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课堂】词的平仄特点
诗词课堂
词的平仄特点
讴阳
词与近体诗一样,也讲格律。但词与音乐有关,需与音乐配合,就会存在各种词调,因此各个词调的句式、字数、押韵、平仄差异较大,就出现了“词有定调,调有定字,字有定声”的词谱。当然,这也给人们记谱带来困难。所以我们写词,依然叫做填词,而且必须是依谱填词。
从句型看,词的平仄大体合乎诗的平仄规律,词的句子大部分是律句,懂得诗的格律后学习填词不甚困难,但词的平仄句式还是比较复杂的,现在结合近体诗比较下词的平仄特点。
第一,词的平仄较诗严格。对诗而言,有“一三五不论”的地方平仄可以灵活,但词谱规定的句式或必平或必仄,不可变通。如五字句“仄平平仄平”,就是诗的孤平拗救。即在格律诗来看,如第一字是平声,第三字不必变平声。而在词中,即使第一字是平,第三字也必须平,如“双双金鹧鸪”。再看七字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式在格律诗中可以“一三五不论”,而在词谱中,有的词调规定七个字的平仄都必须固定。如“雨霖铃”下阕的第一句就是如此。柳永《雨霖铃》有句“多情自古伤离别”便是很工稳的平起仄收七言句。
第二,词的仄声有时还要求分上去声。“永遇乐”中的最后一句是“仄平仄仄”,其最后两字一般都要用“去上”。辛弃疾《永遇乐(书京口北固亭)》可以为证:“尚能饭否。”李清照《永遇乐(落日鎔金)》:“听人笑语。”
第三,词有时候不讲究平仄交替。诗在句子中的节奏点一般固定在二、四、六偶数的字位上,而且是平仄交替相间的,如“平平仄仄平平仄”;而词除了用平仄相间的律句外,也用相当多的叠平叠仄的拗句。如“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等。
最后顺带说一下,按词谱断句和按语法结构断句会出现不一致现象。“水龙吟”的最后十三字,按词谱一般应断为五四四,而苏轼《水龙吟(杨花词)》最后十三字按文意断句为“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辛弃疾《摸鱼儿(淳熙己亥)》“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按文意在“殷勤”后不好断句。按词谱“念奴娇”上阕第三四句应是七六分,如此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第三四句应断句为“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下阕二三句本应是四五分,那么苏轼词应断为“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按文意断句就不同了,应断句成“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才是。这是为什么,原因前面说过,词是配合音乐流动的。今天的歌曲仍然如此,曲的节奏和词的停顿是可以不一致的。这样的情况也是需要注意的。
END
国艺副刊,与你分享学习的乐趣
原创制作 《国艺副刊》
《国艺副刊》微信平台编辑部
顾问:徐剑星 陈明秋 谭五昌
郑允钦 张 炜
主编:欧阳滋生
编委: 金镯 念红 静宜
本期讲师: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