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作家·快讯】阿 月 /西南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西南作家》微信公众号
主 办:《西南作家》杂志社
主 编:
曾令琪(联系电话、也是微信号:18228014307)
邮 箱:675833642@qq.com
要 求:
1、只接受原创、首发稿。作者文责自负,《西南作家》没有侦探之责,敬请作者留意。作者投稿时,请附上自己的文学创作简介、近期生活照。
2、作者投稿时,请同时发来以下授权书:
该作品是我的原创首发,我授权《西南作家》杂志旗下微信公众号独家首发并标原创。有诸如一稿多投、抄袭等问题,由作者承担一切后果。
3、关于稿酬
按照常规,本微刊所发文章,暂无稿酬。若有读者打赏,则在系统到位后,赏金如数转给作者。
附——
《西南作家》杂志纸刊邮箱:
xinanzuojiazazhi@qq.com
《新蕾》杂志纸刊邮箱:
2903469047@qq.com
文融诗情话扬州
——曾令琪散文《烟花三月下扬州》读后
《烟花三月下扬州》,收入曾令琪散文集《热闹的孤独》 自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亮世以来,后人的析义与评论层出不穷,派生出诗歌文化的绚丽多姿。当代,一篇散文《烟花三月下扬州》,添景立秀,以它的独具特色,以文释义,文融诗情,清丽而丰盈,令人眼界一新,记住了曾令琪这位著名散文家的大名!纵观全文,不得不钦佩令琪君对历史研究所具备的丰富学识。为说明扬州之所以名扬天下和太白诗之所以韵流千古,该文的布局谋篇,极尽清晰历史脉络,交待文化背景之用心,信手牵出上下数千年的“扬州史”,躬身迎来光耀历史的“人物群”,雅致道出关联的“诗文事”。这些,无疑为散文创作中较为重要“闲笔”。这样的闲笔,其实就是散文中的“放”。一篇怀古论今的散文佳作,一定是收放自如的作品。这样,随文章的深入,读者很快便进入品味美诗、观光名城的神游意境中去……令琪君的笔法,艺术而精巧,于娓娓道来中蕴含启承转合的自然运势——这是他的散文所具备的一大特点。不难看出,《烟花三月下扬州》更显其妙笔描法——如“接龙”般的层层递进。请看:全篇由而今人们所居都市及其城市“名片”说起,以扬州开题,自然请出诗仙李白,论议其故乡身世,寻觅其文源诗踪,再涉及众多历史人物与扬州的密切关系,从而展示扬州古今之魅力风貌!全文的第二部分,话及李白诗的山水之缘及送别诗,便速递至诗人孟浩然与黄鹤楼及广陵的诗情渊源。于是,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及名气传说,李白因崔颢《黄鹤楼》名作而敛手赋诗的谦逊之举,钦羡襄阳布衣诗人孟浩然的访问之行,“两大诗人”惜别于黄鹤楼下,这样,“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情状便触景动心,化意为诗,演绎成千古绝唱。真可谓诗如画,画幻影,影入神,神润心,醉迷了后世文人骚客,广大读众,卓立于送别诗之林!继后章节的描述,更为生动形象地从“水”至“花”,自“人”触“物”,“接龙”般的描绘,活鲜鲜地把古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扬州佳境,透显得古色生香,美不胜收。谓予不信?请看——“就这样,几千年来,扬州以其独冠天下的美,䇄立在长江的下游。”“扬州的美,首先美在她的水。”以此流韵出“扬州境内河湖广布,水系纵横,滩荡密织”,“润泽了扬州这一方水土,更养育了扬州这一方风雅的文化和堪比帝京的风物。”“扬州的美,还美在她的花。”以此勾沉隋唐宋金、明清至今,关于天下稀有名花——琼花那玉色冰洁及其兴衰栽种逸事来。其间,令琪君的笔端自然地串联出隋炀帝诏令开凿开发运河,三下扬州看琼花,盖迷楼行止的功罪评说;宋明金帝王对琼花的羡而不得,皆因琼花“与宋之兴俱兴,与宋之亡俱亡”的玉洁故事;直至当代,经相关专家、部门抢救培植,琼花复开,清香四溢,并荣登扬州市花芳座的佳话。正因为扬州水花风物的绚丽灿烂,历史人文的厚重悠久,“唐宋文人的青睐与追捧”,以至形成其“风华独立,雅韵独具”的无穷魅力。这就有了:“前辈诗人孟浩然,高洁清雅之余也未能免俗,在烟花三月的佳日,不顾高仰他的晚辈诗人李太白的盛情挽留,也赶趟儿似的独自奔去参加风雅名士的扬州之会。”“而黄鹤楼下的李白,佇望孟浩然的轻舟孤帆远去那令人向往的扬州城,想象着孟老夫子就要去消受广陵的大好春光,聆听维扬的吴侬软语,不由得诗潮涌动: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在凝望与礼送的怅惘心绪中”,诗仙太白焉能想到他的这首送别诗竟让后世文人代代心仪,其中,他的一位四川老乡,当今散文家曾令琪更是淌心泉之水,合流他的诗意浪花,文融诗情,互映生辉呢?
2013年5月23日,《扬州晚报》整版刊发曾令琪《烟花三月下扬州》
我认为,李太白的这首诗,之所以卓立于送别诗之林,就在于他以“孟浩然·黄鹤楼·烟花三月·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天际流”所表述的人物·地点·时间·景象·心境等交织融合为自我的意识流,对孟浩然远去的景象饱含着诗化的惜别心意,并挟裹着自己向往扬州的怅惘情绪流动。这是一种高超的文学立意:尽管送别诗的内容中偏不显现一个“送”字,然而,他的惜离之情却似滔滔长江水,向流于“孤帆远影天际”……而当代令琪君的这篇散文发抒情绪亦是异曲同工:纵观全篇,与其说从字面词句上予以全诗的释义,不如讲更是从李白的高谊情怀,文气视野,赋诗才华等方面开视眼光,走笔挥洒,酣畅地抒放自己的文心胸怀,由衷地赞扬一番盛唐时期两大“布衣诗人”文气相投的可贵。甚者,由此花生妙笔,有根有据地铺陈展示锦绣扬州的一辐历史画卷,俨然一堂广陵历史人文知识普及课,一场扬州旅游文化故事汇,让读者美美地享用一回扬州文化大餐。倘若诗仙太白有知,该是多么的欣赏,怎样的欣慰呢!而对于当今扬州市民而言,又一位四川文士盛话扬州,他们的心情又该是如何呢?关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是非,作者在文中较为客观地进行了评价,这就牵涉到作家的“识”。对于古人、古事,一个作家应该有自己历史学家一般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所谓史德、史识、史才,不仅仅是对历史学家的要求,也应当看作是对作家的要求。否则,作品中的立论,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或大或小的偏颇。
作家简介
张季次,笔名季风、红帆,词作家、艺术评论家、社会音乐活动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乐涛风潮》总策划,从过艺,从过政。现赋闲却文忙,以文学、艺术自娱,笔耕不辍,冀秉烛之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