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字画存世量相当稀少,及其罕见
傅抱石作画“往往醉后”,也使得他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多胜在“气”和“势”上。人一旦借助于酒,常常会有超出常规的表现,也更大胆更洒脱更放得开,自然也容易随性而发,因而在做事的气度上就可能比没借酒的人更有感觉,有时候有可能回有意外的收获而胜人一筹。因此相比较其他画家,傅抱石的大气之度,就有过之而无不及,只可惜其大气之度,多在其“势”而不在其“度”。他这种“气”和“度”是借酒而来,并非本性使然。所以,我勉强给傅抱石的题目是——“大气磅礴”。
傅抱石同样也讲求“笔笔有来历”,这个“来历”不是指出自某家某派某人在什么画上画过,而是每一笔都源于自然,每一笔都有道理。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画家。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中 央大学。1949年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等职。擅画山水,中年创为“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人物画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等。
傅抱石研究中国早期山水画史发端于1933年冬驳斥伊势专一郎的读书报告《论顾恺之至荆浩之山水画史问题》,持续大约研究了六七年之久。1940年2月,他解释《画云台山记》,写成《晋顾恺之<画云台山记>之研究》,纠正许多脱错的字句,大体恢复了其若干本来的面目。正是对顾恺之《画云台山记》的研究,引发了傅抱石对中国山水画产生及其发展的思考。后来,他撰写《唐张彦远以来之中国古代山水画史观》、《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的考察》,组成《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的研究》,解决了千年来美术史上的疑难问题,勾勒出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基本框架。
傅抱石从石涛的画面中跟他的性情找到了某种契合点,所以他从石涛的画中感知到了一些东西,以此为依据,或者以此为出发点将自己原本的“条框”给打破,从而得到了新的突破。
傅抱石在艺术上崇尚改造,他的艺术创造以山水画成果最 大。在日本期间研讨日本绘画,在承继传统的一起,畅通领悟日本画技法,受蜀中山水气候磅礴的启示,进行艺术变革,以皮纸破笔绘山水,创共同皴法-----抱石皴。他的人物画受顾恺之,陈洪绶的影响较大,但又能蜕变运用,自成一格。傅抱石先生人物画的线条极为凝练,勾勒中着重速度、压力和面积三要素的改变,不同于传统沿用画谱的画法。他还把山水画的技法交融到自己的人物画当中,一改清代以来的人物画画风,显示出共同的个性。
傅氏也承认,中国传统的诗意画是“似乎过于陈套的一条路线”,因而在诗意画的创作中,在师古的同时,也试图探求一条推陈出新的道路,不落窠臼。其曾以“帝王轻过眼,宇宙是何乡”为意,“不知画过多少次,总遇不到一幅令我十分满意。展出的一幅是最近画的,也是我认为勉可成立的一幅。”傅抱石在诗意画革新方面的探索,应当给予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