莳秧,江南少年最怕的农活 |原乡

【前两天,一幅前进式插秧图引发了争议。我们熟悉的都是后退式插秧法。但我相信前进式插秧法存在。毕竟,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河伯兴叹,世所难免。因参与该幅图片的讨论,如今是故乡大企业家的漂亮的周师姐问我插秧水平如何,并向我矜夸她当年插秧,不挽袖子,袖口都不解开,一路插到头,衣袖都不沾脏水的——这是漂亮小姑娘的自傲自豪,但我确实没见过这样插秧的,这样做在我们村会被奚落“洋盘”的。作为一个曾经熟练的插秧工,我曾经在灯红酒绿的北京,写过一篇江南旧闻录之关于莳秧的记忆——在江南故乡,插秧就称莳秧。莳秧曾是我最怕的农活,不过回忆往事,总有些许浪漫之情在里,所谓人老多情而已。兹将旧作录于此,以飨诸君。】

在自己少年时代干过的所有农活中,我最怕莳秧。

割麦子虽然很脏碜,我也害怕,但割麦子速度快,镰刀一片过去,一大把下来了,一会儿工夫,就能割掉一大片,很有成就感。

莳秧却没有这个速度,还常常有挫败感。

1

故乡过去芒种一到,便到了莳秧的季节。

芒种时,是双抢季节,既忙着收带芒的麦子,也忙着种稻子。

秧田早已打好,水淹过了田土,平整如镜面,偶有麦茬,不服气地露出水面,扎眼地刺向天空。夏风过处,涟漪阵阵。

大人们开始用长长的尼龙绳拉秧绳,从田亩的这头到那头,一头的绳头系在细竹竿上,插在地上,另一头通常有一块木板或者粗竹竿,绕着一坨尼龙绳,也用细竹竿插在地上。

拉秧绳很讲究,两人分别把住田亩的两头,对视角,不能拉斜了。绳子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通常掩在水里。

秧绳是不同人同时莳秧的分界线,也是齐整的基础。

水稻的种植与小麦不同,讲究秧苗间的行间距,这关系到分蘖光照及后来的产量。所以,一般用秧绳拉出的一块秧田,通常并列植六棵秧苗,一区秧田,便以6棵秧苗为计,分隔而成一体,秧苗长大后看不出莳秧时的区隔来。

生产队时计工分,莳秧属于计件工,一般也是以6棵“一带”为计分基础。

一次莳秧时横向六棵秧苗空间,可能是经验,这个经验有些极致。今天回想起来,它还是很适合一个正常劳力莳秧时所能控制的空间,而且效率最高。

不过,对于小孩而言,插6棵,可能会力有不逮了。

一边有人拉秧绳,一边有人挑秧抛秧,由女人把秧苗从培植的秧田里拔出来,挑过来,在田埂上把一把把的秧苗抛进秧田里。

抛秧看似杂乱无章,其实也内含规矩。有经验的大人抛秧,总是根据一把秧大概所能插的空间来抛秧,这样莳秧时,手边的秧把总是触手可及,不必起来到远处去拎秧把,省力省时省工,也是经验。

有时我们小孩抛秧或太过集中,或太过散落,大人下田还是要调整一下。这也属于磨刀不负砍柴功。

2

秧绳拉好,秧苗抛好,剩下的便是莳秧了。

挽起裤腿,光脚下田。左手拿起秧把,右手把捆扎的稻草解掉,然后松开左手的拇指,右手从中分出三根左右的秧苗,右手的拇指食指两根手指夹住,弯腰把秧苗插在水田里,一般一排插六棵。

秧苗插入泥土时,秧根务必要直,入泥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太深了秧苗埋在容易水底下,烂根长不出来,太浅了容易漂浮出来,白干。

过去讲“烟筒头秧”,其实就是说莳秧插的太浅,就像烟筒头里的烟丝,风一刮就跑了,秧苗不容易成活。。

莳秧特别辛苦,对腰功指功都是严峻的考验。

莳秧时,弯腰弓背,脚深埋在泥水里,眼睛盯着眼前,一手分秧一手插,就像鸡啄米似的。

一排插好,脚往后托,接着第二排,第三排......

总之讲究横平竖直。

大田里莳秧,通常都是年轻力壮的男女的活。

说来也怪,一般干体力活男人占优,但莳秧这活,女人的速度通常比男人更快,质量更高。

过去莳秧时,秧田里的男男女女通常暗地里较着劲,看谁插秧快,插得好,不肯输于人。

所谓插得好,一是秧苗入泥深度适中,这从露在水面上的秧苗大致可以判断,二是是否齐整,像划了线一般。通常歪七扭八的,秧也插得不好。

3,

我已经记不起来几岁开始跟着大人下田莳秧的了,总之是童工。

最初学着莳秧时,大人手把手教完之后,通常会在拉秧绳之外的田地角落,让学插秧的小孩们练手。或者,在大人身边划出一路来,留下一棵秧苗的空间,让小孩跟着插秧。

渐渐学会后,从田角到一棵秧苗,到三棵秧苗,到单独插一排六棵,年岁的增长,我们莳秧的速度和面积都在迅速提高。

不过,白米饭好吃田难种,面向黄泥背朝天的日子,其实挺难熬的。

腰酸腿疼是最常见的,莳秧时,我就常常直起腰来,自己捶腰。

手指戳着小砖块碗粉子也难免,有时寸劲戳痛手指,也很难受。

更不要说还有蚂蝗和钻,在秧田里跟你捣乱,叮在你腿上,吸你的血,恶心又难受。

若是晴天,太阳下莳秧,到得中午,秧田里的水便已烫脚,背上更是被晒的生疼。若是雨天,淅淅沥沥地,过去穿蓑衣戴竹笠,后来穿雨披也得莳秧,须知,这是夏天黄梅天,这一身可难受了。可时不我待,节气不饶人啊。

所以,莳秧时最盼晚上下雨,白天阴天,还有风吹过,最是舒适了。

过去农忙时莳秧,常常一早起来,抢工,早饭就是凉粽子加凉水,下田时拎几只冷粽子,带一壶或一脸盆井水,放篮子里,搁在地头,干完一早活,凉粽子就井水,也算填个饱,不错了。粽子是糯米做的,吃了不易饿。

这就是莳秧时最常见的生活。分田之后,更是如此。

1989年,故乡开始莳秧时,我正好已从北京回家,本来上了四年大学,躲过了四年莳秧的苦,但89年赶上了,爷爷奶奶弟弟他们都在地理,我也不能在家呆着,只好跟着他们去莳秧。

6月中下旬某一天,大队派人来通知,学校来电报要求返校。接到学校返校通知时,我正跟家里人在自家最后一块责任田里莳秧。

当我把自己那排秧莳到头,抬脚上田埂,直起腰,看一眼在微风中摇曳的刚插好的秧苗,我把手中剩余的秧苗用力往天上一扔,高喊一声:

“老子这辈子再也不种田了!”

除了我的家人,还有周围正在莳秧的村里人,都被我狂喊吸引,直起腰来,看疯子似的看我。

这是我的最后一次莳秧。

从此,我真正的洗脚上岸,开始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再也不用担心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了。

*******************************

我不再莳秧的时候,我的父母兄弟还是莳了好多年。

虽然我还学莳秧的时候,就已经有插秧机排秧了,不过,大家都觉得机器弄得不好,所以还一直尽量人力莳秧。

但毕竟人力挡不住机器,莳秧本也不是好活,在粮食不再像过去金贵的时候,莳秧在故乡人生活中开始渐行渐远了,先是雇来打工的安徽人莳秧,后来干脆托给了机器。

我家还种着几亩薄田,但父母也不莳秧了,弟弟也不愿意干了。

不过,有时候回想起莳秧时的一些细节,蚂蝗、钻、小鱼、碗粉子等等,苦难被刻意地遗忘,留下的都是共同的记忆,就是苦难,似也成了美好的回忆,还有我们那些当童工的童年。

关于老朱煮酒

(0)

相关推荐

  • 【学子乐园】我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二)

    作为农民的儿子,从记事起父母就教育孩子们要爱惜粮食,总是说糟蹋粮食是要遭天打的.要是米饭掉在地上也要捡起来吃,尽管饭掉地上不一定捡起来吃,可在父母的教育下,对粮食的确是珍惜的. 我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 【洞庭作家】尚利红/这一片金黄

    这一片金黄 作者:尚利红 站在小暑过后的田埂上,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金色的海洋,沉甸甸的谷穗正低首陷入深隧的思索与美好的向往里.轻风拂过,稻穗齐心协力弹奏着一串串丰收的音符,望着这是我用汗水换来的丰收景象 ...

  • 正是春耕农忙时,说说小时候种田那些事

    作者:许忠妹 西藏春耕仪式 藏民手捧"切玛斗子" 前些天在电视上看到,西藏多地正式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春耕仪式.身着节日盛装的村民们手捧象征五谷丰登的"切玛斗子", ...

  • 哲夫:麻歪嘴发迹史【小说连载(五)】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文/哲夫 ...

  • 拔秧·抛秧·插秧·薅秧……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学习杨万里<插秧歌 ...

  • 栽秧伴唱民歌,小伙巧对村妇/庆元

    文/庆元     想起<拔根芦柴花>唱起的岁月 随着割麦栽秧季节的到来,那首<拔根芦柴花>的江苏民歌(扬州民歌)优美的旋律,又在我脑海里响了起来. 如今,先进的机械化大田插秧, ...

  • 整个广东都在等台风“山竹”如初恋少年,怕它不来,又怕它乱来

    第519品茗读书行走拍摄一意孤行旅行去 你的旅行一定要有喝茶的时光.优秀台风"百里嘉"走了现在,整个广东都在等大boss·准风王·超级台风"山竹" 受副高和&q ...

  • 江南,拔秧的记忆|原乡

    拔秧是故乡的一种传统农活.至今犹存. 故乡种水稻,先把稻种撒播在培植秧苗的地里,等其长出,时令一到,便拔下移植到秧田里. 故乡似我这般年岁的人,都在秧田里摸爬滚打过.秧苗一年一茬,最多两茬,我们从幼时 ...

  • 芹在江南,故乡的水芹菜|原乡

    (日前收到沪上海鹏兄下单买赠的马家沟芹菜,感谢.马家沟芹菜是北方名芹,我太座比我更喜欢.而我的口味,永远认为最好的芹菜,是来自故乡的水芹. 2012年圣诞前,师妹自美国回来探亲,言及常读我的江南旧闻录 ...

  • 三烤咸粥四烤面之江南的烤咸粥|原乡

    烤咸粥,里边放的是谢宅子子 咸粥是故乡乡土食物.通常,它最为人知晓的名字叫腊八粥.腊八粥其实就是咸粥,不过腊八那天烧吃而已,但咸粥才是通称,日常称呼,不过,咸粥也是菜粥的一种. 在江南故里,咸粥是冬日 ...

  • 我爱江南故乡的莴苣干|原乡

    莴苣干是故乡的一种特色菜肴. 4月底五月初,正是莴苣丰收的季节. 水泥铺浇而成的晒场上,泛着新鲜嫩绿的莴苣片,已被太阳晒得皱缩的莴苣干,以及正在晒场上切莴苣的妇女,是故乡乡下随处可见的风景. 家家户户 ...

  • 我爱江南故乡的肉圆子|原乡

    老兄自故乡来,带了些地方传统美食过来,其中一道是肉圆子. 做出来佐酒,我有些摇头,只能用差强人意来点评. 老兄跟我解释,说肉圆冰冻过,所以味道差了些. 这个解释和理由,对别人说得过去,但对于我这样的饕 ...

  • 跪拜,江南最后的古礼|原乡

    跪,曾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生活方式.古人席地而坐,其实就是跪坐.后来跪坐流变,日常生活中渐渐坐了起来,到如今我们日常生活中只知坐,不知跪了.不过,最近我晚上读书,常常尝试跪着读,主要是一种锻炼. 在跪 ...

  • 难忘江南故乡的水腌菜|原乡

    (2017年冬天,弟弟腌水腌菜时拍摄的照片) 最近几次(2012年) 同学老乡聚会,朋友们多次跟我提起水腌菜,希望我写一下. 今晚(2012年12月30日)聚餐,兄弟们纷纷忆旧,我心软,不得不放下我的 ...

  • 江南的烧汤洗澡|原乡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网友上传.我小时候也这样跟祖父或父亲堂叔一起洗澡. 前两天回家,晚饭后刚要去洗澡,母亲说你爸在烧汤呢.我一听,立马拿着替换的衣服从太阳能浴室出来,去装着浴锅的房间.父亲已经烧好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