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张存浩:研究国家需要真理之光

张存浩

中国高能化学激光奠基人

张存浩,1928年2月23日出生于天津,籍贯山东无棣,物理化学家和激光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所长。

1943年张存浩考入厦门大学;1947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化工系 [2] ;1950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硕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4年当选为中科院化学部常委;1986年至1990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2013年度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6年1月4日国家天文台将编号为“19282”的小行星命名为“张存浩星”。

张存浩是中国高能化学激光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催化、火箭推进剂、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研究双共振光谱学和分子碰撞传能,短波长化学激光新体系。研究水煤气催化合成液体燃料,在发展熔铁催化剂和解决流化床传热与反混问题上有所贡献。

导 读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当今是时代,大国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是关键核心技术。”大连化物所始终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相关政策和中央重要文件精神。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涌现出了一大批关乎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建设的重大原创核心技术,以张存浩院士为代表的科学家开创的化学激光就是其中之一。1972年春,张存浩从下放农村回到大连化物所,被任命为化学激光研究室主任。他和同事们一道在科学春天阳光的普照下,经40多年的艰苦奋斗和协力攻关,研制出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激光器,实现了我国化学激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

01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化学激光研究室成立之初,缺乏如光谱仪、示波器等基本仪器设备、找不到有价值的科研文献、人员配置也少,实验室是设在山沟里的普通砖瓦房中,投入经费少,这是一项全新的战略高技术,以当时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科研条件来开展这项研究,难度还是很大。张存浩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从头学起,迎难而上,与庄琦、杨柏龄、桑凤亭、沙国河等一批中青年科学家着手研制超音速燃烧型氟化氢/氟化氘激光器。他们从所内基础出发,自己创造条件去解决困难。张存浩院士回忆:“当时需要几千元还无法买到的光具座,课题组内自行设计了简单合用的调节架来代替。还有超音速微喷管阵列是这种激光器的心脏,它的设计和加工是整个任务的拦路虎。杨柏龄研究员等和仪器厂师傅、工人紧密结合,日以继夜地攻关,在较短时间内拿下了这个装备着上万个精密喷管和小孔的拦路虎。不仅大大促进了研究的进程,也节约了大量的研制费用,还为后来发展超音速氧碘化学激光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而且建立了充分的信心和对成就的自豪感。”

02

成功之路在于独辟蹊径

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外公开发表的氟化氢化学激光论文都是等离子加热驱动体系。张存浩及其同事们一开始就没有按照当时国外文献报道的等离子驱动来研制氟化氢化学激光,而是独立选择燃烧驱动,1973年,他们只用了1年多时间,就研制出了我国第一连续波氟化氢化学激光器,1976年,激光器功率提升了几个量级。十多年后,张存浩及其同事了解到,国外实用化的氟化氢化学激光也是采用燃烧驱动体系,而非等离子驱动体系。他们选择燃烧驱动体系尽管与国外的体系完全不同,但效果却基本一致。1979年,氧碘化学激光器的研究在国外刚刚起步,张存浩院士当即决定开展连续波氧碘化学激光研究。1983年,他们先后研制出我国首台连续波氧碘化学激光器、光引发和放电引发的脉冲氧碘化学激光器,其中放电引发脉冲氧碘化学激光器为国际首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颠覆性技术创新首先要有思想观念的突破。要有创新的文化自信,以产生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为荣,不能'言必称希腊,贤必举欧美’。”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有时我们有必要独辟蹊径,走与国外公开发表的不同技术路线,并不是我们要标新立异。而是因为国外公开发表的关键技术研究路线常常是走不通,严格封锁真正有用的技术路线。

03

坚守“非共识”创新

1986年,在国内激光规划会议上,绝大多数参会专家支持我国重点发展自由电子激光,化学激光成为国内当时的“非共识”创新项目。张存浩院士在会议阐述化学激光不依赖外部能源、易于放大、光束质量好、设备简单等独特优越性,比较容易实现国家战略需求。他据理力争,并与参会的科学界前辈们打赌:“只要十分之一的经费,我们就可以得到十倍于自由电子激光的功率,而且还能早出成果。”在张存浩院士的努力争取下,化学激光当年首次获得了国家资助,虽资助总经费仅为自由电子激光的13%,但这为化学激光争取到了十分关键的发展空间和经费。张存浩院士回忆道:“在八十年代初期,化学激光没有国家专项科研经费的支持,研究经费紧张,研究人员开始流失,为了发展化学激光,稳定人才队伍,我们想过以卖化学激光器来筹集研究经费,后来想尽办法找上级部门借了30万元作为经费。”从1986年开始,在国家科技政策及经费的长期支持下,张存浩院士及其同事们协力攻关,化学激光走上了快速发展轨道,已成为满足我国战略需求的首选激光光源。

只要心中有阳光,脚下就有力量。张存浩院士他是一位一生追光的科学家,他追逐的是那束激光、也是科学的真理之光,更是用科学技术改变国家命运的梦想之光。这位老人也像是一束光,一束照亮我国科研之路的强光,引领着后辈在科学的海洋中探索新的航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