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妥协
在美国国防部总部五角大楼西北部有一片占地624 英亩(约2.53 平方公里)的巨大墓地,这里便是著名的阿灵顿国家公墓(Arlington National Cemetery),也是美国最大的国家公墓,有超过40万阵亡将士及其家属的英灵安息在此。
阿灵顿国家公墓最初名为阿灵顿庄园,是罗伯特·李(Robert E. Lee)与夫人玛丽·安娜·李(Mary Anna Lee)的私人庄园。
罗伯特·李便是著名的李将军,也是美国内战(南北战争)时南方叛军的总司令。
在内战爆发前,李将军在北方任职,并且已经被林肯总统任命为联邦军的指挥官。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罗伯特·李决定辞去北方的军职,投向南方,为自己的家乡而战。李将军的出生地弗吉尼亚州属于南方邦联,那里有他的亲人、朋友,他不能将剑指向他们。
李将军的叛逃,让北方联邦政府军尝尽苦头。在第二次布尔伦河战役中,李将军指挥南方军取得大胜,吓得总统林肯跌坐在椅子上,惊呼彻底完了。此后,在钱瑟勒斯维尔战役中,李将军以少胜多,“不足6万饥寒交迫的叫花子把13万精兵杀得丢盔弃甲”!
李将军甚至一度兵临华顿城下,惊得联邦政府一众官员草木皆兵,准备逃离首都!
北方联邦军对李将军恨得咬牙切齿。很快,北军就占据了阿灵顿庄园,并且将这里用作指挥部。
为了合法地占有这个庄园以及其他与李将军类似的“叛逃者”的私人土地,林肯政府在1862年通过了一个战时法,向所有“叛逃者”征收房地产税,并规定要本人亲自前来交税,否则便没收其财产。
这个战时法显然是个“恶法”,叛逃者怎么可能亲自去缴税呢?那不等于自投罗网?于是,联邦政府便以抗税为由进行没收。
这也正是立法者想要看到的结果:财产的主人要么老老实实到联邦占领区来,别参与南方叛军,要么你就抗税在先,联邦政府依法没收在后。
罗伯特·李及家人肯定不可能去交税,他们派遣代理人向联邦政府交纳92美元的房地产税,被联邦政府拒绝。
1864年,阿灵顿庄园以抗税为由被没收并且进行公开拍卖,结果联邦政府以26800美元的价格购得(约合现在的41万美元)。
随着战争的进行,阵亡将士越来越多,联邦政府需要在华盛顿周边地区寻找合适的安葬地点。当时的军需总长蒙哥马利·梅格斯将军(MontgomeryC. Meigs)曾经是李将军的部下,他对李将军的“叛逃”深恶痛绝。
因此,当有部下建议将阿灵顿庄园做为阵亡将士的墓地时,梅格斯将军欣然答应了。
阿灵顿庄园所在区域地势较高、不容易遭水淹,是安葬烈士的理想之地。也因为李将军是南军的统领,北军此举也有泄愤之意。
1864年5月13日,第一名阵亡军人威廉·克里斯蒂曼(William Henry Christman)在此下葬。此后,阿灵顿庄园又陆续下葬了大量的阵亡军人。
1864年10月,梅格斯将军的儿子约翰·麦格斯上尉(John Rodgers Meigs)在南北战争中阵亡,而且据信是被抓后枪毙的(也就是杀俘虏),随后也被葬在阿灵顿公墓。麦格斯将军一辈子都对此耿耿于怀,他跟李将军的梁子也是越结越深了。
1865年4月9日,南北战争结束,南方军战败了。接下来的事情,我们都在历史课本上知道了,南北双方实现了和解,美国重新恢复了统一。
李将军在战后获得了足够的尊重,他后来当了大学校长,成为了著名的教育家。但阿灵顿庄园已经成为了国家的财产。
做为败军之将,李将军无颜面对昔日的对手、胞泽,他再没有回过北方的家,也没有对阿灵顿的产权提出过异议。
1870年10月12日,李将军在列克星敦去世。
与李将军不同,李将军的儿子们对祖产被美国政府霸占始终耿耿于怀,尤其是大儿子卡斯蒂斯·李(Custis Lee),他曾经是南方军的将军,与北方军打过仗,一直想要讨回公道。
在李将军去世后,卡斯蒂斯·李便代表家族向美国政府交涉,要求返回庄园。
经过多次交涉,没有结果。1874年,也就是庄园被没收20年后,卡斯蒂斯·李向法院起诉,要求美国政府返回以违法手段霸占的阿灵顿庄园。这场旷日持久的官司打了8年,一直告到美国最高法院。
在战争中,胜利者占领失败者的土地,抢劫失败者的财产,掠夺失败者的女人,这都被视为天经地义的事。在历史书上,这样的征服比比皆是。
李将军曾经率领南方军干掉那么多的北方军将士,甚至差点要了总统林肯的命,这怎么能让身在北方的文臣武将们不恨的牙痒痒呢?
做为败军之将,叛军首领,北方胜利者没有对其赶尽杀绝,甚至没有追究其战争罪,已经格外开恩了。
李将军的子女不仅没有感恩戴德,反而得寸进尺,翻老黄历算旧帐,要求北方归还已经征收的土地,真是岂有此理!
但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1882年12月9日,美国最高法院以5比4的投票结果,判决美国政府败诉。
最高法院的理由是,林肯政府在1862年通过的战时法要求“本人亲自前来交税”的规定违背美国宪法精神,因此,当时李将军派遣代理人前来交税的行为是合法的。
其次,法院认为,即使李将军欠税,那么美国政府也只能拍卖相当于欠税额、利息以及其他开销的财产,而无权拍卖所有的土地。李将军当时的欠税额92美元,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只能对价值92美元的财产进行拍卖。
因此,最高法院判决美国政府取得庄园和拍卖是非法的,应当把土地和房屋都归还给李将军的后人。
20多年前的陈年往事,而且被没收的庄园也已经建成国家公墓了。作为战败者、叛军家属,状告美国政府,没想到官司居然赢了。
得知判决结果后的李将军后人真是满心激动、泪流满面啊。
美国政府服从判决,但卡斯蒂斯·李不想收回产业了,因为已经有数万名将士安葬于此了,其中有很多还是卡斯蒂斯·李曾经的袍泽。于是双方开展磋商,最终联邦政府以15万美元的代价(约相当于现在的327万美元)买下了该产业,并把庄园的老房子改造为罗伯特·李将军纪念馆。纪念馆内,尽可能地恢复了阿灵顿宅屋内当年李将军一家的生活原貌。
于是,在一个国家荣誉归葬地的最显眼处,却有了一座叛军首领的纪念馆。
巧的是,代表白宫出席交接仪式的是前总统林肯的儿子托德·林肯(Todd Lincoln),他当时是军务部长。
兜兜转转一圈后,李将军后人站着把钱给挣了,美国政府也无需再移动公墓,这也算是个大团圆结局了。
北方的胜利者如果罗织一个罪名去剥夺南方叛军首领的财产,简直易如反掌。而且,李将军在“叛逃”时已经宣布放弃美国国籍,直到1975年(李将军去世105年后)才由福特总统发布特赦为他恢复国籍。对于这样一个叛国者,抄没家产,甚至是诛杀九族,都是理所应当的,甚至是伸张正义,大快人心之举。
但法院不这样认为,法律最终保护了一个背叛者的合法权益,摒弃了掺杂在其中的个人好恶。
这其中,不仅仅是法治的胜利,有法律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也浸透着一个国家内部的妥协、和解。
在经历一场惨绝人寰的内战以后,没有战犯,没有人受到清算。投降后的南军将士骑着战马带着枪回家继续种地,所有南军俘虏被无条件释放。
现在,美国法院又把政府在战争时期劫掠的财产悉数归还,算是彻底向“叛军”妥协了。
美国各方很快达成共识,实现了和解,使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迅速恢复了战前正常的秩序,全面回到契约状态。
也许,正是这种内嵌在美国精神中的超乎寻常的妥协,成就了美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一大国。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政治说到底是一门妥协的艺术,如果能找到最大公约数,妥协就是明智的。如果还能推动文明的进步,那妥协就还是伟大的。
在美国的宪政体制基因里,天然就自带妥协的因子。
从打响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开始,美国的国父们在治国理念上势同水火,南辕北辙。亚当斯(美国历史上第二任总统)对民主持审慎的态度,严厉地批评法国大革命;而杰斐逊(美国历史上第三任总统)推崇民主,对法国大革命不吝溢美之词。双方吵成一团,反目成仇。
面对难以调和的政治分歧,国父亚当斯无奈地说:“打倒全欧所有的船炮部队容易,把我们自己管好却难上加难。”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互相妥协,达成共识。美国宪法就是先贤们的思想的互相竞争、妥协、融合后产生的。
在1787年费城的夏天,十二个州(美国当时一共有13个州,但罗德岛拒绝派代表出席)的55位代表引经据典,威胁抗议,从总统任期到参议院选举到法官任命等等,吵成一锅粥,经过127天的争论,数百次投票以后,《美国宪法》才得以出炉,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南北战争结束155年以后,美国又走到了撕裂的十字路口。
华盛顿的精英们摒弃了先贤们的遗训,左派和右派针锋相对,恶斗不断,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党派妥协与共识,正在被杯葛与冲突取代。1月6日的流血冲突充分说明,美国社会的撕裂有愈演愈烈之势,“目前的氛围就像一个火药桶”,持不同政治立场的敌对双方剑拔弩张,互不相让。
华盛顿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政治危机,是时候重拾先贤们的妥协精神了,如同155年前的南北战争一样。
林肯总统说,“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这话在今天的美国一样适用。但弥合裂缝,更需要超越党争的智慧。