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请做一个善良而有铠甲的人!(一)

女儿明年就要上小学,我很早以前就一直在思考该如何为孩子进入小学做准备。认真去预测了孩子上学后会遇到的种种问题后,我有了这些发现:6岁的孩子即将走出大人的保护伞,走入学习这个崭新的“江湖”——在这个新江湖里,师生比从幼儿园时期的1:15变成1:50,同龄小朋友的“江湖规则”从一起玩耍变成了成绩优先的竞争原则……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里,比起学习成绩我更关注身心健康的发展。上私立还是上公立?素质教育为主还是成绩为先?……这些“大事”都被细致的规划之后,我突然发现,几乎在所有幼小衔接的教育文章中,都很少提及一个事关孩子终身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同龄人环境,同龄人是继家长陪伴后,孩子面临相处时间最长的群体,这个群体将伴随孩子求学的全过程乃至终身。比起考试成绩和学习,同龄人对孩子的影响无法被家长明确感知和量化,但这种影响却真实存在,从小引导孩子正确的与同龄人相处,是关乎孩子成长健康的第一件大事

比补习班现象还要普遍的“校园霸凌”现象

在同龄人相处的事件中,最刷新我们认知的就是校园霸凌。初谈校园霸凌事件,很多家长都认为这是小概率事件。可是在百度输入“校园霸凌”,可以发现有2790000条相关搜索,种种未成年作恶的事件,手段之残忍,气焰之嚣张,孩子的恶往往超乎我们的想象。

真实事件

事件一:2017年12月份,陕西一个15岁的女孩被自己的三名舍友打成重伤。其手段的残忍程度,令人发指:“她们先打我的头,之后就用脚踢下部。让我抽烟,用皮带扇我,让我把衣服脱了,然后睡地上,舔地板,最后让我把头伸进马桶,就按那个马桶冲水。”

(图片来源网络)

事件二:2018年6月8日,上海嘉定有一名穿校服的女生小王遭多名同龄人殴打。几名打人者头发染成红、绿、黄等颜色,言行举止凶狠,轮番掌掴小王,还强制将其按倒跪地。

(图片来源网络)

事件三:2018年4月27日18时陕西米脂县米脂三中门外,放学回家的学生们遭遇了惊魂时刻,犯罪嫌疑人赵某在学生放学途中持刀袭击了米脂三中的学生,案件发生时正值晚上放学人流量高峰期,案发地又拥挤狭窄因而造成了九名学生死亡,另有十名学生受伤。据犯罪嫌疑人赵某事后交代,因为在米脂三中就读期间曾遭受长期校园霸凌,心中的怨愤使他选择了对三中就读的学生持刀报复。

(图片来源网络)

事件四:湖北孝感市公安局6月27日公开通报称,今年3月30日,女孩张某在等电梯时,遭男孩黄某(2004年9月生,系未成年人,是受伤女孩的同学)用剪刀挟持,实施抢劫,后被剪刀刺伤。张某的出院记录显示,她入院诊断时颈胸部刀刺伤,颈胸部皮下气肿;纵膈气肿、积血。双大腿刀刺伤。

(图片来源网络)

事件五:北京中关村二小,一个四年级的男生被同学欺负,两个同班同学趁他上厕所的时候,把厕所的垃圾桶倒在他的头上,擦过尿和屎的纸洒了这个孩子一身。有其他家长说,这就是孩子们之间开了一个过分的玩笑。结果,这个才10岁的孩子情绪受到很大影响,被医院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

(图片来源网络)

(上下滑动)

看完上述事件,家长就应该明白:校园霸凌事件中,没有哪一个孩子是安全的。每一个孩子都会脱离家长的庇护,走入学校这个“江湖”,一旦孩子遭遇这些事情,他们的成长记忆将变得残酷而艰难。亲妈学堂将分三期从“霸凌识别”、“霸凌规避”、“霸凌应对”三方面分析“如何帮助孩子免受欺凌?”这一普遍难题,希望家长能帮助孩子成长为“善良而有铠甲”的人。

霸凌识别

国内外关于霸凌事件的研究表明:霸凌事件发生的高峰期约在11-13岁,但是霸凌孩子的性格特点是在小学低年级甚至是幼儿园阶段形成的,所以预防霸凌要从小做起。

(图片来源网络)

首先,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家长忽略的一点:帮孩子确立被侵害的概念。

在孩子的幼年期(5岁之前)他们对“侵害”没有太多概念,很多育儿文章主张让孩子自行解决问题,家长不要过多干预,但是执行这个主张时,有两个大原则:一是孩子之间力量对比悬殊不大;二是双方家长教育理念接近。如果你教育孩子“凡事要谦让”,而对方家长教育孩子“咱啥事都不能吃亏”,你需要在孩子每次玩耍后和玩耍前,适当为孩子树立“人际距离”的概念。

对于孩子之间的攻击性行为,我们不要以“孩子小不懂事”敷衍评价,而要帮助孩子辨别哪些是小朋友玩耍时无意的肢体接触、哪些是攻击别人的恶意行为。教孩子不要抢别人玩具,在玩别人玩具时要经过玩具主人的同意,别人玩你的玩具时也应该经过你的允许;大人在想要抱你的时候,要先问你:“我可以抱抱你吗?”;教孩子不要打人、拽头发、踹东西时,也要告诉他任何人这样对你也是不允许的。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的家长普遍没有孩子身体的“主权意识”,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家长会以喜欢孩子为借口,不顾孩子意愿,抱孩子、亲孩子。还有许多家长特别乐于在社交媒体中晒孩子的裸照,有的家长生气时会动手打孩子……这些举动看似日常且无害,但都是在弱化孩子日常的保护意识。他们从最亲近的人那里感受不到对自己身体的尊重,一旦恶意的身体侵害发生,孩子的第一反应是沉默和迷惑。

请家长们牢记:“自爱”从来都不是一个抽象的品性,尊重自己的身体,爱惜自己的身体是所有自爱品格培养的起点。

(图片来源网络)

第二,帮孩子构建同龄人的“现实图景”。

我们都坚信年幼的孩子不会主动作恶,但我们无法控制其他家长用相同的理念去教育自家孩子。在跟孩子的日常交流中,经常和孩子谈论真实事件,特别是引入同龄人日常伤害的新闻事件,启发孩子观察别人的行为,进而做出正确的反应。例如可以将一些网络热点同龄人打架的事件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与孩子展开讨论并在适当的时候以游戏的形式还原现实场景,问问孩子应该怎么做。

(图片来源网络)

第三,在四岁以后,帮孩子建立对霸凌行为的鉴别能力。

霸凌有三种明显的特征:

1、重复多次,定期发作,不是偶然为之;

2、不情不愿,不是一种彼此都觉得好玩的双向行为,而是某一方被强加和被迫接受,并包含了一种伤害性的意图;

3、发生在力量不对等的情况下(比如大孩子针对比自己小的孩子,多个小孩针对其中一个),受害的小孩发现自己难以招架。

(图片来源网络)

在一次次的日常交流中为孩子讲清这样一些事实:

有的孩子喜欢打人,有的孩子喜欢被别人打……

小朋友之间打闹取乐不是游戏的正确方式……

有的孩子随和,脾气好,但是不能成为同龄人玩耍中被打的理由……

别人和你发生肢体冲突时不要害怕,可以躲开,可以还击、也可以寻求帮助……

所有的事实都为了告诉孩子一件事:有教养和好欺负是两码事!善良而有铠甲是孩子不被欺负的基础气场——我们可以一起玩,但你不能以伤害我为乐!

下期我们将继续探讨“霸凌规避”的问题,教孩子如何规避校园霸凌,敬请期待!


本期亲妈学堂就和您聊到这里,期待与您下次相遇。

“亲妈学堂”致力于做好育儿的“最后一米”——将海量的育儿知识转化为每天的“日常行动”。帮您既懂得育儿道理,又能过好带孩子的每一天。让我们一起努力,用更好的自己给孩子更好的现在。

如果觉得有用,请果断收藏和转发给你身边有需求的人哦!

与亲妈一起

为孩子成长为更好的你

欢迎关注”亲妈学堂“

在后台留言与我们分享您与孩子的故事

更多精彩回顾:

孩子遭遇的难题,远比你想象的复杂……但解决办法远比你想象的简单!(上)

孩子遭遇的难题,远比你想象的复杂……但解决办法远比你想象的简单!(下)

为什么孩子总对你沉默?

世界阿兹海默日:黄手环,让爱回家!

艺考择校干货:技艺比拼,技巧较量!

艺考择校干货(二)

亲子 催泪 惊悚——亲妈学堂10月观影指南

不想上班?不想上学?拯救“假期综合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