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演变四规律:繁化简化异化声化

从历时的观点来看汉字形体结构,古今虽不断演化,但无外乎四个方面:即简化、繁化、异化、声化。

简化和繁化两者总是维持一个动态的平衡。繁化是为了好读好认,增强字符的区别度。而简化则是为了好写快写,增加汉字的符号效率。但归根结底是向简化的方向发展。

简化的,如星字说文作

,上部有三个日字,后来简化为一个日。

如雷字说文作

,下部有三个田字,后来简化为一个田字。

中文数字的大写就是繁化,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对应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比如,牙齿的齿甲骨文写作

,正是人的门齿形象,而篆文写作

,上加声旁止,繁体字作齒,现简化作齿。因甲骨文作

,是席子的形象,本是茵字的初文,因假借为连词(介词)后,加草字头(艹)表示原“茵”字义。这是先简后繁再简的例子。

又如:左右两字,在甲骨文中作

,或

本左右无别,后才繁化为左(左手),右(右手)。

还有,帽字古代写作

,《说文解字》:冃,小儿、蛮夷头衣也。从冖 ;二,其饰也。也就是帽子,后来繁化作

,加目以示意帽子是加在头部的。现在的“帽”则加巾字旁,表明帽子是用布帛作成的。

又如:自甲骨文作

,是人的鼻子的形象。后来,由于自字借为自己的自,为了区别,就在“自”下面加了一个“畀”字,作为声旁,成为鼻字。

又如:暴字,小篆作

,许慎《说文解字》:暴,晞也。从日从出从収从米。即太阳出来,两手拿粮食曝晒。后来加上了日字旁,即曝字。这样就由会意字变成了形声字。

再如,铸造的“铸”字,甲骨文作

,金文作

,又作

,徐中舒说甲骨文字象铜液在有孔的陶范中流动之形。金文中增加了双手,鬲,火,金,皿的形象,形体逐渐繁化。

讹变,是汉字在演化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破坏了汉字的构件的理据,出现了构件的分离、整合,变形、缺失、增加饰笔等情况,使汉字演进发生了偏离,离开了正常的路径。这是由于错误理解汉字构字理据,误改所致,也有可能是在无心的情况下发生的。

比如甲骨文折作

,树木是被斧头砍断的,但是,在楷书中砍断的树木却讹变成立提手旁。

又如野,甲骨文作

,在楷书中左边的树木和中间的泥土发生了整合,变成了里字。而右侧的予,则来源于说文古文

,其中两个对立的三角形及予。

又如青,金文作

下部是丹井的形象,楷书中却讹变为月。

又如射金文作

,本从弓从寸,后来在楷书中弓讹变成了身。再如单,金文作

,楷书中两个圆圈脱离了叉形消失,在上的一弧(横)也变在了下面。

经过历史的检验,汉字选择形声为自己的根本造字模式。我们可以称之为声化。传统六书说是汉字的基本构型理论,那么何以汉字的大部分是形声字呢?

这是因为一方面它要借助已有的形体标识自己的读音,有助于表达无法象形会意的抽象概念,另一方面同时汉字表意文字的惯性又使得自身顽强坚持着以形表意的特点,因此汉字选择形声字作为最佳的符号表达模式。

如“蜈蚣”本写作“吴公”,后为了表示其昆虫意,加了虫字旁。亦甲骨文写作

,是个指事字,指人的腋下。后来,这个亦字被解作也义,就另造的了“腋”来替代亦字。

而“月”旁由篆文

(肉)转化而来,与人的身体有关表形,而夜正是它的音符。又如莫字,甲骨文作

,是太阳没入草丛的形象。后来,莫被皆为否定副词,所以另造了暮字,加形旁日来表示其时间。再如:止甲骨文写作

,本就是脚趾的形象,后来写作“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