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100岁的养生秘笈
9月22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在清华大学度过了自己的100岁生日,并发表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为题的百岁生日演讲。演讲现场杨振宁先生整个人的状态很好,思维很敏捷清晰。
9月22日,杨振宁在清华大学活动现场。图据清华大学
1922年,杨振宁出生于安徽合肥,上世纪40年代赴美留学任教。
1957年,因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与李政道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时,他只有35岁。杨振宁先生是华人首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的获奖向全世界表明,国人在科学领域也能够取得顶尖的伟大成就。
1957年,中国物理学家李政道(左)、杨振宁(中)接受诺贝尔物理学奖。图据环球时报
他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是20世纪物理学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此外,他还取得了杨-巴特斯特方程及基本粒子、场论、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等领域的诸多开创性成果,他因此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2000年,著名的学术期刊《自然》曾经发起一次评选,一共选出20位过去1000年当中对世界影响最大的物理学家,包括牛顿、爱因斯坦、伽利略、麦克斯韦、薛定谔、波尔、海森堡等,杨振宁就是其中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还健在的物理学家。
2003年起,杨振宁回国定居并在清华大学任教,在培养和延揽人才、促进中外学术交流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2021年5月14日,他又将自己收藏的图书、文章手稿、来往书信、字画雕像及影像资料等共2000余件捐赠给清华。
100岁的杨振宁
有什么养生秘笈?
在2017年5月11日的一场直播中,听到网友对健康秘诀的提问时,杨振宁笑称,“可能是基因好,也很幸运。”他说,平稳的心境对健康大有帮助,现代医学的进步也让他受益匪浅。75岁时,杨振宁曾患轻度心肌梗塞,但心脏搭桥手术很成功。
这位物理学大师除了在科学领域有惊人建树,在养生健体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
1.读书的作用胜过保健品
在杨振宁看来,书的作用非任何保健品可比,烦闷时,读书是安慰者,让人处变不惊,宁静致远。“读书不仅可以增知识,长学问,博学多才,也可以防治疾病,养德健身。许多疾病来源于不良的情绪和不良的品行。”
“心静,也是极好的养生、长寿之道。”杨振宁还认为,过度的运动同样影响寿命。“高僧长期坐禅,很少运动的作家、书画家和科学家,终身大部分时间处于静态中,寿命却比运动员高。”杨振宁说的“静”,是指适当运动和恬静养心相结合的一个状态,是真正达到精神、情操的高尚和美的境界。
2. 拥有一个好心态很重要
1997年,杨振宁在美国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至今再没有重新搭桥。谈及自己的身体,杨振宁说:“我能这么健康,归功于医药科技的发达,以及一个规律的生活和一个好的心态。”
他认为,一个人长寿与否跟心态很有关系,需要对很多事物都感兴趣。
3. 三餐外也会少量进食
杨振宁会定时“充电”,即在正常的一日三餐外,每隔2-3小时少量进食,目的是使血糖维持在身体能量所需的水平。因此,不断补充血糖是保持精力充沛的前提,而作为“充电”所选择的食物,应该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同时也应含有适量的纤维素和少量脂肪。
4. 吃东西要慢,有助于消化
在许多发达国家,人们重新认识到慢餐的好处。慢餐可以充分享受精心烹饪的食物,同时还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5. 适当晒晒太阳
适时的阳光照射可以改变大脑中某些信号物质的含量,其中令人入睡的信号物质将减少,而令人清醒的信号物质将增加,使接收日光浴者有心旷神怡之感。如果在上午光照半小时效果尤为明显。
6. 经常坚持散步
散步是一种不拘形式而又从容的运动。俗话说:“晨起三步,不用上药铺”。“饭后稍息百步走,人能活到九十九”。散步可以使人全身的关节筋骨得到适度的运动,经常坚持散步,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7. 多接触大自然
到林木茂盛的风景区踏青,可以令人体吐故纳新、调和呼吸、协调阴阳。在绿色植物密集的公园、森林,空气里的负离子浓度较高。负离子有大气中的“长寿素”的美称。在负离子充沛的地方,人们会感到心旷神怡、精神振奋。
8. 从来不乱吃药
“在与朋友闲谈中,有人讲到国人好食药,顿时感到好奇。”杨振宁说,“先瞧一瞧媒体、广播、电视,还有路边的巨幅广告牌,那名目繁多的药品广告足以让人眼花缭乱;再看一看我们的身边,患点小疾,往往是小病大治,有一点头痛脑热,怕费事和花钱的人们已经更多地走进药店。殊不知,一个看似感冒的症状,它的病因可能不止一种,或许因为伤风、流感、病毒侵蚀,或许因为季节性鼻炎的复发,都可能导致貌似感冒的症状。”
杨振宁觉得,如只简单使用各种药品治疗,缺少有力的科学根据,轻者延误病情,耽误最佳治疗时间,重者导致一连串的不良反应,那时再去医院治疗,劳民伤财不说,还要受苦。
每个人都希望长寿,但正如杨老所言,养生要讲科学,有病还是去看医生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