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独特诗词写作手法
以乐写哀
又可以说成以乐景写哀情。主要是起反衬的作用,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如《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是回想出征时的情景。以杨柳依依之美景,反衬出出征的悲凉。又如杜甫的《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空”是“徒”的意思,即:白白的、徒然。阶上的绿草一道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可是无人来看。隐藏在树中的黄鹂白白的唱得那么动听,却无人来听。以美景来表达作者对世事的感伤。又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也是以乐写哀。翻译是:春风又吹绿了江南的风景,江南岸一片春光,可是,明亮的月儿啊!你什么时候才照着我回到故乡去呢?作者也是借春天又一次来临的美景来表达自己不能回到家乡的感慨。再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作者是遥想自己与妻子一起在晚上剪着烛灯的美好情景来表达自己不能相聚之苦,令人读之心酸。
以动衬静
以动衬静,顾名思义,就是用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表现手法。如王籍的《入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句即是典型的以动衬静之句,以蝉之声反衬林之“静”、以鸟之鸣反衬托山之“幽”。其实我们常说的一句:“教室里只听得见笔尖在纸上划动的声音”也是以动衬静。
比兴:《诗经》中最多的三种手法就是赋、比、兴。然而,后来的格律诗也有许多运用了兴的手法。兴,就是起兴,简而言之就是先写别的景物来引起所咏之物,是一种含蓄的手法。可以说“兴”在诗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失去它诗歌也就失去了美的价值,失去了感染力。如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中“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就是运用了兴兼比的手法,来烘托气氛。如《诗经·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先写雎鸠鸟的叫声起兴的,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是先写锦瑟起兴。
言近旨远
诗是文学,而文学,却是美在含蓄。所以诗中常常“言近指远”。如杜牧的《赤壁》后两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说东风啊,如果不给周瑜行方便的话,那么就只能落个“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下场。在这里就是借用“锁二桥”这一件事来反映周瑜战败而国破家亡。
一语双关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很好的解释了双关这手法。如柳永的《雨霖铃》中,“寒蝉凄切”的“寒”字,不单单是指天气的寒冷,更指心情。为何词人会用“寒”来描述自己的心情呢?且看后文中的“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望泪眼,竟无语凝噎”,这原来是要与恋人分开,难怪会用“寒”来修饰。所以这个“寒”字用来描绘词人的内心深处,是恰到好处的!
本文摘于网络。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