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已经出现金马影妃和最佳新人,未来荧幕主导权能回到演技派手中吗?
网视导读:在去年和今年,有两位未成年人成为了金马奖获奖者中的一员。00后已经出现了足以获得金马奖的演技派,可以说是未来可期。小编可以认为,这将是荧幕主导权回归演技派手中的征兆吗?
2017年的台湾金马奖,最佳女配角是年仅14岁的《嘉年华》的女主角文淇。今年演了一部播放量可观的网剧《天坑鹰猎》。
台湾达悟族童星钟家骏,14岁励志做演员,每年暑假期间不断通过表演课学习和短片拍摄来锻炼自己的演技,凭借作品《只有大海知道》荣获第55届金马奖“最佳新演员”。
关于现在流量小生、小花们的演技的争论从未平息过,而现在,00后的后辈们也终于有人在演技奖项上赶超到那些流量明星的先列。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小生、小花的演技都非常差劲,今年的金马影帝候选也有一位24岁的小生——彭昱畅。今年暑期有一部口碑与票房并存的作品《快把我哥带走》便是由他主演。
小编是否可以期待,荧幕未来能够回到有演技而非只有流量的演员手中呢?
说到“流量明星”这个词,似乎总有些尴尬。
在庞大的粉丝数带来的影响力之下,他们经常能获得电视剧的一番角色。然而却也是因为他们,某些剧才被吐槽到体无完肤。
有些流量明星还算得上在努力、在钻研演技,有些却简直称得上是放弃挣扎、放飞自我。偏偏在多年的发展、走红的机缘与粉丝的帮助下,他们已经可以维持住现在的地位了。
这带来了多种印象和多种讨论。包括“现在的年轻人都没心思钻研演技”、“有颜值就够粉丝舔的了”、“现在的演技派年轻时也是小鲜肉”等多种不同意见的评论。
而在“粉圈”等更加专业的粉丝组织成型之后,所带来的“成果”基本奠定了这样的基调——只要一夜成名获得大量粉丝,就可以强力吸金。接到广告粉丝买爆、有作品就有粉丝控评打出高评分自己做水军,各种人气榜单也会刷出好数据。
于是在部分剧集或者说许多剧集挑选主角的时候,就只思考粉丝带来的数据量,求一个虚假繁荣,而不考虑本该重要的演技因素。
这也逐渐让抠图、替身、台词功底不佳而必须使用配音、表情僵硬的种种恶性标签,牢牢印在了“流量明星”和部分国产电视剧的身上。
其实,并非国内没有实力演员。
只统计80后的获得三金提名的男演员,数量也超过20个。只说大陆的比较让人熟悉的三金提名者,就有朱亚文、井柏然、雷佳音、王宝强、林更新、陈晓等等。
不过其中除了井柏然可以算流量、林更新勉强算进流量以外,其他人的人气或者“刷脸”的频率,可以说就是个悲伤的故事了。
而女星们,可以说是由于上一代“四旦双冰”在大小荧幕的活跃,可以说85后许多小花的路都相对狭窄,走的都是多为电视路线,就电影奖项来说苛责他们或许有些严苛(不过并非完全没有)。同时90后小花崛起的路也更平坦一些。
春夏成为了90后内陆第一个拿三金之一的金像奖影后。周冬雨《山楂树之恋》有华表奖优秀新人女演员奖和金马最佳女主的提名肯定,并和88年的马思纯靠《七月与安生》同时提名金马影后并一同获奖。
值得开心与不开心的都在于此。上面所提到的名字都是逐渐具有更高大众度的名字,他们的影响力正在逐渐提高。但是考虑代言、片酬、粉丝数量,与顶尖或者一流的流量们差了多少?
小编觉得还是只看进步,别想着这么悲伤的事情了吧。
名气、影响力与演技并存,似乎还是80年代与90年代的演技派们才有的特权了。但这应该是常态吗?
越优秀的演员越该获得优秀的资源,而非越出名的明星获得更优秀的资源。
尽管金像奖的入选范围一直被称为有地方保护主义在,但在那个香港电影最鼎盛的时期,那些获得奖项或提名的香港女星在拥有相配的演技的同时,当时便拥有着相当高的人气。她们的美貌各有风情,过去了十年、二十年依旧被人怀念,被津津乐道。
巩俐与张曼玉更是中国女星中瑰丽的奇葩,均在30岁前获得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影后奖杯。
夏雨、葛优、梁朝伟、廖凡,中国的四位影帝,夏雨过得比较随心所欲,拍戏拍的很拍,可以另算。葛优、梁朝伟一直活跃着,是一直不缺好片子与活跃度的。
而14年获得柏林影帝的廖凡,可以说是低调,可以说是像夏雨一般为艺术而挑剔。但客观的讲,尽管演技在线,可与前三位相比,其他作品的名气和国民度都不算完全相当。
新一代的90后与00后中,已经有人年少成名了。其中也存在既获得承认、又有路人缘的存在。这些新生代的小演员们,有灵气也不缺努力。其中一些也在获得一些比较好的资源邀约。
那么,是否可以期待这些新生代的演技派,可以矫正一些现在的风气呢?
小编衷心希望能看到那样的景象,影视圈的明星或者说“流量”,可以像过去一样,由真正有实力的人担当。由好作品与好演员刷爆屏幕,无论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