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临死前大喊三个字,如今却成了年轻人在酒桌上的“口头禅”

未央宫中,韩信被团团围住,吕后隐在烛火中的面容若隐若现,萧何肃立在旁。

韩信怒目圆睁,大声问道:圣上许诺,刘氏王朝并无屠我的兵刃。

萧何挥手,武士疾刺,一剑贯胸。

韩信看着“竹剑”上滴下的血,耳边响起吕后阴骘的笑声:兵刃没有,竹剑刚好有一把。

韩信仰天,大喊了三个字。

一、齐王

刘邦对韩信不满由来已久。

最初的时候,自己与项羽作战,屡屡战败,最终无奈,只好潜入韩信军中,趁着韩信熟睡,“窃兵符”调兵。

这事韩信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作为经常吃败仗的“汉王”刘邦,脸上还是有些挂不住。

后来刘邦和韩信聊天,多少想找回些面子。

刘邦问韩信:爱卿啊,你看朕统兵作战,带多少兵马合适?

韩信回答:大王统兵,最多不过十万。

什么玩意?

刘邦急怒,但还是按下性子,阴森笑道:那爱卿能带多少人马啊?

韩信仰天一叹:那是多多益善。

刘邦怒极反笑,又问:那你现在咋还在我的手下呢?

韩信心念如电,躬身回答说:我也就能带个兵,大王最擅长的,那是统御将领啊。

这一回,刘邦找回了面子,但还有些事,让刘邦想起来就窝火。

比如说,“齐王事件”。

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西楚霸王”项羽分封的几个“王”都在观望。

刘邦派能言善辩地郦食其去劝降齐王,郦食其到齐国后,鼓动唇舌,劝说齐王田广归顺汉王。

齐王答应后,就让正在和韩信对峙的军队后撤,表示降服之意。

这时候,韩信突然挥兵进攻,齐军大败。听闻这个消息的齐王大怒,他当时正和郦食其吃饭,看着老头低头吃得正香,齐王怒从心中起:那啥,把这老头扔到锅里煮了。

这么聪明的谋士就因为韩信攻齐被煮成了肉粥,韩信不愧是“战神”,他一鼓作气,攻入齐国都城。

韩信瞅着齐王宝座,让人给刘邦送了一封信。

当时刘邦正和项羽对峙,使者到来,回报说:大王啊,韩信攻下齐国,但觉着现在人心不稳,就想让大王封他做个“假齐王”,便于行事。

刘邦一听就火了,这是趁火打劫啊,他跳起来就骂:你大爷……

正要狠骂,突然感觉自己的脚被旁边的张良踩了一下,恢复智商的刘邦转瞬骂到:要做就做真齐王,做什么假齐王,你大爷的。

这样,韩信被封为齐王,但因为这事,刘邦很不高兴。

二、背汉?

韩信做了齐王,春风得意。

人在舒适区的时候,其实质上是会下降的。

比如这时候的韩信,他忘了此时的刘邦正在和项羽苦苦煎熬,刘邦的使臣来了好几次,催他尽快发兵。

项羽的使臣也到了,他直接表示:汉王与楚王正在胶着状态,现在就看大王你,你要是向着汉王,那就汉王赢,你要是向着楚王,那就楚王赢。

总而言之,韩信的决定会影响日后历史的走向。

但此时韩信的优柔寡断爆发了,他左思右想,不做决定。

这时候,他手下一个谋士——蒯通找过来说:大王,咱以前行走江湖,也懂个相面之事,要不,咱给你瞅瞅?

韩信听后:行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这时候,蒯通就说出了那一句很有名的:观君之面,不过封侯,观君之背,贵不可言。

一语惊醒梦中人,蒯通的话,韩信哪里听不懂?

如果正面出击,帮助刘邦,自己的结果,不过裂地封侯,但若是“背汉自立”,那可是帝王之业。

思来想去,韩信的“犹豫癌”又犯了:这个啊,你看,当年我身份低微之时,汉王刘邦把自己的好衣服拿给我穿,有好吃的也推给我吃,你说这恩情,我现在背汉,不合适啊……

蒯通看着韩信来回踱步,自己跺一跺脚,转身离开。

后来,韩信出兵,帮助刘邦获胜,建立大汉王朝。

当时项羽军中的钟离昧跑来找韩信,当时韩信在项羽军中做保安站岗的时候,两人关系不错,但现在项羽兵败,钟离昧成了“通缉犯”。

韩信没多想,就让他住下了,但不久,他就后悔了。

三、未央宫

不久后,刘邦听说了钟离昧躲到了韩信的辖地,这就有点尴尬了,有人建议起兵讨伐韩信——窝藏逃犯那可是重罪。

刘邦想了一下,那啥,别紧张,咱们去旅游一下吧。

于是,刘邦巡游到韩信的地界,这时候韩信害怕了,钟离昧看出了韩信的优柔寡断,于是不想让他为难,他自杀了,但临死前说了一句:韩信啊韩信,你这咋这么笨了,现在我不死,你就没事,但你这架势,分明是要我死,但我死了,你也不好活啊。

钟离昧死后,韩信带着他的头去见刘邦,结果被刘邦绑回了长安。

降为淮阴侯,囚居长安。

后来,刘邦去讨伐叛乱,本来要带韩信一起,但韩信称病不出,刘邦离开后,吕后邀约他前来未央宫。

韩信不敢去,但此时萧何也派人送信来请,于是韩信去了。

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当竹剑透穿韩信身体时,他喊了一句“我不服”。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句话现在竟然成了现在酒桌上年轻人的“口头禅”,仔细想来,历史真有趣。

今日问题:如果韩信当年“背汉自立”,历史上会提前出现“三国时代”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