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八种讲法第五讲:觉得养老不太紧急的,该如何沟通

保险八种讲法,已经讲完了四种。今天是第五讲,觉得养老不紧急的客户要如何沟通。在此之前,先把之前的内容简单回顾一下。

没保险意识的客户,不要和他谈产品也不要提保险,只和他聊风险。没事多去他家聊天混个脸熟,嬉打哈笑的和他聊身边的风险案例,开启他的风险意识。

有风险意识,知道风险的存在了,再聊保险的意义与功用,讲清楚保险能帮他解决哪些风险,拥有保险能带来什么好处。

说和媳妇商量的,确定是借口还是真商量。如果是借口,这个话题暂时不要再说了。真要商量的,先要过来投保资料,可以慢慢商量。

说要和老公商量的,先确定商量的结果。老公好说话的就约在一块好好谈谈,形成二打一的局面;老公不好说话的,引导女方做自强自立的女人,自己为自己规划,不把将来的幸福只建立在男人身上。

今天的专题是,觉得养老问题不紧急的,该如何沟通。常见的拒绝处理有:我现在还年轻,养老这事不着急;我有孩子给我养老,不用规划养老等等。

我们给客户沟通保险观念,告诉他们保险是件重要且必须的事。只认识到保险的重要、保险的好没有用,还得马上去做相关的规划。养老规划就是如此。

有充足的养老金的人,才会觉得晚年是夕阳红。如果没有做好退休后规划,即使看到壮观的火烧云或夕阳,也不会觉得美,只会觉得人生凄凉。

我们肯定也看过好多例子,人生上半风光无限,下半场却落魄不堪,就是因为没有规划养老。年轻时意气风发不算什么,年老了依然霸气豪横才是有本事。

比如香港有好几位武打明星,混的都挺惨。晚年看个病都看不起,穿着旧衣服在街上捡瓶子,没有银幕中风光的模样。咱们小老百姓都替他们觉得苦,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人生是分为不同阶段的,到了老年挣钱的能力可能就没有现在这么强了。但很少人会有这样的意识去考虑这么长远的事情,所以我们可以用他人的经历,来引发他们的思考。

我比较喜欢一位老师,他虽然不像其他大咖那样出名,但他分享的内容却非常实用,他擅长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切入养老理念。这位老师叫喻勇。

他曾经分享过两个故事,都让我印象深刻,在这里分享给大家。第一种适用于那些觉得养老不紧急、觉得养老保险规划不规划无所谓的。

喻勇老师在做保险营销的时候,到客户家里去,因为那个客户呢,第二天要有重要的工作。他说你和我太太办签约手续吧,我脱不开身。

于是他和客户爱人在客厅办保险手续,这时候突然有个门打开了出来,一个老人家拖着鞋,嗞啦嗞啦的走到冰箱门前,拉开冰箱门,从里面拿出一个香蕉。

这个时候呢,女主人头都没有抬就说:爸爸那是最后一只香蕉,那是给宝宝的。就看那个老人家的手啊,滞在空中大概有5秒钟。
然后,这位老人再把香蕉放回去,关上冰箱门,然后又嗞啦嗞啦的拖着鞋,回到他那个房间。这位老人是她的公公。
后来他想,这位公公曾经也年轻过,曾经也很有钱,但是当老的时候,吃一根香蕉都要看别人的脸色。这种老年的状况也许是他不想过的。
我们每一个人是不是都考虑,到老年的时候,吃一根香蕉要不要看别人的脸色。要不要考虑到养老的尊严问题。
如果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准备了一笔钱,到老的时候呢,每个月给儿媳妇3000元钱,说儿媳妇这3000元钱是给宝宝买东西吃的。
如果提前做了这种准备,最后剩下一根香蕉的时候,会不会还有这样的一个窘境呢?所以,你的香蕉钱准备好了没有?
我们还经常遇到有客户说,我的孩子挺孝顺的,我晚年养老就靠他们了,所以我不需要买什么养老险。喻勇老师同样是用一个故事就搞定了。
首先伸出手指来,中指代表我们,我们上有老下有小,所以旁边的食指代表的是父母,无名指代表的是孩子。请问,现在你和爸妈在一起的时间多一些,还是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多一些?
同事给你一个好吃的,你不舍得吃,你是愿意把这个好吃的,给自己的父母,还是留给自己的孩子呢?我们明知道要孝顺,可是爱孩子更是我们的天性。
就像你好几天没见父母了,可能感觉不到什么。但是只要一天不见孩子,就着急的不得了。大家潜意识里都觉得父母是不需要自己照顾的,所以孩子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生活的重点。
转眼四分之一世纪过去了,这个时候孩子也结婚生子了,咱们也从中指升级成了食指,因为孩子这时候就成中指了,因为他也开始上有老下有小了。
这时候他的同事给他个好吃的,你觉得是送给你还是留给孩子?孩子陪伴你的时间长一些,还是陪伴他自己的孩子时间长?
中国的父母是很伟大的,给孩子的奉献都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即使年老了,孩子舍弃掉家人来陪伴照顾自己,自己也会很愧疚吧,觉得拖累了他。
所以我们要多养一个儿子,那个儿子叫保险。在年轻的时候就做一笔投资,把保险儿子养大,当他有能力了,就会照顾我们余生,而且这种照顾是理所当然的,不会有什么愧疚和拖累的感觉。
你现在还觉得要靠子女来养老吗?要不要现在就给自己养一个保险儿子?如果每个月都有一笔充足的养老金,相信孩子陪伴自己的时间也会更久一些吧。
保险有多种不同的讲法,在给养老险准客户沟通的时候,不必过度的解读未来有多少的收益,也不必扯的太远。
别人的经历最能引发自己的思考,别人过得不够好,或者别人过得很幸福,别人的这种经历常常能引发自己的警醒和向往,把别人的经历讲给他听,效果要好得多。
所以我们在给养老险客户沟通理念的时候,不妨讲讲这两个故事,他人经历引触动。当他被故事打动的时候,无所谓的想法也会动摇,及时规划养老险,也变得水到渠成了。

今日互动

看完此文,你有什么想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