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帝责——熹宗乱局:山头林立闲话东林(下)
从左至右:爷爷—儿子—孙子
读明朝史料品天下兴衰。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的秋天,短短一月之间明朝一下换了三个皇帝,龙椅之上祖孙三代轮轴转了一圈。
东林党的问题刚好主要也就在这三个皇帝时期,因此码字的继续说东林的问题。
码字的说过明朝有三个半中兴之君,这半个中兴之君就是明光宗朱常洛,他废除了万历的矿税拔擢了一批良臣,隐然有一派中兴之君的样子。
但是他好色,结果一个月不到就倒在了女人肚皮上,还留下了梃击案、红丸、移宫三个悬案。
总之,一个月内明朝送走了两任皇帝迎来了第二次皇帝的登基大典——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帝登基了。
网上爱攻击东林结党,可万历末年的明朝朝堂已经无人不党了。
朝堂虽然还是那个朝堂,但规矩已经却不是那个规矩,一个人没有门派在明朝末年这个朝堂上根本没法行走,所以想在朝堂立足你必须得有一个门派才行。
所以网上攻击东林结党的都是故意找茬,大家都在结党却不准东林结党,这不是双标是啥?
还有网上攻击东林败坏辽事,是这样的吗?
天启帝即位不久便有人向他弹劾熊廷弼。
熊廷弼
说到熊廷弼,万历一生中做得最对的一件事情就是任命熊廷弼经略辽东。
辽东被熊廷弼守得很好密不透风,后金的试探基本上都没讨好。
这一下轮到努尔哈赤头大了,毕竟后金人力有限做不起亏本买卖,于是他不得不放弃得不偿失的试探与熊廷弼就这么耗着。
明朝跟后金打架是打不赢,可它家大业大地主家有的是余粮,比耗时间谁怕谁啊。
然而有了门派就有了江湖,有了江湖就会有恩怨,于是这些门派合纵连横相互间是又打又拉,个个里中有我我中有你,打击异己那是常态。
熊廷弼当御史时出了名的嘴毒因此仇家满朝野,所以他当了辽东经略后各种骂他的奏章也是漫天飞舞。
这其中骂得最狠的有姚宗文、刘国缙等。
码字前面刚说了这时的朝堂上诸君都是有堂口的。
熊廷弼是楚党,姚宗文是浙党;刘国缙虽是辽东人但辽东没有门派,而他早期和熊廷弼走得很近,应该是依附于楚党的。
有趣的是姚宗文早期也是熊廷弼的同路人,他们三人经常联合起来一起骂人,所以从这段往事我们不难看出楚党和浙党早已经有所联合。
闲话不扯了,总之骂熊廷弼最狠的都是早前的‘自己人’。
熊廷弼当御史骂人有多狠,现在别人骂他就更狠,牛脾气的他受不了了,于是一气之下‘遂缴还尚方剑,力求罢斥’。
熊廷弼辞职信很快得到了批准,但是对他的攻击并没有就此停下来,于是这老兄索性又上书请求朝廷派员去辽东勘验,看那些攻击自己的奏章是怎么在放屁。
但是,熊廷弼不知道是不是脑子被驴踢了,他提出让御史冯三元、御史张修德、给事中魏应嘉这三人去勘验。
这哥三什么人啊?
冯三元劾熊廷弼‘无谋者八、欺君者三,谓不罢,辽必不保’;御史张修德劾熊廷弼‘破坏辽阳’,魏应嘉是跟着起哄最凶的。
呵呵,让这仨去辽东勘验?
熊廷弼不比袁崇焕早几年押到菜市口去剐了那才是咄咄怪事呢。
菜市口
一听熊廷弼这么说,冯三元他们赶紧就打包袱准备去辽东了,然而我们知道影视剧到这一般都会有一个转折。
果不其然有一个人站出来对派冯三元他们去核实熊廷弼在辽东的作为提出了质疑,这个人就是给事中杨涟。
正是杨涟的这一次挺身而出力争,光启帝最后同意另派兵科给事中朱童蒙去调查。
朱童蒙调查的结果对熊廷弼很有利,这使得熊廷弼躲过了一次灭顶之灾。
楚党和东林是不对付的,杨涟却主持公道使得熊廷弼得以逃过一劫,肯定熊廷弼在辽东的战略有效性这怎么也不算破坏辽东防务吧?
有些人在网上大肆吹嘘魏忠贤怎么怎么公忠体国,说什么他会捞钱,关宁防线就是他捞来的钱建成的,还攻击东林阻扰收税。
总之东林就是专门碍事的一帮祸国殃民的士大夫,真是会放屁!
天启三年(1623年)太仓(国库)税收进项789万两,花了1077万两。
这一年我们知道是东林在执政,怎么花了这么多钱的?
建关宁防线呗。
而之后的天启五年和天启六年两年,魏公公收的税不不如人家东林一年的!
您说魏忠贤当政时明朝钱花的也少啊。
您可知道从万历三十八年到天启七年(1610—1627),明廷总共欠饷9685571两。而魏公公他老人家当政的三年半不到时间里,欠饷占了这18年中欠饷总额的一半还多点!
魏公公收矿税给天启凑银子盖三大殿,天启也没亏待他魏公公。
修完三大殿,天启内库剩的那点银子全部都帮魏公公填了军饷亏空了!
可是魏公公当政时该收的国税也都是照常收的,那么少了的国税去哪了?
呵呵,魏公公是不是忠体国码字的不清楚但他确实会捞钱啊,执政两年明朝一年的税收就进了他们那伙人的腰包了!
魏忠贤和他的爪牙们能这么猖獗都有赖于天启的纵容,作死的皇帝连连明朝真是想不死都难啊。
现在为了黑东林给阉党翻案,所以魏忠贤被当成了大明救星各种歌功颂德,对此码字的写了《大明“救星”——魏忠贤》系列三篇文章进行了阐述,关于魏忠贤也就不再多说了。
熊廷弼之后辽东名帅孙承宗、袁崇焕都是出自东林,所以东林败坏辽事真不知该如何说起。
现在网上有些人像是念经一样,总是一遍遍重复着东林党这些人只骂人不干事,辽事就是他们败坏的。但是却拿不出任何证据来,只能以子乌虚有的东林党不征工商税来搪塞。
可是人家历史大家全汉升老先生统计数据很明确,天启年间税收收的最多的就是东林党,最少的就是阉党。
历史记载就是这么打这些网络历史发明家的脸。
现在网上把阉党和东林党说得壁垒分明,双方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弄得和正邪大战一样。
但是从前面提到的朱童蒙这个人身上我们不难看出明朝的门户之见不是那么强烈的。
朱童蒙
应该是齐党的朱童蒙被东林推出来调查熊廷弼说明东林对他是认可的,可他后来却与东林闹翻了而被罢免,等魏忠贤掌权又被阉党重起重用,接着崇祯上台后又被罢免了。
朱童蒙此人的宦海沉浮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明朝的官场现象:东林或阉党除了少数核心成员外成员并不是固定的,大多数人都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加入其中一边。
在阉党形成前,各个门派相互争斗不休相互制衡,但其中后来组成阉党骨干的浙党、楚党、齐党三党此时已经在和魏忠贤为代表的内廷势力眉来眼去。
码字的怀疑正是这种与魏忠贤的接近反而导致了天启三年(1623年)浙楚齐三党的失败。
证据就是《东林点将录》。
《东林点将录》中人物能查到籍贯的:南直隶籍最多20人,其次就是山东12人,江西11人排第三,陕西和山西各9人并列第四。
东林被认为是江南士人与秦党联合组成的一个党派,但是奇怪的是《东林点将录》中山东籍的竟然是第二多的。
天启三年之所以东林能胜利,看来应该是北方第一大党齐党发生了分裂,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转而支持了东林。
可为什么失败的浙楚齐三党一攀上魏忠贤马上就翻盘了呢?
杨涟最终死在了他全力帮助下得以独掌大权的明熹宗手上
码字的说过明朝皇权独大缺乏制约,一旦皇权压顶明朝其它势力根本无力对抗。而天启时期无疑魏忠贤实际上掌握了皇权的使用权,所以一旦得到魏忠贤为代表的内廷势力的襄助,本来处于弱势地位的浙党等党派转眼间便变得强势起来。
另外,很可能因为东林收税太认真得罪了一大批原本中立皇族豪强,这也是东林迅速归于失败的一个可能原因。
其实无论东林还是阉党,它们都不是明末的一个党派,它们是两个多党参加的政治联盟。
浙党等找上魏忠贤合作后围绕他形成了阉党集团,阉党积极利用魏忠贤手中的皇权打击排斥异己,东林党的规模随着阉党打击范围加大而迅速扩大。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所谓东林党人遍天下,其实是阉党罗织罪名打击异己的结果。
东林党作为一个党派实际上从来没有存在过,它只是一个很松散的政治诉求相近的士大夫们组成的一个联盟,后来更是成为了阉党打击异己的一个借口。
这个联盟肯定不是白莲花,明末党派的坏风气它都有,但是比之其它山头来它算是最不糟的那个。
然而在天启帝只想做自己木工活的情况下,必然的执政的终将是最糟糕的阉党这一个选项。
本来光宗有机会重复明朝之前昏君之后接着来一个明君的循环,但是事不过三,对于光宗的速死,码字的只能认为是天都已经抛弃明朝了。
移宫案
光宗挂了自然该天启帝继位了,而这时明光宗的宠妃李选侍想借机控制天启帝。
但是杨涟等一班朝臣不干,最终天启帝被他们给抬走了,留下了李选侍独自神伤。
这就是著名的移宫案,可这里面有件事码字的一直很疑惑,就作为本章的结尾提出来大家一起参详一下吧。
李选侍这一顿骚操作中有一个太监一直在帮她,这个太监叫李进忠。
史料中称魏忠贤起先有个名字叫李进忠,因此移宫案中出现的这个李进忠自然而然被人们认作了魏忠贤,这也是传说中东林和魏忠贤结仇的由来。
码字对这个李进忠就是魏忠贤感到很疑惑,李选侍那的李进忠好理解,太监为巴结主子改姓名是常有的事情。可魏忠贤是天启当皇太孙时就在他身边的宦官,魏忠贤发迹是因为他做了天启帝母亲王才人的典膳(负责餐饮的主管)后巴结上了魏朝,他后来改姓魏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所以就算改姓,魏忠贤之前也应该叫王进忠才对吧?难道魏忠贤原本是李选侍的人被派到王才人那去的?
不大可能。
因为王才人生了天启的关系,只有一女的李选侍很敌视王才人。王才人怎么可能将管理自己饮食这种事关自己生死的事情,交给敌视自己的李选侍派来的人呢?
更重要的是天启在没登基前就已经很宠信魏忠贤了,没李选侍他也有客氏帮他,天启只要登基他就有好日子过,他没那个必要去冒得罪满朝文武的险帮李选侍。而且多个李选侍也多了一个主子,对他魏忠贤这可不是啥好事。
综上所述,码字的认为移宫案中这个李进忠很有可能不是魏忠贤。
有人说魏忠贤提拔了袁崇焕,这个码字的下篇说辽东的事情时再做详解。
有兴趣了解更多的您可以在头条中搜索码字的文章,《明亡帝责——神宗危局之:山头林立闲话东林(上)》或点击文末的传送门了解更多。
都到这了觉得码字的写得还不错的话就点个赞粉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