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艺大师甘而可:用半生积淀,传承古老技艺

甘而可: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致力于精品漆器的创作,成功恢复了濒临失传的犀皮漆制作工艺并赋予其崭新的面貌。不描、不刻、不画,却将变幻的纹理深藏于大漆之中,打埝、刷漆、打磨抛光,极致的追求让漆器工艺获得新生,其作品被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收藏。

01

漆器是经过制胎式脱胎、修饰底漆、打磨、推光、装饰等工序制作而成的一种工艺美术品,是古代中国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中的戗金、描金等漆器艺术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

中国是漆器的发源地,漆器工艺博大精深,成品造型大气,但其中犀皮漆工艺却濒临失传。甘先生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峻性,下定决心投身到漆艺研究中。他说,要做漆器,就要做最好的漆器。

在此之前他经历了漆器学徒、漆艺厂副厂长以及古董商人的职海生涯,生活原本安定富足。1999年,为了做“最好的漆器”,45岁的甘而可关掉了原本收入颇丰的古董店,转身投入到犀皮漆工艺的研究与制作上,这项事业并不能带来丰厚的收入,相反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财力。

这项工艺没有样本可以参考,有的只是书上对它寥寥数语的记载,甘而可甚至不知道这条道路能否走通。即便如此,他还是毅然决然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说,选择很重要,既然决定了,就一路走去,绝不回头。

02

犀皮漆在徽州当地是最具特色的传统工艺。南宋时期,犀皮漆的漆器作为贡品,为皇家所御用,各代工匠更是将犀皮漆复杂的制作工艺,视为不传秘法。

人们关注漆器,多关注漆器表面的髹饰工艺,因为这是最显而易见、最引人注目的。但是在甘而可眼里,好的作品,从头到尾的每一个步骤都要完美,这是甘而可的信念。

一件漆器,从最基本的漆器胎骨做起,再经过裱布、打磨、髹饰等多道繁杂工序,需要至少耗费一年的功夫才能最终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年只做一件漆器,而是说漆器的制作周期需要一年,从设计、制胎骨、上漆、裱布、做漆灰、成型,到外部装饰、打磨抛光,以及最后的细节处理,通常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

如漆器八棱净瓶,该作品的器型源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八棱净瓶,瓶身由方渐渐过渡到圆,造型跨度极大。除了器型的丰富,以及表面细致、精美的纹理之外,该瓶的最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内部所使用的“推光”效果。

据了解,这种在器物内部的推光处理,在过去没有出现过,在甘而可的漆器作品中也是前所未有的。当把瓶体内部打磨到极致以后,由于漆面自身的致密度,瓶体内部会把瓶口的圆形光束反射出去,而观者的眼睛正好位于圆形的中间,观者可以在瓶底看到自己的眼睛,这也是独创性的互动。

甘而可说,做人在人前人后应该一致,做手艺也是一样,要把器物做到里外一样好,用匠心去做,这样才能把过去不可能的东西变为可能。

03

在甘而可的工作室,茶盏、茶叶罐,甚至桌椅等普通人家的陈设,均为漆器制品,色彩明丽、精致洗练。甘而可说,他的作品都是按照古代宫廷内府与造办处的造器原则和标准,所有器物合口要做到严丝合缝,不能有半点误差。而漆面更是要不停地打磨推光,直至达到无瑕的境地。

一件作品做起来工序多、时间长,长的要一两年,短的也要八九个月才能完成,没有一颗虔诚的心是做不到的。

甘而可做事,认定一个死理——在别人眼中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只要选择一个正确的方法,总能做好。2012年,甘而可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是对他所选择的路子的肯定。这种不断的尝试和追求,在甘而可看来,驱动力在于对“美”的追求,在于对漆器之“器”的认同,在于它随物赋形、变化万千的魅力,以及自身价值在其中的呈现。

甘而可喜欢将他的人生哲学放到制作漆器的过程中,相互印证,这让他每日的艺术创作仿佛也多了一份自我禅修的味道。他看中做事做人的“度”,也看中“温润如玉”的信条。

生活中的甘而可,在身边人看来,对待工艺的要求极为严苛,没有丝毫放松,但他向来举止温和,言行有度,不向人发火,也很少着急,颇有君子之风。他说,打磨自己的性情,也正像打磨一件心爱的漆器一样。

甘而可说:“你今天做不了最好,没关系的,还有明天;明天做不了最好,也没有关系,还有后天,甚至是一辈子。只要你坚持做下去,终有一天,会成为最好的。一生做一件事情,应该可以做好的。徽州的传统漆器工艺种类很多,我要静下心来把它们恢复出来,我要通过我的手让人们重新看到徽州漆器的光彩。”

国家工艺美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为工艺美术从业者及工艺美术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工具与服务,而创办的公益平台。该平台依托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研发的“工美数博”和“左岸艺逐”小程序,专注于工艺美术产业领域的政策宣贯、资讯公知、企业服务、人才培养、行业交流、公益活动、集优展示等公共服务。

(0)

相关推荐

  • 犀皮漆,宛如行云流水,存世极少的国宝奇珍

    光滑的漆面,夺目的纹样,如同荡漾的水波被存封到了一件器物的表面.驻足观赏,眼前的画面分明是静止的,可奇妙的是,这炫彩斑斓的纹饰总让人觉得仿佛行云流水一般,在器物表面随光流动,美轮美奂.这样的人间奇观便 ...

  • 犀皮漆之美

    作者:李志伟/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博士 漆器晚于青铜器进入我们的文化领域.不同时期器具材料的变化,映射出人类生产力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与演进.犀皮漆工艺独特,历史悠久,实物有三国朱然墓出土的犀皮 ...

  • 甘而可:这个徽州人,再现了徽州犀皮漆器的美!故宫都收藏他的作品!

    甘而可:这个徽州人,再现了徽州犀皮漆器的美!故宫都收藏他的作品! 司马狂/文 出生在歙县南乡,打小就听过"吴茶周漆潘酱园"的说法,周邦头周家有周友仲这样的油漆大王和周宗良这样的颜料 ...

  • 以光滑为美 | 犀皮漆

    犀皮漆,是中国古代漆器制作中的一种装饰工艺,属非物质文化遗产. 因其纹理似犀牛皮.虎皮,又被称做"犀皮"或"虎皮漆",由黄.赤.黑三色填入,是一种广受欢迎的漆艺 ...

  • 如何鉴定一幅古代漆器?功夫在鉴定之外

    漆器是神秘的,是陌生的,是古老中国的文化,是被国人遗忘丢弃在角落,边缘而濒危的传统手工艺,对于文化我们有太多情怀,也有太多的不尊重和责任缺失. 春秋战国是中国漆器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在战国时期,中国的 ...

  • 介绍日本漆艺大师三谷吾一先生制作的“轮岛涂”漆器作品

    日本的"轮岛涂"漆器距今已有750多年的历史,"轮岛涂"漆器不仅进入了天皇之家,还进入了寺院.神社以及高级料亭.高级宾馆.轮岛涂"漆器作为日本传统工艺 ...

  • 手艺人||漆艺大师汪天亮

    A BOUTwang 汪天亮 汪天亮,1950年生,上海市人.1985年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工艺绘画专业,1989年结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工艺美协学会漆艺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 ...

  • 介绍日本漆艺“人间国宝”---大场松鱼大师及其作品

    1916 年出生于金泽涂师之家.他在石川县立工业学校图案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随父宗秀研习漆工艺基础.1943 年起的两年时间,他作为石川县金泽市向外派遣的实业实习生,师从松田权六.笔者在东京西武美术 ...

  • 你知道2000万的手机长什么样子吗?它来自日本漆艺莳绘大师

    在英文中,瓷器称为china,正如中国的英文名China,正表示着瓷器与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瓷器源自于中国.漆器的英文名japan,同日本英文名Japan一样,日本漆器的地位可见一斑.日本漆艺工匠在 ...

  • 采访顶级漆艺家—桥本千毅 谈作品风格

    给没有时间看完整版采访视频的朋友们准备的 桥本千毅谈作品风格. 给没有时间看完整版采访视频的朋友们准备的 桥本千毅谈作品风格. 展开

  • 漆艺瑰宝——犀皮漆探秘

    漆艺瑰宝--犀皮漆探秘 变涂,又称犀皮.西皮.波罗漆.虎皮漆,此技法起于唐朝,在宋朝时十分流行,制作出的图案取决于表面起皱和点纹高低起伏的变化. 做法是以65%的生漆和蛋清乳合调成厚漆,在以工具为引起 ...

  • 【口琴汇--每周大师课】白燕生半音阶基础教程汇总

    整理本平台自2015年五月开始推送的,白燕生先生的半音阶基础教程的汇总资料提供给各位琴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口琴汇--每周大师课]白燕生半音阶基础<第一课:握琴姿势> 2.[口琴汇- ...

  • 【口琴汇--大师经典】白燕生半音阶口琴独奏经典汇总

    白燕生先生师从美籍华人著名口琴家教育家黄清白先生,七岁学琴,16岁登台教学,时至今日,跟随白燕生先生学习口琴的学员数十万人,为中国口琴音乐的普及及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下面是白燕生先生历年来自己编曲,制 ...

  • 操盘大师耗时半生研究的kdj指标,学会轻松把握股票买卖点!

    股市就像人生,人的贪婪.恐惧.多疑会体现的淋淋尽致,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只有经历过大涨大跌后才会大彻大悟,遍体鳞伤的时候才发现大道至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问路才不会迷路.老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