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皇帝设宴,大臣又是否能请皇帝吃饭呢?

请客吃饭,在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交方式,与维系人际关系有着莫大的联系。那如果在古代,臣子有可能请皇帝吃饭,联络感情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要注意的是,不是哪个朝代的皇帝都会到臣子家中吃饭,也不是所有皇帝都那么平易近人。

01

汉代

在古代,皇帝因高兴或大臣有功而大摆宴席的事情很常见,毕竟是一国之主,想请臣子吃饭自然是容易的。比如汉朝,每到端午节这一天,皇帝就会给大臣们赏赐一顿猫头鹰大餐。

猫头鹰,在古文中叫做“枭”。《草木疏》提到猫头鹰“大则食其母”,是不孝子的象征。《说文解字》里,许慎直言猫头鹰是“不孝鸟”,所以人们抓捕它们,并“磔之”。“磔”就是凌迟的意思,也就是千刀万剐。这样的刑罚不论对人、还是对鸟,都是非比寻常的,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古人相信“杀母”就是“杀阴气”,扰乱了天地阴阳的平衡。所以,捕枭就成了古代祭地的重要仪式。在《汉仪》中就要求在夏至日,为了祭祀大地、滋养万物,就得扑杀猫头鹰,并分赐为食。

到了汉武帝时期,有个方士谏言,说为了祭祀黄帝,应该把扑食猫头鹰的仪式从夏至祭地换到春季,也就是端午节前后。结合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念,吃猫头鹰就变成了维护孝道的皇家礼法,也就有了“食枭羹,保人伦”的典故。

02

晋朝

别看皇帝请大臣们吃饭可以随心所欲,但若是大臣请皇上吃饭,就要各种研究了,太朴素不行,太奢侈了更不行。《世说新语》里就说到一个糟糕案例。

晋武帝司马炎到姐夫王济家做客,太过得意的王济竟然在皇帝面前生起了攀比的心思,他特意令人做了一个烤乳猪端上去。司马炎品尝后觉得十分美味,于是就向王济打听这道菜。王济得意地告诉他,这只猪是用人乳喂养的,潜台词就是自己的生活并不比皇帝差。司马炎不仅当场掀桌走人,还在日后找借口杀了王济,让自己的姐姐改嫁他人。

03

唐朝

大概从魏晋时期开始,官员每逢升迁的时候,都要举办家宴,接待来庆贺的宾客。唐朝时,这种家宴得了个雅号叫“烧尾宴”,可能是指鲤鱼跃龙门,最后要把尾巴烧掉,也预示着吃过这顿饭后,请客的人更加飞黄腾达,到场的人也能沾沾喜气。

唐中宗李显时期,或许是之前的日子太苦,又或许想要有点新意,这位皇帝竟然也决定参加烧尾宴。皇帝加入烧尾宴后,后宫一些没有官职的皇子和公主也参与了进来。

若是平常的宴席,哪怕是请到的都是朝中大臣,主人只要尽自己全部的心意,尽量将宴席安排得完美一些就可以了。可皇帝来府中吃饭是大事,不能有任何差错,为了能满足各位达官贵人的口味,烧尾宴变得越来越奢侈。

《清异录·撰馐门》中韦巨源官升尚书令只留下一份食谱,平常菜不算在内,光是比较罕见的菜肴就有58种之多,即便是像馒头一样的面食,就做了70多种形状,这些还只是一部分。由此可见请皇帝吃一顿饭要费多大功夫。

当然也有固执的大臣看不惯这种奢侈,选择不请皇帝吃饭。《新唐书》记载苏瑰宝升官时不仅不请皇帝吃烧尾宴,还侧面劝诫皇帝,多体谅百姓疾苦,不要铺张浪费。

04
宋朝

宋太祖赵匡胤去赵善家中吃饭,大雪天里赶夜路前去,到了赵善家中,两人一起围着火炉吃烤肉,喝酒畅谈国事,更像是朋友之间的聚会,简单随意。

但历史记载中,宋高宗赵构去清河郡王张俊府上赴宴时则要奢华得多了。宋人笔记《武林旧事》记载得非常详细,张俊给赵构一行总共上水果、蜜饯、香药、下酒菜、正菜、汤羹,至少188道;给秦桧一行上了共110道,酒三十瓶,馒头五十个,烧羊一头;其余各官员也按照官阶大小打点,随行的军士也有炊饼两万个、熟肉三千斤、酒两千瓶等。

05

清朝

清朝的饮食习惯不同于其他朝代,虽然之前朝代也有关于吃饭的祖训,但相对来说清朝就十分严格。

首先,吃饭时只能吃一碗米饭,这是清朝历代皇帝都不能违背的祖训,更重要的是御膳房给皇帝做饭时也只会做一碗米饭。其次,在饮食上有诸多限制,虽然皇帝每顿饭都吃上百道菜,但每道菜最多只能吃三口,这是为了避免暴露皇帝的饮食习惯,从而造成心怀不轨之人的攻击点,更重要的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被人下毒。

皇帝没有口腹之欲,且满族礼仪又比较多,什么时间吃饭都是有明确规定。这样一来,在清朝请皇帝吃饭的可能性就相对较小了。

虽然皇帝高高在上,但请皇帝吃饭也并不是一种奢望。从历代的记录来看,只要你有足够的实力,请皇帝吃饭也是可以实现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