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大本营》二十周年,除了“谢娜出走”的“月经新闻”,我们还能看到什么?

网视导读:《快乐大本营》在播出两期20周年嘉年华特别节目之后,收视率终于回升。这档作为湖南卫视的终极王牌节目,一扫上半年的收视低谷阴霾,让芒果台大大松了一口气。但是经过五月份的改版,开辟了“不好意思,让一让”环节、又隆重为二十周年庆典换上新logo和主题曲的《快乐大本营》真的能重回昔日辉煌,不至于走上像《天天向上》一样衰落的命运吗?

《快乐大本营》的前世今生

2017年7月,是《快乐大本营》走到的第20个年头,这档常青综艺在20年里,节目形态几经更迭变化,大致可用几个时间段进行划分:

《快乐大本营》最初的节目形态雏形让人意想不到——竟然是晚会。节目包含相声、小品、歌舞等几类,节目形式受到台湾许多综艺节目和大陆《正大综艺》等节目的直接影响。

一、1997-2002年:游戏竞技类节目

短暂的雏形阶段之后,《快乐大本营》逐渐摆脱晚会式节目的影响,设置了“快乐传真”、“心有灵犀”、“火线冲击”等游戏环节,不仅有场内嘉宾、观众的现场参与,也有场外电视观众通过热线参与。

1997到1998年期间,男主持频繁更变,海波、戴军等多位主持匆匆来去;直至1998年,何炅和李湘正式组成固定搭档。

1999年,传说中“第一外景主持”维嘉现身;同年10月,谢娜以助理主持的身份在《快乐大本营》短暂参与后离开。

二、2002-2003年:户外活动类节目

这一时间段,《快乐大本营》从室内走向室外,前往全国各地取景拍摄,有时会联合地方电视台一起录制,成为国内户外综艺的雏形。

三、2004年:两大转折点

2004年是《快乐大本营》的重要转折点,共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七周年庆典,以庆典为契机,《快乐大本营》开始淡化综艺套路,逐步尝试“海选”、“现场 PK”等泛娱乐化的新概念。这一阶段的改版使《快乐大本营》开始兼具真人秀的特质,节目理念由早前的“娱乐大众”过渡到“大众娱乐”。

第二件事是李湘离开。随着李湘的离开,节目改版,打造兄弟档主持风格,为主持人量身定做了特色栏目“何不放过李”、“何李吧”、“何李侦探社”......

四、2004-2005年:演播室闯关节目

2004年的5月,谢娜来了。之后几个月,《快乐大本营》都处于调整期,节目形态上从户外回归到了室内,以游戏闯关为主。

五、2005-2006年:选秀节目

在2005年夏天的主持人拉票会中,何炅胜出,谢娜、李维嘉离开。这场“内部主持人淘汰赛”极大地激发了观众的怀旧热情,拯救了节目此前低迷的收视率。

于是在2005年的下半年,受红极一时的《超级女声》启发,节目进行了“闪亮新主播”的全国海选新主持活动,最终杜海涛、吴昕胜出,成为《快乐大本营》的新主持。

六、2006-2007年:棚内综艺

2006年3月12日,何炅、谢娜、维嘉、吴昕、杜海涛首次合体主持,节目确定了以棚内综艺为核心的节目模式。到了2007年,《快乐大本营》定位为“主题性综艺节目”,突出“全民娱乐”的概念,力求为普通观众、草根团体打造一个全民娱乐平台。

七、2008年至今:明星通告类综艺

2008年起,80、90后们最熟悉的明星游戏、访谈等环节相继亮相,《快乐大本营》的收视率也开始节节高升。从那以后,《快乐大本营》一直保持着明星综艺的节目大模式,但期间也会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微调:比如2012年4月起,《快乐大本营》15周年改版后推出子栏目《啊啊啊啊科学实验站》,采用“科学实验+娱乐脱口秀”的形式,让“科学”和“娱乐”两个极端领域相撞。

2017年7月,《快乐大本营》20岁

随着2012年各大电视综艺崛起,以及近年来的网综挤压,《快乐大本营》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2012年《中国好声音》开启了大制作电视综艺的序幕、2013年《爸爸去哪儿》开启了真人秀的热潮、2015年《奔跑吧兄弟》则开启了全明星阵容综艺的春天......

除此之外,更不用说《奇葩说》、《火星情报局》、《吐槽大会》等纯网综的竞争,一批老牌电视节目纷纷落马,对于湖南卫视来说,《天天向上》的滑落无疑是最惨痛的。

《天天向上》是一档开播于2008年的大型公德礼仪脱口秀,它最风光的时候与《快乐大本营》并驾齐驱,撑起湖南卫视周五、周六黄金档的收视冠军,“天天兄弟”也与“快乐家族”一起,共同站在跨年晚会的舞台上。

《天天向上》繁盛期时一直以文化内容为主,邀请嘉宾也注重在行业领域的专业度,在以《快乐大本营》为主的娱乐化综艺节目环境中颇受欢迎,但很快市场风向发生了变化。

《天天向上》收视率滑落到了10名开外(数据来源于互联网)

13年后明星真人秀泛滥,不仅是《快乐大本营》,连《天天向上》也难以抵挡潮流,思考过后决定转型,转向综艺化、明星化,不可避免会流失忠实“老”观众,但凭借转型吸引新的观众层也不失为一个“良方”。但很可惜的是出现了骨干人员变动,尤其是欧弟的出走一定程度上抽走了这档节目的“精气神”。

如果说《天天向上》的失利源于市场风向的不可把控,那么主要人员流动就是人为原因了。如果《快乐大本营》不想自己“作死”,就切记不要在主要人员上出“幺蛾子”,在《快乐大本营》游戏内容、环节几近枯竭的情况下,“快乐家族”五个人是情怀的最好寄托。所以谢娜出走、谢娜与吴昕不合成了《快乐大本营》最担心的传闻,几乎每次出现都必澄清。

类似新闻屡见不鲜

为什么主要人员变动这么让《快乐大本营》害怕呢?因为“快乐家族”的代表意义已经超过了这档节目的存在价值,回顾7月8日播出的节目,其中有一个段落引人深思。

可见,《快乐大本营》把“情怀”抬升到尤为高的地方,已经超出了节目内容好不好看的范畴,无形之间也对流失的观众进行了“道德绑架”,责怪一个“老朋友”不好看实在不是一个“友善的行为”,于是节目组在思考内容创新没有门路的时候,把责任推到了激烈竞争下,市场对它的挤压,不免让人有点失望于这档老牌节目的气度。

“情怀”成了20周年节目的主要套路

那么,如此执着于情怀,除了抓住“救命稻草”之外,还存在什么客观原因呢?那就是《快乐大本营》的受众分布。

根据网上调查到的信息来看,《快乐大本营》的主要受众为青少年和老年人群,此部分受众群体注重节目消费的新奇体验和情绪释放,这两点虽然很容易抓住受众,但轻松过后也很难获得娱乐之外的体验,当观众年龄逐渐增大,增长社会阅历之后,这种节目形式很难再获得关注,所以会产生20代、30代、40代的年龄断层。而青少年和老年人最大的共同点就是社会活动参与程度不高,与社会真实体验脱节,很容易被《快乐大本营》放大的喜悦情绪所感染,分不清荧屏内外,这也是《快乐大本营》容易孕育“低龄粉、脑残粉”的原因,然而一旦过了这个年龄段,人也就会恢复“理智”,自然不会再被《快乐大本营》吸引。所以强调“情怀”就是为了抓住这一部分必然会流失的中青代受众。

而《快乐大本营》最大的硬伤就是不明白辉煌历史对其的桎梏,如今晚会型综艺节目已经消失、户外活动、选秀PK、游戏竞猜也难帮《快乐大本营》重回巅峰,既然瞄准了主打粉丝群体的明星通告型综艺,就必须要放弃中青代受众。

但是曾经“国民综艺”的荣光还笼罩着这档存在了20年的“常青节目”,虽然《快乐大本营》不断拉开与民众之间的沟壑、受到观众批评,但另一边却是在娱乐圈中地位不断提高,受到同行们的高度称赞,真是“冰火两重天”。

当何炅在内陆综艺节目主持人中无人能敌时,“快乐家族”五个人也变得高不可攀,随之而来的就是“不接地气,拒绝进步”。

谢娜在金鹰节上主持表现欠妥受到网友批评时如是回复

除去“情怀”的执念之外,《快乐大本营》还有哪些作死的“硬伤”呢?

1、不断增加的明星嘉宾,场上一片混乱不分主线

正如前文所说,《快乐大本营》在电视综艺领域享有超高地位,登上这个舞台几乎就是艺人商业价值的认可,导致越来越多的艺人即使不要酬劳也要出演,直接的结果就是场上的明星嘉宾越来越多,一场明星最多可达近十人,再加上五位主持人,舞台上站满了人,但节目时间有限,很多明星只是背景板,一晚上也没有几个镜头;

白敬亭因宣传出演《快乐大本营》却沦为“背景板”,出场时间仅为6分钟

再有,部分明星都是演员、歌手出身,综艺感不强,很多时候都需要何炅进行带领和引导,久而久之,何炅的话越说越多,嘉宾们却没有几个人记得住。

2、节目环节不稳定,难以培养忠实粉丝

既然小编对《快乐大本营》的建议是紧紧抓住低龄粉,做好明星综艺,放弃对“全民综艺”不切实际的幻想,那么创作几个有针对性的游戏环节就是重中之重。因为节目一直在强调“全民娱乐”,导致游戏环节的内容太全面,想要吸引全部受众做不到就会流失潜在粉丝。

在国内缺少知名度的王霏霏凭借《sunny》大受好评,如果不是“不好意思,让一让”环节,舞台表演型艺人很难有发挥空间

而好的内容始终不是仅有明星就能替代的,所以,《快乐大本营》最近之所以能力挽狂澜,也的确离不开“不好意思,让一让”的新环节,给了明星们展示自己的舞台,分散了舞台上人员众多带来的杂乱无章感,也给了粉丝朋友们一个尖叫的好机会。

《快乐大本营》要想走的更远,“老朋友”《天天向上》的经验教训一定要吸取,转型在所难免,无论是响应广电政策,发展“星素结合”综艺,还是索性走出自己的道路,为明星通告服务,都应该俯下身来,把曾经的荣光抛在身后重新开始,不要等到收视率再度下滑,用“情怀”唬人时,可能就来不及了。

-END-

版权声明:微信公众号【网视洞察】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网视洞察】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至朋友圈,如有其它媒体复制转载,需征得我方授权并注明出处。

授权联系:微信号 xiaoxingxing050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