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美覃塘”采风】莫健英:荷韵茶香趣味长
北流、贵港两地作家在“荷美覃塘”采风。(本文摄影/梁勇)
“香莲碧水动风凉”的长夏,走进中国赏荷第一城——贵港,你会发现这里是荷乡泽国,大到上万亩的覃塘荷园,港南的四季花田,城中的东湖公园、新世纪广场、民族文化公园等等,小到乡村的荷塘,或是红绿灯旁的一个节点,甚至是小店的一角,你都会看到荷的身影。荷,是这座古老而有活力的城市标志性的符号。
在荷文化浓郁的荷城,夏天不赏荷将是这个季节里的憾事。择得一日空闲,我也走进了荷美覃塘,再看诗人笔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才下车,便见那绿叶婆娑的荷田里,红荷妖艳妩媚,白荷纯洁如玉,紫荷高贵神秘,或娇憨,或淡雅,形态万千,舞尽风情,“恰如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清爽的荷风滑过脸庞,荷香沁人心脾,真应了周敦颐香远溢清的形容,令人顿觉心旷神怡。
走过古朴的栈桥,行走在荷韵廊上,人仿佛走进了的荷花的海洋里。我轻轻地走在木板路上,不敢喧哗,生怕惊吓到荷花仙子。相传在古时候的贵县(即今贵港),有一个望不到边的池塘,池塘里有恶龙兴风作浪,弄得乡民苦不堪言。王母娘娘知道后,在农历六月六这一天,派荷花仙子望苏下凡锄害。为了对付恶龙,荷花仙子带领乡民在池塘里广种荷莲,令恶龙无用武之地,最终将它制服。荷花就这样从正义的神话传说植入了覃塘。
荷是凌波仙子,藕是荷的化身。传说酣战中荷花仙子受了重伤,鲜血滴入河塘里。后来,荷塘里每年产出的莲藕就味道香甜,口感粉酥。为了纪念为民除害的荷花仙子,乡民每年农历六月六这一天,都要用荷叶蒸糕供奉荷花仙子。这习俗沿袭至今。美丽的传说,给覃塘莲藕增添了几分神韵。实际上它之所以味道香甜,口感粉酥,是因为这片土地泥层深厚肥沃,水质清爽,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所致,也因此使得它成了“藕中之王”,声名远扬。
盛夏的荷塘趣事多,鱼戏莲叶间,青蛙枕荷睡,人穿行在荷风莲影中,如同行走在巨幅画卷里。子莲、藕莲、观赏莲,一片连着一片,碧绿的荷叶大如蒲扇,挨挨挤挤,微风拂过,左摇右摆,憨态可掬。朵朵荷花,或娇羞地隐于其中,或落落大方,擎出水面,亭亭净植。不时有蜻蜓点缀其上,别有一番意韵,诗人的名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就这样又被我们吟诵了一回。
荷田深处,廊桥若隐若现,风车飞快旋转,亭阁舍宇古香古色,赏荷少女裙袂飘飘,一景一物,如诗如画,就连它们的名字也充满了诗情画意。荷韵廊、醉莲阁、濯心台、莲心桥、听雨亭……一个名字就是一种奇思妙想,就是一片优美的风景。听雨亭,意韵唯美,令人不由得想起贵港八景之一“银塘夜雨长荷英”。古时候的贵港,遍植荷花,其中大塘东湖最负盛名,每到夏天荷叶遮天蔽日,荷花娇艳欲滴,水汽蒸腾,宛如仙境。夜晚,水汽凝聚成珠在荷叶上滚动,倾泻而下,“沙沙”作响,如雨打在荷叶上。“莲塘夜雨”因此得名。遥想八九岁光景,我曾有幸游荡在东湖的碧波荷光里,如今只恨当时年幼,不懂欣赏,辜负了那一片美景!历史悠远,荷花又开,雨中的荷美覃塘会是怎样一片意韵无穷的景象?只有听雨亭里,聆雨听荷的人才知晓了。
顺着平整的木板路向前走,转角忽见一柴门。柴门今始为谁开?我拉着同伴,执意要探个究竟。原来荷塘深处别有洞天。一座青砖瓦房,左右两侧各修竹屋木房,木门木窗,实木镌刻对联,镂空窗花,自然原始。庭前小院,清净幽雅。青砖铺地,砖缝里几株小草调皮地探头探脑。墙边鲜花点缀,石墩上瓦盆插着绿枝,屋旁石磨静诉历史,院中青藤爬上竹架。绿荫底下有石桌石凳,桌上的几杯香茶,道出了主人的热情。一景一物,轻悄似有语,自然纯朴,景致幽雅。
在这样幽美的荷塘小院,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喝一杯清热排毒的荷叶茶,读一篇美文,记录一段源自内心的文字,或聊聊不可思议的贵港八景,侃侃本地特色小吃。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就煮一壶香醉九州的覃塘毛尖,安静地坐着,让一壶茶香过滤内心的浮躁。
一路荷花尽芳菲,缕缕茶香沁心脾。长长夏日,能够走进荷城的“荷茶之乡”覃塘,感受这样一幅趣味无穷、清新怡人的风景,那真是一次涤荡心灵的旅行。
北流、贵港两地作家在“荷美覃塘”农家小院品尝荷叶茶。
莫健英在覃塘名星茶场。
莫健英在“荷美覃塘”。
莫健英
广西贵港市桥圩人,80后,贵港市作家协会会员,在《贵港日报》《荷塘月》等报刊发表作品。现居贵港市,从事装饰行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