众性的经典语言。
五、要注意常用技巧
(一)五大切题法
一是从目前正在做的工作切入,二是从比较重要的大背景切入,三是从热点难点问题切入,四是从刚刚讲述的内容切入,五是从解释相关概念切入。
(二)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
全面工作要拢着说、不漏项;同时根据需要,重点内容要讲透要突出,增强针对性。
(三)强调重要性要适度
不要写什么就把什么内容说得最重要,要有全局观,注意同周边的平衡。
(四)处理好重复
碰到几个人都要讲的内容,一人实讲、主讲、讲透彻,一人虚讲、一笔带过。
(五)如何写短
一是合并同类项,二是减少层次,三是删掉一些字、句、段,毫不可惜。
(六)注意校对和总结
无论时间多么紧,任务多么重,都要杜绝低级错误发生。要进行点校或全校,重要文稿要“唱校”。“一字之失,一句为之蹉跎;一句之失,通篇为之梗塞”。
最后,借冲刺高考的四个口号讲一个道理。拼命型: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励志型:现在多流汗,考后少流泪。调侃型: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现实型:拼十载寒窗,赢一世荣光。四句口号高度地写出了高考学生敢于拼搏、进取的精神和冷静、务实的吃苦态度。我们面对工作需要、个人需要和“本领恐慌”这个现实,也要拿出不怕“费脑水、流汗水、尿黄水”的毅力,通过加强学习,增强“硬实力”,历练“软实力”,你的写作水平一定会如“芝麻开花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