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艺文志(二)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老黄为您讲述精彩的《汉书》故事。
      《诗》《书》《礼》《易》《乐》《春秋》谓之“六经”,上学时只知道背这句话,原来说得如此清楚在这儿啊!请看《<汉书>研读》第166章:

志·艺文志(二)

礼记与乐记

《礼古经》五十六卷;《经》十七篇,有后氏、戴氏两家学说;《记》一百三十一篇,为孔子七十弟子的后人学者记载;《明堂阴阳》三十三篇,是关于古代明堂的遗事;《王史氏》二十一篇,为孔子七十弟子的后人学者记载;《曲台后仓》九篇;《中庸说》二篇;《明堂阴阳说》五篇;《周官经》六篇,为王莽时期刘歆设置的博士记载;《周官传》四篇;《军礼司马法》一百五十五篇;《古封禅群祀》二十二篇;《封禅议对》十九篇,记载的是汉武帝时期;《汉封禅群祀》三十六篇;《议奏》三十八篇,为石渠的议奏记载。

以上关于《礼》的学说共十三家,共计五百五十五篇,收入《司马法》一家,共一百五十五篇。

《易经》中说:“有关夫妇父子君臣上下之序,礼义都有规定。”但是因为帝王的质朴与文采不同,各个世代都有所损益,到周朝就规定得更加详细,每件事都有具备制度,所以才说:“礼经三百,威仪三千。”周朝衰落后,诸侯们都纷纷逾越法度,担心其伤害到自己,就消灭掉典籍记载,孔子时代已经很不完备了,到了秦朝则彻底崩坏。

汉朝建立后,鲁国人高堂生传授《士礼》十七篇。到了汉宣帝时期,后仓的研究最为精确。戴德、戴圣、庆普都是后仓的弟子,三家都立于学官。《礼古经》出自于鲁国的淹中和孔氏家中,与高堂生的十七篇文相似,只不过多出来三十九篇。至于《明堂阴阳》《王史氏记》所见到的,大多是天子、诸侯、卿、大夫的制度,虽然不很完备,却仍然比后仓等人推论的《士礼》向天子陈述的要多。

《乐记》二十三篇;《王禹记》二十四篇;《雅歌诗》四篇;《雅琴赵氏》七篇,赵氏名定,渤海郡人,由汉宣帝时期的丞相魏相所奏;《雅琴师氏》八篇,师氏名中,东海人,相传是师旷的后人;《雅琴龙氏》九十九篇,龙氏名德,梁国人。

以上关于《乐》的学说共六家,共计一百六十五篇,出自于淮南人刘向等人的《琴颂》七篇。

《易经》中说:“先王制作音乐崇尚大德,殷商用于祭祀上天,配享于本朝的祖考。”所以从黄帝直到以下三代,音乐各自有名。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两者相与并行。周朝衰落后,音乐尤其衰败,虽然仍然以雅音音律作为节奏,却又被郑、卫的民间音乐扰乱,所以没有留下法度。汉朝建立后,制氏认为雅乐声律,他们家世代都在乐宫,所以能记录其中的铿锵鼓舞,却不能说明其大义。六国的君主中,魏文侯最喜欢好古,汉文帝时期得到乐人窦公,他献上收藏的音乐书籍,这就是《周官·大宗伯》中的《大司乐》乐章。汉武帝时,河间献王刘德喜欢儒学,和毛生等人共同采集《周官》以及诸子百家中关于乐事的,写成《乐记》,献上八佾之舞,和制氏的差不多。内史丞王定把其传授给常山人王禹。王禹在汉成帝时期担任谒者,多次论述其大义,献上二十四卷记载。刘向在校对书籍时,得到《乐记》二十三篇,和王禹的不同,这方面的学问越来越衰弱了。

《春秋古经》十二篇;《经》十一卷,有公羊、谷梁两家学说;《左氏传》三十卷,左丘明是鲁国的太史官;《公羊传》十一卷,公羊子是齐国人;《谷梁传》十一卷,谷梁子是鲁国人;《邹氏传》十一卷;《夹氏传》十一卷,有录无书;《左氏微》二篇;《铎氏微》三篇,铎氏是楚国太傅铎椒;《张氏微》十篇;《虞氏微传》二篇,虞氏是赵国的相国虞卿;《公羊外传》五十篇;《谷梁外传》二十篇;《公羊章句》三十八篇;《谷梁章句》三十三篇;《公羊杂记》八十三篇;《公羊颜氏记》十一篇;《公羊董仲舒治狱》十六篇;《议奏》三十九篇,为石渠的论述;《国语》二十一篇,为左丘明所著;《新国语》五十四篇,是刘向从《国语》中分出的部分;《世本》十五篇,为古史官记载的黄帝以来到春秋时期的诸侯大夫;《战国策》三十三篇,记载的是春秋之后的事;《奏事》二十篇,为秦国时期大臣奏报的事情,以及刻石名山文;《楚汉春秋》九篇,为陆贾所记载;《太史公》一百三十篇。十篇有录无书,其中有冯商所续的《太史公》七篇;《太古以来年纪》二篇;《汉著记》百九十卷;《汉大年纪》五篇。

以上关于《春秋》的共计二十三家,共计九百四十八篇,删减去《太史公》四篇。

古代帝王都设有史官,帝王的一举一动必须要写入书中,这是用来提醒其慎言慎行,其行为要作为后世法则。帝王身边有左史记录其说话,右史记录其行动,其行动记录下来就是《春秋》,其言语记录下来就是《尚书》,帝王没有不遵守这个规矩的。周王室衰落后,所记载的书籍相应残缺。孔子思存前代圣人事业时说道:“夏朝的礼仪我能讲述,杞国的事就无法论证;殷商的礼仪我也能讲述,但宋国的事就无法论证。这是因为其文献不足的缘故,只要文献充足就能论证。”

因为鲁国是周公的封国,所以礼仪齐备,史官记载有法可依,所以左丘明在观看了其历史记载,根据其行事过程,依据人道,用成绩来建立功绩,用失败确定处罚,用日月来确定历数,用朝聘来订正礼乐。其中有褒扬隐讳贬损的,有些不能直接书写,就口授给自己的弟子,弟子退出后的说法就各不相同了。左丘明担心弟子们按照自己的领会去传播,会失掉事情的本真,所以就论述其本事而作传,这说明孔子是不会用空言来解说经书的。《春秋》中有贬损当政君臣的,他们都很有威权势力,这些人的事情就形成于解释的传记中。之所以要隐藏其书后秘而不宣,是为了避免写书者遭遇伤害。等到未世人们口头流传起来,就有了《公羊》《谷梁》《邹》《夹》四家解释的《传》。这四家之中,《公羊》《谷梁》都立于学官,邹氏没有记载其老师,夹氏没有传世的书籍。

《论语》古二十一篇,出自孔子家的墙壁中,有两篇《子张》;《齐》二十二篇,多出《问王》《知道》两篇;《鲁》二十篇;《传》十九篇;《齐说》二十九篇;《鲁夏侯说》二十一篇;《鲁安昌侯说》二十一篇;《鲁王骏说》二十篇;《燕传说》三卷;《议奏》十八篇,为石渠的论述;《孔子家语》二十七卷;《孔子三朝》七篇;《孔子徒人图法》二卷。

以上关于《论语》的学说共十二家,共计二百二十九篇。

《论语》是记载孔子回答其弟子及当时人的提问,以及其门徒相互问答的一部书。当时弟子对于孔子的言行各自有所记录。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门人相互收集并记录下来,所以称为《论语》。汉朝建立后,有齐、鲁两家论语。传授《齐论语》的,有昌邑人中尉王吉、少府宋畸、御史大夫亘鱼、尚书令五鹿人充宗、胶东庸生等人,只有王堡是其中的名家。传授《鲁论语》的,有宝山都尉龚奋、长信少府夏侯胜、丞相韦贤、鲁国人扶卿、前将军萧望之、安昌侯张禹,都是当时的名家。最后张禹的解释流传于后世。

论语

黄其军

作于2021年8月13日(古历辛丑年七月初六)

(0)

相关推荐

  • 春秋与读书生活 | 元年春,王正月

    <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孔子作春秋,按照史记的说法就是:"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 ...

  • 《三字经》导读(五)

    28.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字词释义] (1)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 (2)周礼: ...

  • 【孔门】漆雕开:独开一派,为师亡身(上)

    <韩非子·显学>中称自孔子去世后,儒学分为八派,其中一派为"有漆雕氏之儒".然孔门七十二贤中有三位姓漆雕者:漆雕开.漆雕哆.漆雕徒父(漆雕从).另外,孔门三千弟子中还有 ...

  • 《论语》是怎样传下来的? 芮明

    . <论语>是怎样传下来的? 原创 芮明  中华书局1912  2021-6-14 . 近日,备受期待的<典籍里的中国>终于更新了,播出了第五期节目<论语>.节目以 ...

  • 孔子学生中年龄最小学习最好的弟子——子夏

    叛逆儒学的子夏与西河学派 文/王天成 子夏,是孔子弟子中学习最好的学生之一.孔子弟子3000,72贤,其中有10个人是学霸中之学霸,被称为"孔门十哲人".子夏是其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

  • 志·艺文志(一)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艺文志(三)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艺文志(四)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艺文志(五)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艺文志(六)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艺文志(七)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艺文志(八)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汉书·志·艺文志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 ...

  • 王齐洲等:《赵飞燕外传》提要(汉书艺文志及两汉书补志著录小说总目提要之二)

    顾櫰三<补后汉书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飞燕外传>",未题撰人和篇卷. <飞燕外传>,全称<赵飞燕外传>,<隋书·经籍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