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他汀”药忌西柚,什么?你还不懂?那就来看看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建于1936年,为中国人自己创建的第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综合实力雄厚,尤在心脏、肝癌等疾病诊疗方面处于国内国际领先地位。药剂科团队在吕迁洲主任带领下,秉承“以病人为中心” 的中山精神,近年来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并从院内拓展到了新媒体、电视、广播、社区和医联体医院。
“我的血脂相关检查指标都没有箭头,血脂水平应该算正常吧,那这个带有'他汀’的药可以停了吧?总觉得吃多了不好。”
对于临床药师来说,这个问题真的非常耳熟,有没有?
那么,这个问题如何解释呢?这就要先从“他汀”家族说起——
“他汀”,一个庞大的家族
“他汀”其实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成员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匹伐他汀、氟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
这个家族最广为人知的作用是调节血脂——它们是口服调脂药物中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作用最强、安全性和耐受性最好的药物之一。除此以外,它们还能通过降低LDL-C水平,使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包括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和外周血管疾病等)初发和再发事件大幅度减少。因此,它们也是防治ASCVD的重要药物。
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形成过程中,血管内膜上会形成斑块,可能导致血管狭窄或血栓形成,这是造成心梗、脑梗的主要原因。而“他汀家族”则可以通过调脂、抗炎等途径,使斑块稳定甚至可能使其体积缩小,从而达到延缓甚至逆转冠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回答文章开头要不要停药的问题,需要先辨别一下服用“他汀”类药物的目的是什么,因为目的不同,答案也不同。
一般来说,如果服用“他汀”只是因为血脂偏高,并没有心脑疾病及其他疾病,那么,将血脂控制在正常水平后可以停药,需合理饮食,定期复查;但是如果临床上已经确诊为ASCVD的患者则需要长期服用,即使LDL-C值已控制在正常水平以内,也仍然需要继续服用。因为,一旦停用“他汀”类药物,可能会造成血脂再次升高甚至反跳,反而使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增加。
那么,新的问题来了——血脂化验单上没有“↑”就代表血脂正常了吗?
看似正常,实则暗藏玄机
血脂“正常”很难定义,准确来说,用血脂达标这个词可能更加合适。
在血脂化验单的几个指标中,LDL-C水平升高是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推荐以LDL-C水平作为预防ASCVD的首要干预靶点,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为次要靶点。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人群,血脂达标的参照标准是不一样的。没有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其目标是预防ASCVD初发,又被称为ASCVD的一级预防。对于这类人群,血脂化验单上是否出现“↑”可作为血脂达标的判断依据。
表1.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人群血脂合适水平标准
然而,对于患有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危险因素的人群,血脂的达标范围(尤其是LDL-C的达标范围)相较于一般人群会更严格,需要通过评估患者的ASCVD危险等级来确定达标范围。因此,这类人群的血脂化验单上即使没有“↑”,也不能确定其血脂就达标了。
表2.不同ASVCD危险人群LDL-C和非HDL-C治疗达标值(mmol/L)
图1.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总体发病危险评估流程图
注: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45岁,女≥55岁)、吸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mmol/L,体质指数≥28kg/m²,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父亲在55岁之前,或母亲在65岁之前发生心血管疾病)。
也就是说,不同的人,血脂达标的标准不同,不能仅通过血脂化验单上有没有“↑”来判断能不能停药。
既然ASCVD患者需要长期服用“他汀”,那么如何防止不良反应出现呢?
拒绝西柚和酒,遵医嘱调整方案
“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肝损害和肌损害,如肌无力、肌炎、肌溶解等。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应从小或中等剂量开始,随后根据个体情况及疗效复查,必要时需要遵医嘱调整方案。
需要强调的是,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患者应避免酗酒。此外,西柚中的某些成分会抑制肝脏中P450 3A4酶的活性,进而影响“他汀”类药物的代谢,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对于某些“他汀”(如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服药期间应避免大量摄入西柚及其制品。
“他汀家族”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药物。医师需根据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危险分层及个体特点,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和降低病死率。
一般情况下,若无不良反应,即使血脂达标后,患者也应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定期随访,遵医嘱调整方案,避免自行停药。
1.揭开“药品效期”的神秘面纱
终于等到你……
“点赞”回归,和“在看”共享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