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精品外销瓷赏析
明中期 青花鱼纹浅碗
碗圆唇口、浅弧壁、臥足。碗内青花双圈內有青花水草,青花色泽浅淡,略泛灰青,应是成化之后较为常用的国产平等青料的发色效果。水草绘法很有意趣,寥寥数笔,形意皆备,是明代民窑出品器物较为常见的绘法。
中心处有露胎贴花鱼纹,鱼纹刻划鳞片,因鱼身入窑前涂有铁锈汁出窑之后呈橘黄色,眼睛点黑色,形态十分逼真。露胎贴花的装饰技法由元代龙泉窑首创,且风靡一时。当时的露胎贴花器物因为露胎处氧化呈现出火石红色,形成了一种别具趣味的审美倾向,这件浅碗在露胎鱼纹出涂上颇为浓重的铁锈汁以期还原前朝的审美意趣,颇有仿古之意,应是明代中期由景德镇制作出口至东南亚或日本市场的贸易瓷器。
明晚期 花鸟花式盘
这件花鸟式浅盘,盘口呈花口型,口沿涂褐色酱汁。盘内心以青花绘太湖石,石旁两侧绘黄红彩花卉数只,花枝略由紋飾弯曲,仿若随风而动,两翠鸟栖于石上俯身而立,动中取静,别有意趣。
细看之下,这件花式盘时代特征颇为明显。装饰枝叶、花卉的红黄绿彩是明代晚期较为常见的五彩装饰技法,红彩浓重暗沉、绿彩呈色不均、均是明晚期的典型呈色特征。再看口沿上色的酱口,这类器物也在明晚期出现较多,具有这种特征且绘法细腻的器物一般都是外销至日本的贸易类瓷器,这件花鸟花口式盘也应归为此类。值得一提的是,1640年以后日本有田窑五彩技法研制成功后 ,这类器物的出口也开始减少,是当时时代背景下的特殊产物。
清中早期青花描金花卉盘
浅盘,敞口,折腰,浅圈足。盘边沿处分别绘三组牡丹、辛夷纹牡丹纹以青花淡描、花叶以没骨青花而就,辛夷以金彩描绘。盘内心边缘绘金彩矛头纹边饰一周,盘心绘青花洞石、灵芝,四簇牡丹、四簇金竹交错而出。
牡丹花瓣以线纹层层堆叠线描,是清代早期常见的绘画笔法,写实又细腻。金竹亦是清代以后外销瓷上常见的装饰纹饰,且一般都以四杆修足的构图形式出现。综合这几种绘画笔法,这件器物应为清代早期的外销出口瓷。盘内以褐彩勾线、金彩填色的绘法十分讲究,如此制作考究、用色华丽的外销器物一般是出口至欧亚皇室、贵族的高档器物,其典型的装饰风格非常有特点,代表大部分出口至欧亚地区器物的审美倾向,应当细细品鉴。
清乾隆粉彩描金纹花式盘
清乾隆粉彩描金双狮纹盘
这两件均是纹章瓷,是外销瓷中颇为名贵的一类品种。它最早出现于十六世纪中晚期,也就是明代晚期,到十九世纪中后期由于广彩瓷的兴盛、对外贸易结构的改变等种种原因就很少再见到了,赏析纹章瓷,这个时间节点我们应当识记。明清时期的纹章瓷代表着荣誉、血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是只有贵族身份以上的人员才能实用的高档器物,并且,瓷器上的纹章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实用一种,在收藏时一般可以通过纹章的样式来大致了解器物的出处。
纹章瓷有青花纹章瓷、五彩纹章瓷、粉彩纹章瓷几类,前两者在明末清初较为常见,粉彩纹章瓷则是康熙之后各朝的主流。它们均属于来样加工瓷,一般是由国外订购者出具图样后再由景德镇烧制,图绘样式也十分固定,一般是盘边及内沿一圈边饰,盘心绘主题纹章。纹章的形制也较为固定,由盾面、图记、羽饰头盔、小冠冕、两侧扶持者、铭言及几部分构成,也是作为断代、区分权属的主要依据。
Summer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