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翡翠有什么奥秘
未知有机混合物的分离鉴定问题对于有机化学专 业人士都是十分头痛的事情,根本不是单靠一台仪器就能搞定,而相对来说翡翠本体矿物的无机部分则简单得多。这就是有些藏家把老翡翠送到德国、美国等国去用拉曼、X射线衍射仪、X射线荧光能谱仪、红外等仪器测试,只搞定它的无机部分(钠铝硅石或无机元素组成部分),而有机部分无法搞定的原因;国标所引进的主要参考依据来源于美国著 名的宝石学院,他们也只怀疑可能是一种聚合物,而没法断定它是天然生物蛋白质高分子聚合物,要提供资金才能继续做下去的原因(这部分内容在后面的文章还会涉及)。这些事例充分说明老翡翠里有机物的定性问题具有相当的技术难度。另外,老翡翠是带有古文化属性的东西,涉及到古代的加工工艺,珠宝鉴定人员这方面的知识也存在不足,总是拿现代的东西去同古代相提并论,这又会造成误区。总之,珠宝鉴定研究人员普遍化学等方面的知识不足,知识面不够广,是造成老翡翠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的翡翠文化滋生在明初,明中期经过长期发展,到了明末,云南腾冲的玉石市场已经独具规模。到了清朝,翡翠制品在朝廷和民间广为流传,尤其受清廷内部的推崇,当时宫内皇帝以及嫔妃们的日常用品都是翡翠制成,不仅如此,翡翠还被加工成各种首饰丶上朝时用到的朝珠丶手中把玩的玉如意等,痴迷于碧玺的慈禧太后对于翡翠也是爱不释手。
通过对现代翡翠检测标准的分析研究,以及翡翠加工打磨工艺的实验研究、清代翡翠(简称:老翡翠)的化学实验研究和翡翠的矿物结构特点的分析等等,以充分的实验数据为基础,通过严谨的科学推导,发现了清代翡翠检测的误差,破除了清代翡翠鉴定的种种误区;通过对翡翠的现代和古代造假工艺的研究,从科学的角度,全面揭示了各种造假方法的物理化学反应原理及其产品的特征,提高了对翡翠的认识和鉴别能力,对翡翠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有人喜新,就有人恋旧。老翡翠固然品质一般,但那种经历了岁月的古韵却是新成品所不具备的,古着尚且有人喜欢,更何况老翡翠呢?
明朝和清朝的中 央王朝将缅甸的老坑籽料翡翠几乎全数收入囊中了。而两岸故宫所存的明清翡翠总量却仅不过数百件之微。其实,民间收藏家手里有大量的文物,各种媒体上都称现在民间隐藏着的文物数量,至少有几十亿件,其中翡翠量也是非常大。可以预测,随着时间的发展,更多藏品将逐渐露出水面,越来越多的老翡翠也将出现在人们面前,惊艳一世!
翡翠,作为一种原产于缅甸的舶来品,相传是明末清初由马帮经云南运入中国,当地官员作为贡品送入宫廷,得到了皇 族王室的喜爱,尤其是乾隆皇帝专门安排扬州玉匠在宫中玉作雕琢翡翠。
故宫博物院建于1925年10月10日,迄今有将近100年的历史了,这是中国最 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当然,翡翠始于明,兴于清,故宫博物院的翡翠也大多是清朝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