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有多少是货真价实?有多少是自吹自擂?

18世纪,统治中国的清朝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将其统治时期的十场内外战争,定为自己的“十全武功”:

  • 1747年~1749年,平定大小金川之战。

  • 1755年,平定准噶尔部达瓦齐之战。

  • 1755年~1757年,平定准噶尔部阿穆尔撒纳之战。

  • 1758年,平定南疆回部大小和卓之战。

  • 1762年~1769年,对缅甸贡榜王朝的战争。

  • 1771年~1776年,二平大小金川之战。

  • 1786年~1788年,平定台湾林爽文之战。

  • 1788年~1789年,对安南(越南)西山朝的战争。

  • 1790年,对廓尔喀(尼泊尔)的自卫战争。

  • 1792年, 对廓尔喀(尼泊尔)的自卫反击战争。

还专门编撰了一本《御制十全记》。

然而,这所谓“十全武功”,本就有很大的水分。

比如对缅甸贡榜王朝的清缅战争,乾隆帝翻阅明朝史料后,自己承认【缅甸明朝时尚在版图之内,并非不可臣服之境】,意欲一举将其征服。然而清军却屡战屡败。

第三次战役,清军主帅一等公爵、云贵总督明瑞战死,万余清军狼狈逃归。

第四次战役,三万一千清军出征,只剩一万三千人归来,首席军机大臣、主帅傅恒身染重病,次年病死。

郡王衔、一等忠勇公:傅恒

最终,乾隆帝不得不承认缅甸贡榜王朝对当地土司的管辖权,只赢回一个「缅甸遵照(元、明)古礼奉表进贡」的表面宗主权。

比如对安南 (越南)西山朝的清越战争,清军攻克安南都城黎城(河内)后,遭到西山军夜袭,全军溃退,损失过半,提督许世亨、总兵张朝龙、尚维升等均战死。同样只赢回一个安南表面称臣的宗主权。

比如对廓尔喀(尼泊尔),第一次战争,只是击退敌军的侵攻, 钦差大臣巴忠就私自与敌议和,居然还丧权辱国,纳币赎地。

第二次战争,清军主帅福康安,虽一度收复失地,并连战连捷,反击至敌国都城附近,却跟着骄兵懈怠,被廓尔喀军趁势反击,伤亡惨重,只得接受其称臣后即班师。

多罗贝子,追封嘉勇郡王:福康安

还有二次平定大小金川之战,其实对手只是县城级别的几个土司,兵械只是长矛土枪,总人口不过数万。

乾隆帝光是第二次战役,就豪掷7000万两白银,先后处死了川陕总督张广泗,军机大臣/大学士纳亲,大学士温福战死,历时数十年之功,才平定了此等弹丸之敌。

而对林爽文这样的天地会反清起义,乾隆帝调精兵强将镇压后,也强行凑成“十全武功”的一份,尤其显得无稽。按这种标准,哪个在位时间较长的封建皇帝,不能凑出二三十全的武功?

因此,这十全武功,真正最有意义的,其实就是两征准噶尔、再平回疆的这三场战役。

令天山南北的广阔土地,自唐末以来分离千年之后,重回中原王朝的版图,令清朝版图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也是乾隆帝生平最大的历史贡献。

其次,在击退廓尔喀军的侵略后,通过金瓶掣签制,加强对在西藏地区的控制,也是另一大历史功劳。

然而,也必须看到,当时评价一个王朝政权的标准,完全改变了。

乾隆帝治下3亿人口的清朝,只因竭力压制占人口绝对多数的汉人,历次战争中只能拼凑出几万野战军,打一个县城级别的土豪就要豪掷7000万两白银,耗费几十年光阴时;

可知道 同一时期的英国、法国、俄国、普鲁士诸国,知道他们举国一共才多少人口,又能动员出多少荷枪实弹的近代化军队么?

即使“十全武功”中最值得称道的远征准噶尔,其军力投放距离之长,固然唯有两千年前的汉朝李广利远征大宛;一千年前的苏定方翻越葱岭攻灭西突厥可比。

然而,同一时期的英法两国,早可以跨越亚洲、美洲、欧洲三个大洲,同时开打七年战争,进行全球争霸了。

李鸿章所谓的“三千年大变局”,其实在18世纪就已经到了,只不过当时的乾隆帝与清朝闭眼无视而已。

公元1793年,乾隆帝拒绝了英国马嘎尔尼使团的通商通使要求,更对英国展示的众多工业品和武器,视为儿戏,不加丝毫警觉。

又过了40多年,鸦片战争来了,也证明了在全球近代化与工业化的时代,封建国家开疆拓土的“武功”,完全是泥沙堆砌、朽木雕琢的巨人,根本不堪近代化工业国的火枪利炮之一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